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保健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09
/ 2

新时代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保健策略

迟晓军

(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山东烟台  264000)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改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越来越多,由此引发出学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亲子关系问题,这些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小学生学习,还需要关注小学心理健康。本文以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切入点,首先,探究现阶段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原因,最后,提出小学生心理健康保健策略,期望对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小学生;心理健康;保健

引言

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家长给予孩子提供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充裕,然而,家长在精神方面关注却存在明显不足,导致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凸显的问题层出不穷,尤其表现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主要表现为,学习焦虑现象突出、存在自卑或自负心理、人际焦虑情况明显,下文就此展开论述。

一、现阶段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习焦虑现象突出

近年来,随着家长对孩子期望的不断提高,甚至存在部分家长放弃工作,专注于培养孩子。不少小学生出现学习焦虑这一现象,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其主要表现为当进行学习时,会产生紧张不安、头痛、手脚冒汗等一系列心理、生理表现,存在学习焦虑问题明显人数较多。这些具有学习焦虑心理问题的学生非常害怕考试,尤其是在考试来临时的前几天,这些学生往往夜不能眠,回到学校时也很难静下心来去学习,他们对于考试分数特别关注。出现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焦虑现象更加明显,他们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将考试低分归类为自己能力存在问题。

(二)存在自卑或自负心理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许多家长忙于工作,虽然给予孩子充足的物质保障,然而,在时间上却缺少陪伴,不少家长会选择将孩子交给家中的老人,由于隔辈教养以及弥补日常与孩子的情感不足,一方面,会出现家庭成员过度溺爱孩子的情况发生,孩子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认知,出现自负心理,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典型表现为上课喜欢出风头,希望引起教师以及其他同学的关注。另一方面,于此相反,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缺乏日常照料,这些孩子极度的缺乏安全感,对待事情缺乏主见,不愿意展示自己,出现自卑心理。

(三)人际焦虑情况明显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不少高年级、中年级小学生拥有了弟弟、妹妹。在多胎的情况下,这些学生会存在父母只关心自己的弟弟、妹妹的错误认知,尤其升学择校的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这些孩子除了会出现考试焦虑外,还会认为,如果考试无法达到父母的预期,可能会被家长斥责,产生莫名的心理压力。这些学生会形成一定的人际焦虑,他们时常会感到孤独,觉得身边没有人能够了解自己,愿意倾听自己的心事,久而久之,会越来越孤僻,产生人际焦虑。其中,部分学生为了掩饰自己内心想法,减少与他人沟通,会用手机、学习来掩饰自己。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原因分析

(一)互联网和电子产品的影响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小学生拥有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的比率不断升高,他们可以借助网络接触更多资讯,了解世界的多样化,然而,网络是一柄双刃剑,学生在实现信息拓展的之余,由于网络信息量庞大,监管体系不成熟,学生缺乏辨别能力,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蚀,形成不良心理,如暴力、冲动、倾向。另一方面,小学生使用这些电子产品的频率越来越高,然而,大部分小学生因为自制力的缺乏,尤其是手机,他们使用手机时间过长,而且多利用手机进行娱乐,会导致记忆力减退、视力减弱、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学生习惯性利用手机进行放松,使得身体不知不觉进入舒适区,当他们进行知识学习时,会觉得枯燥、无趣,产生学习焦虑。

(二)学校教育因素

现阶段,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存在重视不足的问题。首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师过度关注学生学业,注重学生分数,尤其是优秀学生,学校往往给予厚望,而对于学习心理教育方面则有所不足。其次,在师资力量方面,专业的心理教育教师缺乏,以及班主任教师缺少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培训,因此也就无法实时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家长进行反馈,因此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方面,家长会处于被动地位。最后,现阶段,采用大班的班级授课制,班级内学生人数一般为40以上,学生人数较多,因此,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无法关注到每一个学生,难免会有所疏漏。

(三)家庭教育因素

关于家庭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原因为,现阶段许多父母对子女的期待过高,以至于部分小学生学习任务过重,家长往往在孩子业余安排辅导班、特长班,导致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出现学习焦虑。另一方面,和谐、有爱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心理健康发展,反之,不良的家庭环境则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与鼓励、父母情感不和,则会让孩子形成孤独感、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保健策略

(一)给予学生积极暗示

小学生意识发展不够成熟,因此不能够客观正确的评价自己,因为害怕挫折,容易出现厌学、学习焦虑等一系列否定自己行为现象,这些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教师应给予心理引导,利用积极的暗示让学生拥有信心,肯定其主观设想。当学生受到老师的鼓励时,会产生“我一定会完成这件事”的想法,此时,学生就会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潜意识认为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指令,不断悦纳自己,拥有良好的心理。

(二)创设民主的氛围

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在教育方式上应改变以往批评教育式,对孩子多进行鼓励,防止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家长要更多地关注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实现与孩子平等的对话,倾听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在学校方面,对于那些性格内向,不愿意主动发言,孤僻、不善交际、不愿意表达想法的同学,教师需要多进行鼓励,发挥班级团体作用,利用合作小组,带动鼓励这些学生。提供家庭学校所建立的和谐融洽的民主环境氛围,保障孩子的心理健康,

(三)开设心理辅导课

教师可以利用班会时间开始心理辅导课,一方面,给予学生播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宣传片,引导学生了解认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学习一些方法,能够自己疏解心理障碍。另一方面,班主任教师也可以利用主题班会的形式,如“网瘾”问题,让学生就此主题展开讨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积极主动的面对这一问题,发挥班级力量,改变部分学生不良的价值观念,实现合理的认知。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日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关注。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心理健康的黄金阶段,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呵护学生心理,让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心态进入学校、家庭生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从给予学生积极暗示、创设民主的氛围、开设心理辅导课方面,提出保健策略,期望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娅妮. 家校合作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策略[J]. 红豆教育,2021,3(16):

[2]寇艳,吕艳红,张欢.不同自尊水平下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比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17):215-216.

[3]唐槐,王宁,陈明霞.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关系的调查报告[J].教育科学论坛,2021(23):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