协同探究 多维交流 培养学生合作的德育品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1
/ 2

协同 探究 多维交流 培养学生合作的德育品质

翟艳艳

莱州市郭家店镇 柴棚小学 山东省烟台市 261435

摘要:“协同探究,多维交流”是根据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借鉴了合作学习理论、学生主体理论及“不动笔墨不读书”等古今成功的学习经验,并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逐步构建起来的,适于在小学高年级至中学阶段阅读课文教学中运用,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合作的德育品质、发展创新意识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关键词:协同探究;自主作业;多维交流;善于合作;德育品质

我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总结并整理了“协同探究,多维交流”的教学模式。

一、课堂教学基本结构

激情引人→( 合作探索、自主作业 )→交流分享→师生小结

二、思想基础

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龙口的“大量读写,双轨运行”实验、高密的“语文实验室”等,都是通过加大阅读量来提高读写能力的成功范例。但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如何适应“大语文教学观”这一课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我们不应忽视课堂教学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在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合作精神、发展创新意识等方面,课堂教学还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本模式是根据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借鉴了合作学习理论、学生主体理论及“不动笔墨不读书”等古今成功的学习经验,并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逐步构建起来的,适于在小学高年级至中学阶段阅读课文教学中运用。

三、课堂结构分析

(一)激情引人:

教师在课堂的开始,就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创设最恰当的心理环境,在较短的时间内诱导学生的探究欲望。可以激情引趣,曲径通幽采用心理渐进的方法;也可以以旧衬新,水到渠成,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或者开门见山,或出奇制胜,总之,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渴望探索、期待收获的心理状态中。

之后,师生要明确此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制定应因课而宜,可以教师课前定标,也可以课上师生共同商定,还可以由学生在初步了解文章后自主确定。学习目标是学生下一步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时的参照物,但探究交流的范围不应囿于目标中有限的表述。目标的表述也要体现全面性、发散性、多容性、不确定性,不能程式化,固定化。适当情况下,也可以尝试非文字表述或无目标的自由探索。

(二)合作探索

本环节要求将学生按一定的标准(如同质分层、异质搭配等)进行分组,学习目标主要以组为单位完成。每组成员通过阅读和研讨,完成全部或部分学习目标(可以组内选定重点研究的目标,其余目标从略)。合作研究的主要内容要按照阅读教学的规律,体现出层次性、递进性,如:1、正音释词;2、理解内容;3、评品赏析;4、体会感情;5、探讨写作方法……大家在合作的环境中竞争、创造、整合,在创新的过程中学会合作。最终可以达成共识,也允许各执己见。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从各方面为学生的合作探索提供最佳的环境,如:采用“口”型、“U”型等座位法,轮流主持讨论全程,评选最佳表现者,进行组间竞赛等激励方式,促进探索的投入和深化,并密切注意各组的动向,即时点拨引导,使分组活动忙而不乱。

(三)自主作业

本环节与小组合作探索同步进行,凡在阅读、讨论、争辩中的注意点、感悟点、猜测点,不须统一答案,只按一定的次序即时记录、随时整理,就是一节课的作业。组内的作业可以有同有异,作业本上写下的不一定都是结论,也不要求观点必须正确。作业的主要内容是:有特点的字、词、句、段及其特点,读书感受、评价、设想等,允许学生将自己的疑问写在作业上。作业形式可以不拘一格,但必须是学生的真实收获,并尽量围绕学习目标,可以在讨论后修改,但修改必须规范。这时的作业类似于学生的读书手记,却是正式的语文作业,教师要给予个性化地评价。

(四)多维交流

小组研讨是交流的开始,组间可以依托作业内容,对照学习目标充分研讨后进行更高层次上的交流。交流形式为按组汇报式、质疑解答式、辩论式、互相补充完善式等,因课而异。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同识合作,异识竞争,就各个主题进行多维的、充分的交流,达到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目的。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在知识背景确有介绍的必要时,学生间出现“两难”、“双赢”性质的争论而无法正常结束时,应体现出传授者、组织者的角色作用,除此之外,教师都应以普通学生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研讨气氛,并适时点拨一二,起抛砖引玉或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师生小结

此模式中的小结不应停留在知识归纳的层次上,因为知识可以由学生在个别环境中极富个性地获得,而观念、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则多在集体合作中才会得到培养。因此,小结时应着重对学生的参与程度、思维质量、学习方法以及合作意识等方面进行评价,凸现课堂教学所独有的集体活动特点。

课堂有止处,探究无尽时,最好的结语是无限延伸的,它能把课堂引向生活,把生活引人课堂,使语文的外延真正扩展到生活的外延,这也是语文教、学都有不尽动力的根源所在,也是课堂小结的极致境界。

四、构建本模式的价值分析

“合作探究、多维交流”模式在教学效果上可以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1、对于听、说、读、写四种语文基本能力,从传统的重读写、轻听说转向听说读写并重,在小组研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强化了语言的交际作用,扬长补短,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从现行的“教师布置一学生完成一教师批阅一学生修改”这一以教师为中心的作业形式,转向读书手记型的作业方式,可以给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个支点,鼓励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同时也使读写结合在课堂常规中得以实现。

3、从各自为战的个体学习活动转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集体合作学习,既能培养集体荣誉感,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合作发展的意识。

4、从被动听课到自主探求,最大的变化是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对事物的兴趣和好奇是创新的基石”,浓厚的兴趣和持续的成就感刺激会使“一马独鸣、万马齐暗”的课堂气氛转变成“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景象。

五、结语

语文课堂教学积弊日久,改革不是朝夕之功,我们基层的教师应从实践中不断体会、总结,以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为目标,敢于突破传统,大胆提出设想,精心设计课堂,使语文教学达到科学、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