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辟蹊径,开启快乐作文之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09
/ 3

另辟蹊径,开启快乐作文之门

邹有雄

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城第一小学 511100

摘要“双减”政策自落实以来,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目标、新挑战,提质增效成为首要任务。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最难啃的骨头,学生谈文色变,老师百计难施。双减后,虽然通过大量的机械训练来提升写作水平的门已经关闭,但笔者认为:只要能借得东风,占得先机,有纵观全局的视野,又有步步为营的谋略,就一定能另辟蹊径,开启快乐作文之门。

关键词双减 巧借东风 纵观全局 厚积薄发


“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里烦”,这是许多学生的心声。学生觉得作文难,写起作文自然没有兴趣,把它当作苦差事,老师亦百计难施。双减后,在作业量大大减少的情况下,通过大量的机械训练来提升写作水平的门已经关闭,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寻得新路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爱上作文呢?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难题,首先要找到形成这个困局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为学生开启一扇门,让他们在作文的路子上越走越欢。

一、作文难的成因

(一)黔驴技穷

“黔驴技穷”“言之无物”“作文裁缝”是大部分学生们作文所呈现出来的结果,究其原因无非两点:一是生活中的学生是个无心人,缺乏观察生活, 体验生活的能力,对世界、对生活缺少思考的能力,故造成独特的体验的严重缺失。二是现在的学生生活圈子实在太窄了,生活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每天走过同样的路,经历同样的事,生活失去了色彩,见闻少之又少,感官自然变得麻木。三是语言匮乏,学生阅读量少,阅读面窄,读来读去无非是基本的作文书,语言积累又少之又少,到写作文时自然是来来去去都是那几句。

(二)拔苗助长

“分!分!分!是大家的命根”素质教育实施这么多年,依然无法把这句话从教育这本大辞典里废除,学生学习依然是为了高分数,这就难免会出现老师为了提高分数,来一个拔苗助长,不断地给学生拔高难度,施加压力,甚至用“作家”的标准去要求学生。本来三年级学生的作文只要求写片段,为了拿作文高分,一定要写成篇的文章,又如五年级的学生本来写四百字左右的文章就行了,老师却偏偏要写他七八百字的文章,字数翻了一番。这打压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催生了一群“作文裁缝”“废话诗人”。

(三)命题脱离实际

有时候,命题者依据自身的经验去命题作文,这些作文题可能是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格格不入,学生没听过的、没见过的,便真是无话可说、言不由衷。如老师布置一篇《我和传统玩具的故事》的作文,学生连传统玩具都没见过、没玩过,怎能写出好的文章呢?因此作为老师,给出作文题时,应更多地考虑时代的因素、地区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也可多出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去写。

  1. 快乐作文的措施

现结合我校的“三步五环导学法”教学模式,做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步骤,向五个环节要质量,浅谈快乐作文的措施。

  1. 课前——巧借东风,占尽先机

创作来源于社会,又高于社会,好的作品必须通过观察、通过感悟才能形成好的素材,所以,真正的“高手”是不会放过“东风”与“先机”的。如:在教学《有趣的游戏》时,我会带领学生到操场进行游戏,并用手机记录下游戏中的高光时刻,拍下他们的笑脸。用来作为这节作文课的教学素材。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回忆游戏的情景,对照视频或照片重温精彩的瞬间,借助照片去描绘人物的神态动作,先说说,然后写下来。老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指导观察、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整理、指导写法。因为是学生们的亲身经历,学生们在游戏中尽情欢乐,都有自己的独特视觉与感受,自然非常乐意去写,收上来的文章比平时写的文章好多了,连平时怕写作文的学生也写得通顺多了,生动多了。

教师平时还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多样的班级活动,还可以利用各种重大节日来创造写作的契机。如母亲节,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们设计一张感恩卡送给妈妈,在卡上写上表达自己对妈妈感恩的语句;在教师节给老师写一段祝福语;毕业前夕设计纪念册……同学们用了世界上最纯真、最美丽的语言与行动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一句句发自内心的动人话语不就是学生们写作灵感的源泉吗?

但教师只能局限于校园环境以及学生群体生活对学生进行指导,容易造成视野局限、类型单一,千人一面的局面。更多感性的东西必须由家长的陪同,去亲身感受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东西,去了解自然的规律,去回归自然,去观摩,去创造,去体验,以此获得更多对社会和自然的思考,来获得更丰富的写作素材。

为此,这就要求老师在作文课前既要备课,又要备学生,还要善于为学生创造写作的契机。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习俗》前,我布置了这样一道寒假作业:与家人一起参加一次风俗活动,感受春节的喜庆、热闹的气氛,去了解这项风俗活动的来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与家人一起做年菜;可以动手写一副春联;可以在春节的钟声快要敲响的时候为亲朋好友捎去春节的祝福;可以与家人一起祭祖;除夕与家人一起守岁……让学生去接触社会、感受世界,在充满题材的情况下,下笔就没有困难了。

  1. 课中——纵观全局,环环相扣

光有素材是不够的,如何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如何使阅读教学有效地为作文服务?如何指导学生对作文素材进行加工整理?一节作文课应该教给学生哪些方法与技巧?这都是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该思考的问题,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也必须同时具备纵观全局的大语文观以及步步为营的谋略。

1.阅读课紧扣作文。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许多学生虽然有了良好的题材,并拥有了大量的好词佳句,但对语言的逻辑,对文章的整体结构把握不好,往往行文会出现结构混乱、逻辑不通、语序凌乱等毛病。要解决这些问题,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是最好的解决手段。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把作文指导融入讲读课文的训练之中,借助阅读教学来指导写作,服务写作,让学生在讲读训练中领会写作技巧,内化写作方法,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例如:教学《夏天的成长》《盼》等课文时,让学生明白课文中都有典型的连续结构段,教师在学生读懂段的情况下,可安排仿写训练,如紧扣学生的学习、生活,以《温情瞬间》《美丽的四季》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学生先想好这段话要写的内容,接着安排好顺序,明确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层要写具体。通过这个方法,从仿写入手,初步掌握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技能,从而在仿写中创新,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文章。

如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这一课时,学生们对“哈尔威船长最后与诺曼底号一同沉入大海”这样的结尾显然不认同,他们认为会有奇迹的出现,让奇迹把哈尔威船长的命运改写。于是我启发学生:就让我们为哈尔威船长改写命运。这时,我布置学生们给《诺曼底号遇难记》改写一个结尾,学生们的写作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开动了脑筋,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来救哈尔威船长。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真令人感动。

2.步步为营,环环相扣。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有“米”没有“炊”的方法依然无法煮出一锅好饭。如果说作文素材是“米”,那写作技巧就一定是“炊”,相较素材的累积,作文技巧的获得更为重要。因此,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把“授人以渔”、坚持“一课一得”作为作文教学一以贯之的目标。如何“授人以渔”“一课一得”?在教学实践中,我结合我校的“三步五环导学法”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向每一个环节要质量。

我校教学模式中的“五环”分别是温故纳新、导学探究、巩固应用、总结反思、拓展提高。对应这“五环”,我这样设计我的作文课:温故纳新环节旨在让学生情动。我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去创设情景,从而诱发、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激起写作欲望。有一次,我要指导学生写《我流泪了》这篇文章,在学生写之前,我利用多媒体把学生们哭的情景播放出来,有伤心地哭,有喜极而泣,有感动地哭……哭的镜头一个个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勾起了学生的种种回忆,让学生们感同身受。于是我因势利导,再引导学生们说说自己的经历,古人说“情动而辞发”,学生们的灵感一下子涌出来了,下笔自然如有神助一般。

导学探究环节我会安排学生对各种生活情境进行再现,一起去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推演故事走向,也可以指导学生画思维导图去理清作文的脉络等等。巩固应用环节则可以把重点放在语言的锤炼上。如:由学生给出一个句子,教师指导学生用“五感写作法”对语言进行丰富美化,再适当地进行点拨,引导总结方法,从而初具锤炼语言的方法。拓展提高环节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学习小组活动,对自己或组员的思路提出建议,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并根据修改意见进行修改。总之,只要教师根据不同的作文类型,运用不同的方法,设计不同的学案,向每一个环节要质量,这样环环相扣,环环出质量,何愁啃不下作文这块硬骨头?

  1. 课后——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写作水平的提升更离不开积累,语言文字的积累离不开阅读。在实际教学中,如果仅凭课堂的时间实现学生阅读与积累的大面积提升这是无法实现的,只有把时间与功夫花在课后才是正道。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班级读书会的机会每月推荐学生共读一本好书。教师事先可以根据书的内容设计学生们感兴趣的有价值的话题,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并让他们尝试着用批注的形式写每天的心得体会,不限字数,鼓励让学生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定期给学生开展读书会。让学生们在会上互相推荐好书、谈阅读心得。教师还可以把学生们写的读书心得及优秀习作或精句妙语张贴到班级公示栏,供同学阅览。此外,为保证阅读的实效,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分层下达硬性的阅读指标,如:一级指标可以定为一周1000字,二级指标为2000字,三级指标为5000字,要求学生需完成一级指标,鼓励完成三级指标,定期抽查,并为完成阅读任务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以此督促学生形成阅读积累的习惯。

2.培养积累的能力。众所周知,写作文就像是画水彩画,如果说文章的框架是画面的草图,那好词佳句就是水彩。想要画面足够的丰富多彩,就需要足够多的好词佳句作为支撑。因此,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们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分类整理,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写作素材库。例如:仅描写人的词语的归类就可以细化成描写人的仪态类、神情类、口才类、外貌类、动作类、性格类、品质类。指导学生分门别类地去积累词句,作文时指导学生一点一点地把积累的词句加工到作文中去,让这些优美的词句成为作文中那闪闪发光的珍珠,那样即使学生的作文很平淡,但因好词佳句的点缀,也会拥有不一样的色彩。同时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关注好词佳句的使用,对用得好的词句要及时圈画出来并给予表扬,促使学生看到积累好词佳句的价值而坚持下去,进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教师有纵观全局的视野,又有步步为营的谋略,为师者的善“扶”,学生的善学,即使时间与空间的大门紧闭,也一定能开启新的大门,找到新的道路,走出一片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沈建琴.“讲”之有道 “评”之有效——听王平宏老师执教《家有宠物》习作讲评课[J].《新课程·小学》,2016,2.

[2]周丽.如何在教学中落实作文训练[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6,10.

[3]赖洪真.善用阅读阵地,构建作文训练场[J].《江西教育》,2001,3.

[4]许荣根.其实习作也是“甜的”——对起步习作的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6,12.










Shape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