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送教上门学生在美工课中精细动作的训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4

浅谈送教上门学生在美工课中精细动作的训练

莫祎

广西 上林县特殊教育学校 530500


摘要:送教上门是指对重度残疾的儿童少年进行上门教育的教学方式。美工课是指绘画与手工课,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采取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手段完成作品的制作,旨在促进送教上门学生的精细动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视觉、观察、绘画与手工制作能力,发展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最终促进学生适应生活、融入社会。

关键词:残疾儿童 送教上门 美工课 精细动作训练

1.送教上门服务概述

为切实保障因生活不能自理等客观原因暂不适宜到学校接受教育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能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残疾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率,促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完善残疾人的教育服务体系,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送教上门服务对象是持有残联部门发的残疾人证,因各种原因不能到校接受教育的6-16周岁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认知课程、适应性课程、身体康复等教育及训练课程,同时注重家长的康复认知训练,让学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逐步融入社会。

1.1送教上门内容

送教上门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积极开展身体康复、心理康复、潜能开发、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运动协调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除了本课教学外,还可运用家庭资源及其本土资源进行认知教学、生活自理的训练。如包括生活自理、简单家务、自我保护、适应社会的能力。

2.美工课

美术与手工课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一般性课程。本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视觉性。注重视觉感知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比较颜色、形状、构图和材质的过程中发现美、感知美,发展审美能力。

活动性。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操作能力。教师根据智力障碍学生的能力水平和身心特点创造条件,鼓励每个学生参与艺术课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和表达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人文性。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教师通过课程内容有机渗透中外优秀文化,让学生享受美,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合作、分享等品质。

愉悦性。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学习的乐趣,调整情绪,尝试表现出个性、创意,自由抒发情感。

2.1美工课内容

低年龄段目标:认识经常用的画画工具和经常见的颜色,利用点、线、图形、色彩,尝试使用各种纸和其他材料,通过看一看、认一认、涂一涂、画一画、做一做等造型游戏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观察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初步了解其形状、颜色、材料与用途。试试用不一样的工具,进行简单的绘画和模仿,通过美术与手工的活动来锻炼手部的力量和控制的能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手部握持工具的操作能力。

内容:尝试用点、线、图形和色彩进行涂画活动,初步学会涂颜色。通过简单的撕一撕、折一折、揉一揉、搓一搓、压一压、粘一粘、贴一贴等方法,进行简单的造型活动。认识常见物品的颜色。根据身边物品的颜色进行简单的配对分类。学会用合适的姿势握笔和涂画。学会双手取放、按压物品等基本动作,促进手眼的协调。通过相应的图形模板,进行简单的模仿制作,尝试用描画、涂色、拼图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组合、装饰练习。通过描画、涂色、制作等活动,锻炼手部力量和控制能力。尝试使用粘贴类、剪裁类工具。

3.精细动作

精细运动主要指手部的运动,也称为小肌肉运动。它是指个体在感觉、知觉和注意力等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主要依靠手和手指上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这种能力的本质是手、眼睛和大脑的协调能力。许多研究表明,儿童早期精细运动技能的正常有效发展可能有利于早期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成熟,进而促进认知系统的发展。因此,精细运动不仅是个体早期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个体其他方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影响到自我照顾、社会交流、认知等领域能力发展的各个方面。

大多数智力障碍的儿童都会受到智力障碍的影响,可能会伴有其他障碍,如肢体和知觉,这会限制精细动作的发展。在儿童早期发育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的运动训练可以促进运动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大脑功能的发育和修复。

精细运动障碍的程度与智力障碍的程度呈正相关。轻度智力障碍的儿童障碍相对较轻。即使是难度更大的精细动作,也可以在短时间的训练后掌握。然而,对于中度或重度智力障碍的儿童,精细运动训练更为困难,因为其中大多数涉及脑神经损伤或其他障碍,如感觉知觉。

弱智儿童精细动作有以下特点:肌张力异常:肌张力过低或过高,表现为握物不稳,手指无法正常开关。双手协调能力差:很难学会需要双手合作才能完成的动作。即使你学会了,你也不能自由地运用它。看起来动作很慢,手眼协调性差也是有原因的。精细动作的发展时间非常缓慢:从一个动作发展到另一个动作需要比正常儿童更长的时间。手眼协调性差:视觉无法控制手的运动,或者手无法根据视觉信号进行动作。不仅运动速度慢,而且反应也慢。手的感觉很差,在做精细动作时需要依靠视觉帮助。

根据智力障碍学生的发展规律,精细动作的发展是低年龄段学生发展的重点。精细动作的发展对个体适应生存及实现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处于智力障碍的学生来说,他们面临多方面发展的任务(如写字、画画和够取物品等),精细动作能力既是这些活动的重要根基,也是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方面。

3.1精细动作评量

以上林县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的美工课为例,学生基本情况:小李,男,壮族,2011年7月出生,残疾类型和程度为综合一级,家住上林县大丰镇。该生爸爸妈妈不在身边,长期与爷爷奶奶居住,根据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属于后天原因造成的智力残疾,生活自理方面大部分由家长包办完成,学生的饮食正常,能够自如地咀嚼吞咽,能自己拿食物吃,会自己喝水,不会自己用餐具取食,不会做饭前准备及饭后收拾,没有适当的用餐习惯;不会自己穿脱鞋子、衣裤;不会自己上厕所大小便、会自己洗手、洗脸,但洗不干净;不会刷牙、洗澡等难度较大的任务;学生有基本听的能力,对外界刺激有反应,不能静坐等待,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学生能机械式地说出较熟悉的名词:爷爷或奶奶;学生能够依据旧经验对特殊情况表示欣喜或害怕的反应,如爷爷伸手批评时,学生会表现出害怕。由于学生的残疾程度较重,试读期间不适应学校集体的学习生活环境,在征得家长的理解和同意下,共同签订了送教上门同意书、送教上门协议书,自2018年秋季学期开展送教上门工作。送教上门前期,学校老师根据“双溪心智障碍儿童个别化教育课程”,对学生的“感官知觉、粗大动作、精细动作、生活自理、沟通、认知、社会技能”这七大领域开展了评量,得出学生的精细动作领域发展比较弱,以下是该学生精细动作的发展侧面图:



Shape1

3


Shape2

2















Shape3

1















Shape5Shape4

0


Shape6


Shape7

Shape8

Shape9


Shape10

Shape11

Shape12

Shape13

Shape14



拇食指捡取

释放物品

Shape15 部旋转

双手协调

堆叠能力

嵌塞能力

Shape16 序工作能力

顺序套物能力

开关容器

使用文具

仿画线条

黏土造型

Shape17

使用剪刀

抓放的能力

作业的能力

工具的使用

精细动作发展侧面图中,0分表示此能力还没开始发展,没有办法适应环境的需要;1分表示仅发展轻微能力,需要特别协助才能适应环境的需要;2分表示已发展较多能力,只需要重点协助,就可以适应环境的需要;3分表示已发展出适应环境需要的能力。该生的精细动作中八项处于发展些微能力,需要特别协助才能适应环境之需要;六项处于此能力尚未开始发展,无法适应环境之需要。

因此对该生精细动作领域设计了以下长短期目标:

  1. 增进拇指和食指捡取物的能力。

1.1学生能够用拇指、食指、中指拾起乒乓球、纸杯等中物品。

1.2学生能够用拇指、食指拾起豆类、纸盘等小物品。

2.增进释放物品的能力。

2.1学生能自如释放手中物品。

2.2学生能够将物品放置指定位置。

2.3学生可以把小物体放进广口容器中。

3.增进堆叠、嵌塞的能力。

3.1学生能够叠高纸杯3个以上。

3.2学生能够和家长合作堆叠高玩具。

3.3学生能将豆类塞入矿泉水瓶中。

3.4学生能将彩色笔塞入笔筒孔位里。

4.增进工具的使用能力。

4.1学生能够开关2-3种容器,如水彩笔筒。

4.2学生能够使用笔在纸上画线条。

4.3学生能够使用黏土做简单造型。

4.4学生能够对折一张纸。

3.2精细动作训练

根据学生的长短期目标制定美工课的送教内容,加入课前小律动操:手指变变变。引导学生跟着视频并感受音乐练习手指操,活动手指头。

活动1:七彩纸杯

活动准备:透明纸杯、彩色纸杯若干个、乒乓球、舒缓的音乐。

活动过程:①让学生观察透明纸杯和彩色纸杯,选择自己喜欢的杯子,教师引导杯子可以用来接水喝,并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用五指握着纸杯接水喝。②教师演示五指握着杯子堆叠,让学生跟着做,一边示范一边引导学生操作。③教师演示五指取杯子,一一摆放在桌上,引导学生操作。④教师拿出乒乓球,演示三指捡取乒乓球放入纸杯中,引导学生操作。

活动延伸: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给爷爷和老师,用新的纸杯倒水喝,作为情感教育。

活动小结:课前进行了手指律动操,带动了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家长在一旁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更高。活动过程中,第一步先从五个手指取物,即:五指握着纸杯喝水、五指握着纸杯进行模仿堆叠,在学生掌握了五指取物后,第二步进阶到用三指捡取乒乓球,最后将乒乓球放入纸杯中。教师不需要过多地言语指导,多给予学生正确动作的强化,削弱错误动作的强化,利用学生喜欢的东西作为强化物,理解学生的行为,当学生操作错误时,不给与强化,演示后直至操作正确再给予强化。

活动2:纸杯贴画

活动准备:彩色纸杯、乒乓球、双面胶、纸杯贴画成品图。

活动过程:①课前进行手指律动操。②让学生复习用五指堆叠纸杯与摆放,用三指捡取乒乓球放入纸杯中。③观察纸杯贴画成品图,让学生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图案。④教师按照步骤演示用三指捡取小卡片贴到纸杯上(事先已贴好并撕掉双面胶)。⑤指导学生按照步骤三指捡取小卡片贴到纸杯的相应位置。⑥最后对应成品图,对比观察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与评价奖励。

活动小结:这次活动复习巩固了活动1的精细动作训练,巩固了从五指取物→三指捡取物品→堆叠物品的能力。此活动加入了使用工具(双面胶)的环节,在步骤③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成品图片,让学生表达了自己的审美,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用三指捡取小卡片贴到纸杯的相应位置,训练了学生的手部和眼部的协调能力,最后再对比成品图片,让学生观察是否一致。

活动3:七彩纸盘

活动准备:透明塑料盘、彩色纸盘、橘子、红枣。

活动过程:①课前进行手指律动操。②让学生观察透明纸盘和彩色纸盘,选择自己喜欢的盘子。②教师演示三指拿起盘子叠高高,让学生跟着做,一边示范一边引导学生操作。③教师演示拇食指拿起盘子,一一摆放在桌上,引导学生操作。④教师拿出橘子,演示三指拿起橘子放在盘子里,并引导学生操作。⑤教师拿出红枣,演示拇食二指拿起红枣放进盘子里,引导学生操作。

活动小结:活动让学生观察透明色和彩色纸盘,让学生感受色彩的不同,并自主选择、表达出对色彩的喜好,从三指叠高高纸盘到拇食二指捡取纸盘,复习了从三指到二指捡取物品的训练,接着加入了三指捡取橘子、二指捡取红枣的环节,巩固了三指捡取物品和释放物品的能力,初步训练拇食二指捡取物品的能力,增进了堆叠(纸盘)的能力。

活动4:纸盘贴画

活动准备:彩色纸盘、乒乓球、红枣、纸盘贴画成品图、水彩笔。

活动过程:①课前进行手指律动操。②让学生复习三指堆叠纸盘,二指捡取红枣放进纸盘中。③让学生观察纸盘贴画成品图,选择一张喜欢的卡通图案。④教师按照步骤演示用二指捡取小卡片,并撕掉背面的双面胶,贴到纸盘上。⑤指导学生按照步骤二指捡取小卡片,撕掉双面胶,贴到纸盘的相应位置上。⑥最后对应成品图,教师指导学生打开水彩笔筒,协助学生使用水彩笔在纸盘背面写上名字。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把水彩笔放进笔筒里,教师给与评价奖励。

活动小结:活动巩固了学生二指捡取物品、堆叠物品、释放物品的能力。增加了让学生用二指撕掉双面胶的过程,加大了二指捡取训练的难度;教师协助学生用水彩笔在纸盘背面写上自己的名字,达到了用笔在纸上画线条的目的,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此活动训练了学生使用工具(双面胶、水彩笔)的能力。引导学生把水彩笔放进笔筒孔位里,初步训练了学生嵌塞的能力。

活动5:七彩汤圆

活动准备:彩色橡皮泥、纸杯、纸盘、水彩笔。

活动过程:①课前进行手指律动操。②让学生复习二指堆叠纸杯、纸盘。③教师演示把橡皮泥搓成大小不一的汤圆,一一摆在纸盘里,引导学生操作。④教师拿出水彩笔,引导学生在纸盘上写上名字。⑤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把水彩笔放进笔筒里。

活动小结:活动巩固了学生二指堆叠物品的能力,让学生使用橡皮泥工具搓汤圆,达到了使用黏土做简单造型的目的;让学生使用工具水彩笔写名字,巩固了用笔在纸上画线条的能力,最后引导学生把水彩笔放进笔筒孔位里,增进了学生堆叠、嵌塞的能力。

学习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精细动作训练更是如此,对于智力存在障碍的儿童来说,训练十次、二十次的效果或许是微乎其微的,但作为基本的精细动作训练,也是不可忽视的。

俗话说: “心灵手巧”。手部不仅是动作器官,还是智力的体现。精细动作的发展可以促进智障儿童身体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发展,拓展各个领域的活动内容,也有助于语言、想象力和思维的发展。因此,对于不能来学校接受教育的送教上门学生,在美工课中开展精细动作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要持之以恒的,才能收到更多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