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产教融合发展共同体建设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09
/ 2

中职产教融合发展共同体建设实践

王阳

重庆市忠县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 400000

摘要:中职学校为进一步实现国家倡导的开放办学以及提升办学内涵的目的,需要不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服务于我国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紧密合作,积极推进产学研融合、教法融合、资源的整合、利益的整合,极致融合五项内容并举。与此同时努力打造五项融合发展共同体,使校企双元育人特色更加鲜明,提升专业建设效果,不断提升中学人才培养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让校企双方实现双赢共生。

关键词:中职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实践探索

1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

学校通过"双元制"等教学模式,不断总结新型企业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通过更加普遍认可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提高企业和行业对办学的参与度,建立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共同体的体制机制。

1.1推进"1+1+N"计划的贯彻落实

两个"1"分别指学校连接一个行业或一个行业,打造专业群体,同时与N家公司紧密合作,构建校企合作机制;培训的主线是"学生-学徒-企业"。"准职工—企业职工"模式下的递进路线,教学组织模式设计为"教学一体化",着力开发工作技能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模块化课程,推进该模式。制定合作条件下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岗位类型、教学诊断与评价方案。

1.2构建"双入双选"机制

在构建"双进双选"机制过程中,要注重建立学徒岗位准入标准和校企合作准入标准,切实保障校企合作质量,学徒标准更加规范,易于管理,满足双方的共同需求的培训目标。贯彻落实企业实习岗位、合作企业选拔等岗位"互选"机制,积极组建企业、学校、行业组成的选拔小组,配合学徒岗位和企业互选,确保企业、行业、学校可以相互交流,最终实现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发展目标。

1.3加强"12345"学徒制试点管理

"12345"学徒制试点管理机制如下图1所示。"1"是指一个核心,即培养具有较强工作技能的徒弟,使企业很受欢迎的核心;"2"是指中职学生能够成功对接学校课堂、企业工作坊,与学校核心融合素养课程和操作实践课程,努力打造全新的"技师课堂"和"工作坊课堂";"三"是指认真落实全员参与、每位教师、所有班主任随教、师傅全天管理和教学的制度管理制度,全面保障学生权益等食宿安排、家长通知、心理咨询、风险评估和课程实施;"4"是指每个学生部门要有一个案例,每个老师要有一个随学笔记,每个学生要有一个灵活手册,每个班级要有一个活动方案计划;"五"是指由专业部、学生处、安全监督处、教务处、校长室等对学生管理实行多维度联合督导。该系统定期访问和管理学生的学习和活动。通过实际走访,发现这样的教学试点非常成功,教学效果显着。

6278cb0b4823b_html_ef7a3b649d2465f9.png

图1"12345"学徒制试点管理机制

2打造校企合作资源融合共同体

在进行校企合作的时候,企业可以走进学校、学校的教师可以下到企业与学生一起参与深度交流,把前沿的专业建设需求、行业信息以及技术等都进行校企无暇对接,高效整合人、物以及材等各项资源,实现共建共享共赢。"人"是指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校企双渠道的方式共同打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例如学校可以安排教师去企业亲身参与实践,了解当前的行业趋势和专业技能。"材"是指学生专业课程以及综合课程、专业技术,校企之间共同建立并分享所学课程和技术。教师要根据企业需求和企业发展目标,开展对应的课程培训工作并提供技术支持;此外,学校还应该根据企业的岗位技术需求,建立16门核心课程,7门课程作为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程,并配置视频、课件以及教学设计等资源。"物"是指设备和基地,学校为学生建立生产作业实习基地,让企业生产的产品或者某些工程项目在学校的车间中就可以操作,实地训练设备应互通互用,实现虚实结合、产教融合这种动态、开放、智慧的实训基地。

3构建校企育人融合共同体

3.1开展"四导"

学校应该积极探索在工学交替模式下的教学方案,设置"四岗"路径,以学生专业发展为先决条件;岗位实训为主导,积极推进真实产品、真是做法、真实环境的教学方法;校企合作的企业文化作"向导",双向提升管理和技术;以创新的评价方式作为引导,全过程动态评价。

3.2推进"四学"

学校要加强对岗位操作技能的重视,设置匹配的基地实训课程,让学生更适合岗位环境,在真实的环境中不断学习;注重学生积累工作经验,给学生安排自学课程,通过报告总结、工作周记以及工作日志等方式不断积累经验,并对经验进行总结、感悟和反思;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设置提升专业素养以及综合素养的课程,定期刷数学、语文和英语等网络题库;重视对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师生根据课程内容以及课程目标,共同搭建适应的网络课程,让学生一边搭建一边学习,扩大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全面打造"素养提升网中学、过程积累悟中学、职业岗位境中学、资源开发建中学"这种四学模式。

3.3为企业发展战略进行量身定制,输送专业人才

学校应根据合作企业的发展需要和特点,为企业量身定制更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校企精准培养、点对点培养。比如,中职机电学生深入万丰汽车智能制造产业,聚焦"蜂巢"人才培养计划,为学生设置精细化结构设置,像蜂巢一样密切连接、环环相扣,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4产教融合发展共同体建设经验思考

4.1找准合作平台突破瓶颈

学校要积极打造团队协作、学科合作、运作模式协同创新平台,教育、服务、科研一体化协同创新平台;以顺畅的合作平台为媒介,吸引各大企业和高校加入教育共同体,优化、完善合作交流机制,实现资源、设备、师资共享。通过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教学模式,强化了虚拟课堂的实践效果。

4.2做好顶层设计

紧跟国家政策方针和产业发展趋势,依据当地方案、地区以及本学校的优势,做好资源优化配置;有效控制质量监控、培养流程、课程设计等重要关节,推进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应该与时俱进,培养创新能力并提高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能力;建立完善的多元化、多主体动态评价机制、监督评估机制以及督导机制,保证产教融合的高标准、高质量。

4.3政府部门要抓起项目建设工作

用好省内"三名工程"等优质项目,带领政府各部门探索校企三方合作,实现政、学、企同频共振,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命运共同体;加快建立高校专业体系,与地方企业需求相协调,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和标准深度融合,科技创新与企业技术需求相匹配。高职院校充分把握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借助高知识人才组建专家团队。通过打造高水平实验平台,采用绩效考核方式鼓励实验平台成果转化,实现高校和企业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5结语

为进一步实现中职学校产教融合的目标,应该将国家倡导的文化育人理念落实到具体实践过程之中,通过教育和企业合作,双向培养的方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企业输送更多专业性人才。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在产教融合古聪衡中,积极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专业技能,不断完善我国的教育体系,实现双赢目标。

参考文献

[1] 翟盼盼. "1+X"证书制度下构建产教融合职教发展共同体[J].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版, 2021, 17(32):2.

[2] 於芳. 中职产教融合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探索[J]. 职业教育, 2020, 19(3):7.

[3] 邱金林. 职业教育国际化产教融合发展的探索与思考-基于构建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的职业院校实践[J]. 职业技术教育, 2020, 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