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跨学科融合课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小学美术跨学科融合课的实践研究

钟莉

成都市龙泉驿区天鹅湖小学

美育与艺术教育的目标,是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受中获得美感体验,并唤起他们的创造热情和审美感悟,只有有效发挥好艺术教育的作用,真正推进“减负”,才能让学生切实享受到“减负”给他们带来的快乐。通过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融合教育教学,发挥人文学科的美育功能,深入挖掘各学科中的美育价值,将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有机整合,促使学生在情感、认知、道德、审美等身心各方面得到富有个性的发展,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1. 艺术课程的内部融合

一节好的美术课只有让学生得到艺术的享受,切实感受艺术创作带来的愉悦体验才算成功,在常规课堂里,会适当的引入影视短剧来进入课题,或和孩子们来一段舞台小剧来烘托课堂主题,当孩子们在艺术创作时,让音乐与作画进行和谐搭配,也可以适当渲染讲课内容的气氛,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的艺术实践。

一年级的孩子存在有写字不协调,画画下笔不稳定,画本中常常会有“小蚯蚓”一样的字或线条出现,因此,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设计了一节随堂控笔线条的训练,在练习线条的变化时,让学生去理解美术语言中的线条变化:笔直的线条、流水般的波浪线、锯齿起伏的折线、螺旋状的曲线等。在这过程中用到了音乐中的节奏变化和声线起伏:有快的、慢的、强的、弱的、婉转的,感受节奏的紧密和疏松,感受作画时线条的曲直、韵律、排列、疏密等变化,创作的热情也在不断提升,在这样的启发下,让学生的创造力无限发挥(图一)。通过音乐与美术的融合课程,可以让孩子们练习线条的控笔,为写字和画画进行量的积累。


6279e30274faa_html_612e8a39e6cc2a68.jpg6279e30274faa_html_6f95f5c66669092d.jpg

(图一)


二、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在日常教学中,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融合与渗透,也为艺术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发展空间,使学生的情感﹑素质、人格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本学期的学科融合课程中,本着以美术学科本位为主体的设计原则,与生活紧密联系为导向,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笔者尝试了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1. 美术与劳动教育课程的融合课例

本学期带领孩子们参观了校内菜园,孩子们联想到自己生活中曾经种过的蔬菜,相互的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在情感上达到一定的共鸣。看到孩子们对这片菜园向往憧憬,热情高涨后,讨论思考后,明确了一节美育和劳动教育相结合的“种子课程”。第一步,在美术课堂中认识了种子的形状、蔬菜水果的形状、颜色等,设想自己可以在菜园中种植哪些作物,谈谈植物可以结的什么形状、什么色彩的果子,再让孩子们规划了自己的劳动种植计划,因此各同学收集了自己喜爱的小种子,设想自己规划的种植地会有什么样的成果,以及如何有效的劳动才会有收获等,因此设计了各种创意的种植示意图(图二、三)和有效的劳动方法。第二步,用科学观察记录植物生长,用图画记录种子的生长规律(图四)。通过种子课程,孩子们了解一些植物的生长周期,准备将生长周期较长的种子播撒在校园的菜地里,也会轮流来照顾它们的生长。这节融合课例中,让孩子们学会用画笔记录种子的变化过程,用实际行动来展示了自己对劳动的试炼和理解。

6279e30274faa_html_547edaebe808460b.jpg6279e30274faa_html_81cd0df5864b02d.jpg图片 1

图二 图三 图四


  1. 美术与语文学科的融合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自古代起就是美术与语文的完美结合,借品读古诗词,可以发挥想象力,将内在的创造力释放出来,对学生艺术素养提升不仅来自于美术课的专业训练,也来自于学生对语言艺术的日积月累、耳濡目染的熏陶,在文字中配图,在图画中加入诗歌、散文,都可以有效传承美术与语言艺术。通过人教版一年级语文课中有一篇《四季》,将本课作为学科融合课例进行实践。

第一课时,语文教师以谈话方法了解孩子们最喜欢什么季节,带领孩子们走进四季,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认读生字,纠正读音,借助以闯关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识字、组词;第二课时,美术教师将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融入课堂,再细读课文,让孩子们回忆及联想春天的景象,草芽尖尖嫩绿嫩绿,“小荷才露尖尖角”“荷叶圆圆”等,让孩子们感受夏日的热烈与荷叶的傲娇,探讨鞠躬的谷穗,将带着沉甸甸的收获进入秋季,而白雪皑皑的冬天,可以尽情地在雪地里的撒欢,探究雪人到底长什么样。在这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先说后画”的教学手段,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诗中对四季的描绘并加以想象,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线条简笔来描绘四季的不同,用画笔记录了自己最喜欢的季节,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也提升了孩子们语文、美术的核心素养,继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1. 美术与传统文明的融合课例

三星堆文化在成都平原上延续了千年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通过了解三星堆的历史背景 ,观察青铜面具的造型特点,来培养孩子们探索历史的兴趣,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笔者任教的教本课程是一二三年级混合班级为集体的走班制课程,针对这一情况,本期制作了符合一二三年级的联动课程,以项目式为设计蓝本,提炼了以传统文明课程为支架的单元化教学设计案例,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更多与三星堆文明有关的课程。课例1:《灿烂文明三星堆》本节课了解三星堆中各种造型奇异的青铜器,面具的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揣摩面具的造型和线条的表达,通过在吹塑版上进行人物的面部基本刻画,特别塑造特色的人物的眼睛、嘴巴和耳朵并装饰特殊花纹,画面呈现复古的历史感,最后转印在白色纸张上,最后形成一幅版画作品(图五)。课例2:《神奇的脸》通过线上了解三星堆的历史背景和青铜器的造型特点与纹样,了解青铜器修复的知识,观看记录视频,从考古发掘文物现场去了解一些考古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相继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及怎么用粘土制作的青铜面具更有趣,课堂中我们一起探究黏土的可塑性,捏、搓、揉、刻等来制作三星堆青铜面具。(图六)课例3:《还原青铜面具,守护中华文明》,了解青铜的修复知识,学会用黏土去捏塑青铜面具,本节课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分配任务,用粘土做眼、耳、口、鼻,有的同学做“金箔”,最后形成以粘土为主、贴金箔装饰的一张青铜面具就形成了,在制作的过程中感受文物的美,激发爱护文物的意识。

6279e30274faa_html_652bb999da99e8a.jpg6279e30274faa_html_67b2c04218c918b1.jpg6279e30274faa_html_edcb5662674279f2.jpg

图五 图六 图七

结语:五育并举下,更注重学科的融合,通过美术与各学科的融合,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美术教育教学中也会注重因材施教,汲取语文、数学、音乐、劳动教育等各学科的知识,将这些学科因素融入美术课堂中,让每位学生享有美育课堂,让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得到锻炼,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形成综合解决方案,让学科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孩子们未来的学习道路上也会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