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资助 规范化管理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资助 规范化管理探究

冼盈盈

摘要:教育扶贫作为国家扶贫工作当中的重点内容,而学生自助管理工作又是整个教育扶贫中最重要的举措,关系到整个教育的公平性以及教育现代化的建设。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资助工作都存在着许多难题有待解决,而且整个工作的队伍建设也不够完善、宣传以及申请的程序、公示的制度等等都不够健全。由此,本文希望通过以“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资助规范化管理探究”作为重要的研究视角,希望通过本文研究,促使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更加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高效化。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院校 学生资助 规范化管理

引言:互联网主要是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实现互联网与传统的产业相结合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以优化生产为核心要素,不断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进一步完成对市场经济的转型、升级。在发展过程当中,有效发挥了互联网独有的优势,促使不同的领域都能够朝向现代化的模式发展。教育扶贫作为国家扶贫工作当中最重要的内容,学生的资助管理工作是整个扶贫过程中最核心的内容,关系到教育公平与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工作的通知》当中明确提出了有关学生资助管理应当规范化,确保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得到帮助,并且建立起监管长效机制。

一、高职院校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作队伍的建设不够成熟

高职院校的资助队伍构成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性特点,而且所展现出来的业务能力参差不齐,所受到的培训相对较少,或者是没有经过专业性的培训。据相关的调查表明:有41.12%的学生认为在告知院校资助管理当中的工作人员组成存在着一定的不规范;有31.78%的学生认为在资助工作的相关人员中许多没有经过培训,所表现出来的业务水平非常低。这些问题产生最主要的原因则是高职院校的资助工作人员并不是长期从事这样一项工作,而是受到工作调任等许多非可控因素带来的影响,进而导致工作队伍成员会出现迭快,工作队伍的建设不够成熟这些情况。

(二)宣传手段较为单一且效果不佳

针对资助政策进行宣传则能够进一步贯彻和落实相关的资助政策。但是,在目前的高职院校资助宣传过程当中我们则可以看到,学校的资助宣传手段效果不是太理想。许多院校依旧采用非常传统而且单一的宣传方式,主要是通过针对班级来下发相关的文件或者通知,这就导致许多申请者缺乏获取资助信息的其他一些途径,如果遇到问题的时候,也只能是求助或者是咨询班级的相关负责人,然后在通过班级的相关负责人去联系学校当中的资助管理部门的一些相关的人员,整个咨询的步骤非常的繁琐,并且沟通和解答的整体效率也会不断降低,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耐心或者缺乏主动性去询问更多的政策细节和内容。

当然,如今随着资助政策的贯彻落实,也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干脆在寄送录取通知书的同时将相关的资助政策介绍寄送到新生手中,在新生入学之时更是开通绿色通道和专人引导的方式帮助新生在入学之初便了解和申请了资助。这不得不说是一项巨大的进步。但我们在看到这种绿色通过保证了“一个都不能少”的同时,往往有始无终,没法对于每一个申请或者潜在需要申请或者是在后续的大学攻读过程中需要获得资助帮助的学生进行专人负责了。我们可以看到平日的现象是资助中心的老师和工作人员每天都忙着电话解答问题,而各个院系负责资助工作的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却又相对轻松不少,及时每年都对专人进行了培训,但调查发现,不少资助工作的老师仍然表示宣传效果不尽人意。

(三)信息管理手段相对比较传统

对于学生而言,在申请资助的时候所需要的材料相对比较多,但是缺乏统一、规范性的证明。各个不同区域也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开具了相关的证明材料,这些材料也大多为纸质的,而且形式多样,由于没有较为统一的格式和要求,导致归档和整理的工作量非常大。除此之外,学生申请资助的时候,需要户口本、身份证、贫困证明、病例、借据等证明材料来证明家庭的真实情况,这些材料都存在着许多不可控的因素,也会导致学生的隐私遭到泄露等等。

(四)申请的程序容易收到申请者的忽略

目前国家和相关省市的资助政策都大大简化了申请审批的程序,申请的程序并不繁琐,但因为宣传的不太理想以及想要获得申请的家庭和学生大多不慎关注程序本身,以及由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学生往往需要在申请时进行专门的辅导,这样往往会阻碍申请者的主动性。就目前来看,许多高职院校的资助工作缺乏一定的规范化,很难通过科学、合理的系统检查申请者所填写的相关信息。许多的申请者针对申请表格的填写上往往过于粗糙,而且整体填写质量也相对比较低。还有许多学生认为在申请过程当中所进行的程序大多比较繁杂。不同问题、同种情况的比例都位于第一,这也充分表明“申请程序繁杂”,这也是整个资助过程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难题。

(五)监管责任相对难以落实

许多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监督和检举意识比较淡薄,举报途径相对比较单一等都是导致贫困谎报情况出现的重要原因。首先,没有申请贫困资助的学生大多很少关注学校的资助政策,缺乏对受资助学生进行监督的意识;其次,在忙碌的学习生涯当中,也有一部分学生对待不诚信行为的态度漠然,或者是因为不了解举报的途径进而放弃了举报,这些情况在很大程度之上也就导致一些不诚信以及不良作风肆意发展。以往为了防止学生的不诚信行为,有个别高校出台在毕业之前要偿还所有的贷款,或者等偿还清贷款之后才可以领取毕业证,但这种做法显然不符合资助的初衷。在不能采用强制性限制措施的前提下,部分高校只能加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力度和诚信教育,但这种单纯的没有制度性保障的社会道德教育很显然是很难产生理想的效果。在出现受资助学生毕业之后出现的不诚信行为时候录,高校只能默默承受这种无奈的结果。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资助规范化管理的主要策略

(一)对工作队伍进行规范

在互联网背景之下,要不断规范学校的资助队伍建设,力求打造具有“专家型、学者型、教育性”的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队伍,促使资助工作者能够充分完善资助的相关工作,具体可以从选配、培养、管理与激励这四个方面不断入手和加强,进而实现对资助工作队伍的全面优化。例如:高职院校可以针对资助工作人员进行分级管理和培养,更加精细化的划分工作流程,完善工作人员的责任制,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并且建立起更加有效的监督机制以及考评机制,促进资助人员和资助队伍的全面提升。

(二)不断规范资助的宣传工作

在互联网背景之下,需要建立具有现代化、规范性的资助宣传模式。新型的资助与宣传工作需要运用互联网自身的优势,打造线上和线下相互结合的重要模式,具体可以通过线上的宣传为主,线下的宣传为辅的一种模式。在线上有效的运用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站等形式进行宣传,让资助的相关政策能够更好的落实,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清晰的了解资助曾策,进一步拓展资助的辐射范围。在线下的时候,可以要求教育者运用班会的时间针对资助的内容进行宣传,为一些有疑惑的学生解答,还可以开设针对性的宣传讲座对政策进行普及。

(三)进一步规范资助申请的程序

借助信息化背景实现信息化办公模式。首先,申请人员需要统一在线上进行资助申请,依据资助管理系统进行申报,按照相关的要求来填写相关的材料,通过系统自动审核信息来对相关错误进行修正,指导申请者正确、规范的填写,修改无误之后便可以进行提交。其次,通过班级评议小组来针对相关的材料进行审核,并且在班级范围当中进行公示,提交相关的推荐名单。最后,通过学院的资助工作小组审核并且公示本学院最终资助的名单之后,在上报到学校当中,而此时,学生则可以在系统之上任意查看相关的申请结果。

(四)规范资助的公示制度

在互联网背景下,资助的公示环节则应当保障申请学生的隐私性。对此,高职院校可以在学生资助系统或者是官网当中新增相关的公示栏目,在这里只公示学生的班级和姓名。公示的范围也只能是在学校内部公示,外部人员不得查看,进而保障学生信息的安全性。同时,学校还可以在系统当中增加反馈模块,如果有异议的学生可以对内容进行反馈或者核实,确保反馈的实效性,公示的严谨性。

(五)规范信息管理

学校可以聘请专业人员针对学生的资助信息数据库以及相关的档案室进行管理。这些专职人员整体职业素养需要非常高,在针对数据管理方面要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规避查阅效率较低的情况产生。

(六)规范监督机制

首先,在针对贫困认定环节的时候,需要不断加大审核的力度,严格把控资助工作的第一道关卡;其次,开通高职院校学生资助管理系统的举报通道,让广大的学生家长、社会、在校师生都参与到该项政策的监督中来;然后,运用多种举报方式并行的方式进行监督;最后,严格规范整体的处罚措施。

结论:综上所述,只有不断规范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才能够更好的服务学生、服务社会。加强对资助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也是进一步促进学生资助工作朝向持续、健康、高校发展的必然保障,是促进贫困学生得到帮助的主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探析[J]. 朱帅玲,张景新,余丽云.文教资料.2017(28)

[2]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黄建美,李洁,罗筑华.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

[3]大数据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应用[J]. 刘婧.社会与公益.2020(04)

[4]民办高校资助管理工作探究[J]. 陈钧议.现代商贸工业.2016(13)

[5]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构建和实现[J]. 柯东贤,林广文.大学教育.2014(16)

[6]浅谈民办高校资助工作育人功能[J]. 田文君.知识文库.2020(15)

[7]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创新探究[J]. 许咏梅.黑河学院学报.2017(02)

[8]激励在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 徐鹏.商.2016(29)

作者简介:冼盈盈(1983.5~),女,汉族:海南省海口市,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教师,助理研究员:本科学历,研究方向:高教管理、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