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检测设备管理与水质分析过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水质检测设备管理与水质分析过程

王晶

青岛市海润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用水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可以看出,工业用水量要比居民用水量和农业用水量多。本文对水质检测过程管理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性的提出一系列管理与控制措施,以提高水质检测的质量,保证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全用水,促进水污染的防治工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
       关键词:水质检测;设备管理;水质分析

一、加强水质检测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的地域广阔,水资源相对匮乏,再加上水污染日趋严重以及水资源的严重分布不平衡,导致我国很多地区的缺水情况非常严重。尤其是北方大城市的缺水状态已经成为限制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影响最为突出的水污染的问题。在我国工农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初期不重视可持续发展,对于环境防护的意识不到位,导致大量的工业废水以、农业废水以及生活废水大量直接排放入流域之中,形成了恶臭河流,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据统计,我国的地表水污染率已经超过70%,其中30%是中重度污染,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水质检测对于居民生产生活的安全用水至关重要,也可以进一步为水污染防治提供指导作用,促进我国水生态环境的治理与恢复[1]。

二、我国水质检测存在的问题

(一)无法全面反映水质质量

(1)检测指标不够科学:由于我国的水质检测起步较晚,在初期主要是参考先进国家的经验制定的检测指标,但是我国的地域广阔,发展不均衡,不同地区的水污染程度与污染类型都不相同。因此现阶段的水质检测指标与我国的实际环境情况存在着一些差异,这造成了检测指标不科学,某些污染物的检测不到位,对于我国的水污染治理不利。

(2)检测次数低:现阶段我国的水质检测发展还较为落后,投入的物力、人才和资金都不足,无法进行高频次的水质检测,这造成了水质检测难以长时间反应水质的变化情况,无法形成系统性的检测数据,对于水污染的发展变化无法有效体现。

(二)水质检测资源配置不均衡

多年来,我国以经济发展为主要任务,对于环境问题并不重视,这导致了现阶段环境问题非常突出,不得不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但是长期以来的忽视,导致了环境问题非常严重,而我国现阶段的人均经济发展水平依然较为落后,经济发展任务依然是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对于水质检测的投入有所不足,此外,我国的地域发展不均衡,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其资金投入能力和检测意愿比较强,而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域对于环境问题依然有所忽视。但是环境问题是一个整体性的问题,不同地域之间可能存在着一些联系,这一点在水环境中表现较为突出,比如如果上游出现严重的污染,下游无论怎么治理作用都不明显。因此,出现了水质检测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2]。

三、水质检测管理与控制措施

(一)水质检测的动态管理

水质检测的主要步骤有水样的采集、运输、检测、处理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水质检测的结果出现问题,因此,一定要做好对所有环节的细节把控,保证每个环节都按照相关的规范与标准完成。其中水样采集尤为关键,水样采集是水质检测的基础,如果水样采集不具有代表性则水质检测的结果毫无意义,因此水样的采集非常重要。进行水样采集时切记不可搅动水体,避免水底的沉淀物影响水样;如果采集有机污染物较多的水体时一定要装满取样容器,不可留下空间并且要进行水封;检测硫化物、微生物等指标时要单独采样,保证水样不被污染;此外对工厂等出厂水检测时,水样的采集点要位于出厂水龙头前端进行采取,且要注意采集时间。水样采集完成后要按照规范与要求进行运输,在进行检测前可以适当对水样进行处理,去除水样中杂质对检测结果的营销,提高检测的精准性[3]。

(二)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监管和投入

水质检测中,仪器设备的工作状态与先进性对于水质检测的结果非常重要。因此,一定要保证仪器设备的状态良好,在进行水质检测前要先检测仪器设备是否符合相关的检测要求,确保状态良好后在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一定要清洗仪器设备,并精心做好维护保养工作,延长意识设备的使用寿命;定期要对仪器设备进行检定,保证其符合使用的要求与状态;此外,还要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提升水质检测的技术与设备水平;最后进行水质检测时要根据检测的目的与内容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避免选用的仪器设备不符合检测的要求[4]。

(三)合理配置水质检测资源

针对我国水质检测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尤其是地域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应该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合理分配。比如,由经济较为发展的地区帮助落后地区进行水质检测设施的建设。尤其是同流域的地域,为了提高环境治理的成果,下游较发展区域应该为上游地域提供一部分资金由于水质检测与环境治理,这样既可以缓解上游地域的财政压力,提高环境水质检测能力,提高治理能力,而且上游的污染减少后可以进一步降低下游的防治难度。水环境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只有加大协作,合理配置资源,才能以较小的成本取得较好的效果[5]。

 四、环境水质检测数据的处理方法

(一)数据反复验证法
       在检测环境水质时,由于在具体的检测中,采样过程可采用不同的方式,所以会导致检测数据可能存在相应的不同。想要避免此种现象出现,就需要应用数据反复验证法,从而最大程度的保证水质检测数据的合理、精准。即在采样和分析环境水质时,需要反复验证某处检测点,这样才能够科学的分析出这个区域中的样本,此种反复严重法能够保证检测的数据更为精准,进而提升了整个水质检测的质量。
      (二)无效数据处理消除法
       无效数据处理消除法,事实上完全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在进行处理时,需要将取得的大量的数据进行逐一的取舍,因为水质始终在持续发生着变化,所以,对获得的数据需要充分保证其真实性,则就要和陈旧数据作对比进而实施取舍操作,并对数据价值进行考虑,通过几次试验后,最终得到精准的数据结果,最终确保了结果的精准度[6]。
      (三)有效数据规整法
       该处理方法需要将获取的检测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并分析获得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的结果,这样,可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接着要分类管理数据,通过数据将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不同水质状况进行分类处理,这样,为数据分析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四)时间序列分析法
       在检测环境水质过程中,由于检测的次数过多,这样,会严重的消耗一定的人力和财力,如果增加检测频数,则证明会再次增加相应的财力与人力消耗,进而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然而,假若检测次数太少,又很难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也会使数据检测的可靠程度极大的降低,因此,在数据处理中成功引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可以保证数据检测的频次更为科学、合理,有效解决了上述人力、财力等的浪费问题。
      (五)严格规范采样和检测过程
       为了防止环境现场因人为因素等原因导致水质检测结果出现误差等情况,要确保水质分析数据时效性和准确性。因此,检测人员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和标准予以采样,确保采集水样代表性。同时,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以检测规范为依据,强化采样和检测过程,且人员要定期培训专业技能,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强化检查能力,防止操作失误等情况,以有效保证环境现场对于检测水质分析相关数据所具有的准确性。
      (六)加强水质样品送检
       水质样本送检要遵守相关规程,送交前需予以检前处理。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是进行分样工作,要求质量管理室统一分样所上交的采样记录以及样品,并依次表明样品编号。二是清点样品,及时填写检测点位、项目以及检测项目等样品记录,并贴好密码标签,防止结果错位。三是,完成上述步骤后,对人员予以交接样品、分样任务单,便于进行工作,确保全程记录准确性,防止因环节导致误差。
      (七)实验数据检查
       确保实验水质分析检测质量的前提条件是保证检测数据以及实验记录可靠性、准确性以及完整性。实验检测过程对于后续全部成文记录校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于检测计划、环境、方法以及数据处理过程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要求实验分析人员具有高度责任心,认真、仔细校检,及时制作成数据报告以及成文记录。同时,在记录、报告上需要测量负责人予以签字,以有效证实技术内容真实性和准确性,防止报告有所讹误。

五、结语
       总之,为减少水质检验数据误差,应加强对各个影响因素的控制,可以通过统一分析方法、仪器设备的矫正、提高检验人员检测能力、检验结果和数据的处理等措施来保障水质检验数据的准确性,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水源,确保人体的健康和人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裕刚.浅谈水质检验中的数据误差及处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2):5-6.
[2]张常玉.水质检验中的数据误差及处理方法[J].中国农村卫生,2015,(08)94:2-5

[3]李原.浅论水质检测的过程与水质检测的质量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07(15):166.

[4]贾燕南,胡孟,丁昆仑,邬晓梅,酃元波.农村供水工程水质检测模式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5,07(15):98—101.

[5]魏颖琪.浅谈水质分析的质量控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08(25):36—37.

[6]莽丽琴,张静,胡勇.质量控制在水质分析化验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2(35):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