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规模养猪场的粪污资源化利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中小规模养猪场的粪污资源化利用

赵勇 陈立东

吉林省梅河口市湾龙镇综合服务中心 135008

摘要:近些年,随着畜禽规模化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和生态环境保护法规的有效颁布和实施,生猪养殖领域的污染治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焦点问题,由于基层地区的中小规模养殖较为分散,养殖场没有配置完善的污染物处置设施,所产生污染物得不到妥善处理,户外堆积发展对周边的土壤、空气和水源构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本次研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探讨中小规模养猪场粪污资源化利用面临的几点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资源化利用措施,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小规模养猪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存在问题;工作对策

随着禁养区的进一步划定,以及对生猪养殖粪污处理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加快发展种养结合发展生态高效的生猪养殖产业,已经成为养殖领域的共识。当前基层地区的中小规模养殖户数量较多,养殖较为分散,针对中小规模养殖场建设用地指标,解决粪污处理工艺不倒闭的情况,需要我们从综合角度入手,通过加强技术研究示范推广,落实行政管理措施,确保中小规模生猪养殖场的粪污都得到妥善有效的综合利用。

1、吉林省梅河口市湾龙镇中小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现状

近几年,为全面彻底解决全镇生猪养殖污染问题,扎实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和“四头看”问题,按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市下发的《关于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妥善做好中小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始终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作为重点来抓。2020年对全镇现有规模养殖场进行了全面重新摸排,并建立了50多家中小规模生猪养殖场清单和50多家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规模养殖场清单,对照整改目标和措施,逐一落实到位。以农牧结合为主要利用方向,全面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引导广大养殖户和其他有条件的规模养殖场配套流转种植用地,通过循环利用或还田利用,以点带面统筹推进农牧结合、循环发展。同时加强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导工作,编印技术指导材料,举办全市畜禽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培训班,建立畜禽健康养殖微信群,实现“线上”指导和“线下”指导相结合,经过持续不间断的努力,该乡镇的中小规模生猪养殖场的粪污处理效率达到了67%以上,为推动全镇畜牧养殖业的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中小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存在的几点问题

2.1粪污处置设施的利用效率不高

截止到2020年底,湾龙镇现存各种类型的中小规模养殖户79家,其中有53家的中小型养殖场建设了集中储粪池、储尿池和堆肥场作为粪污处理主要设施。但在设施运行过程中,由于处理时间相对较长,随着中小规模养殖户不断增加,再加上养殖管理不善等原因,使很多粪污处理设施的使用效率与运行效率低下,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粪污处理效果,养殖场所产生的各种污染物依然向外排放,对周边生态环境构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1]

2.2粪污处理工艺不合理

很多中小规模养殖户在粪污处理过程中依然沿用传统的水冲洗圈舍模式,没有真正实现雨污分流,污水处理工艺不太合理,使养殖场的污水难以从源头上得到有效控制,平时污水包围猪舍的有毒有害气体严重超标,影响到猪群的正常生长,再加上粪便露天堆积,降雨天气会造成粪污横流。从当前中小规模养殖场污染物处置设施的配置情况来看,有超过40%以上养殖户没有设置相应的污染物处理设施,粪便等污染物得不到妥善有效的缓解利用,极容易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水源污染和空气污染。

2.3污染物的利用效率不高

不管是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场还是中小规模养殖都与种植业相互脱离,种植业和养殖业无法得到有效结合,很多养殖场远离农田,在养殖场规划建设过程中,并没有配置完善的土壤墒大地,各种污水粪便在处置过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的设施、人力、物力和资金[2],造成各种污水和粪便整体的利用效率不高,形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污染。

3、中小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措施

3.1改进粪污处理工艺

要加快粪污处理工具的升级换代,对老旧猪场进行持续不间断的改造;按照减量化、节约化原则采用雨污分离粪尿分离等方法,积极推广应用干清粪生产模式,最大限度减少淡水资源消耗。对中型规模养殖场圈舍实行雨污分流,圈舍地面高于外部地面30~50cm[3]。圈舍的内部建造成中间高,两边低,保持一定坡度,污水沟建设在圈舍内部,污水沟的坡度要不小于1%,保证污水能够及时汇集到污水沟中,达到一级沉淀池。猪舍内部的污水沟应该与外部高度保持一致,或略微较高,污水沟用漏缝盖板盖住。每栋猪舍外部建设2~3个沉淀池,一级沉淀池的大小控制在2~3m3,二级沉淀池的大小控制在2~3m3。沉淀池在建造过程中应该具备防渗漏,坚固耐用,一般选择使用混凝土建造模式。在建设外部清理雨水沟与外部沟渠相连,保证雨水及时排出养殖场;加大对养殖户各项养殖管理设施的升级改造,改善养殖环境,在养殖场内部应该配置风机、水帘以及各项保暖设施,积极推广应用自动化的饮水设备,从生产源头控制污水的产生。

3.2积极推广应用现代化的粪污处理技术

针对不同养殖规模、畜种和现有条件因场施策,实行“一场一策”,推广应用科学合理、经济有效的畜禽粪污处理方式。在源头减量上,推广干清粪、雨污分流、固液分离等技术模式,控制养殖污水产生量。在过程控制上,推广发酵床、添加益生菌、环境净化控制等技术模式,加速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推广生物除臭技术,减少氮磷和臭气排放。在末端利用上,推广全量收集还田、水肥一体化、能源化、基质化、清洁回用等技术模式,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

3.3推行种养结合

按照种养结合、畜地平衡的原则,制定种养循环发展规划,统筹安排种养业发展空间,统筹考虑现代化养殖基地、蔬菜林果基地和生态循环农业基地建设,积极打造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实行以地定畜,根据土地承载能力确定畜禽养殖规模。推动有机肥替代化肥,以粪污无害化处理、粪肥全量化还田为重点,督促指导规模养殖场通过租赁、协议等方式,依据粪污养分产生量和农作物养分需求量落实用肥土地,实现畜禽粪肥就地低成本还田。鼓励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配套建设液态粪肥田间贮存地、输送管网等设施,实现场内粪污贮存发酵与田间粪肥贮存利用设施相配套。支持有机肥生产企业、粪肥经纪公司、经纪人等社会化服务主体消化本地畜禽粪污生产商品有机肥,尽快建立起区域性畜禽粪污收集、运输、处理、利用体系。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规模生猪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处理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养殖规模和经济承受能力,确定最佳的处理方式,并加强对养殖场的升级换代,配置完善的养殖管理设施,引导养殖户坚持种养结合,真正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处理,高效利用,减轻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助推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媛媛,李涛,韩开顺.浅谈中小型猪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J].中国猪业,2017,12(12):66-67.

[2]黄焦秀,喻俊英.浅谈农村中小型猪场粪污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17,0(6):30-31.

[3]杨凤琴,黄景华,周学海.中小型猪场生产中的环境污染与综合治理[J].河南畜牧兽医,2003,24(7):22-23.

作者简介:赵勇(1968),男,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推广技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