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黑白李》中黑李的长子形象分析——以文本细读为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09
/ 2

老舍《黑白李》中黑李的长子形象分析 ——以文本细读为方法

徐桂方

(青岛大学文学院,山东青岛 266071)

《黑白李》是老舍创作于1933年,发表于《文学季刊》创刊号(1934年1月),是老舍短篇作品中歧义最多的篇目之一,这个作品叙述了北京城里一对父母双亡的兄弟,互相为对方着想,但实质上又互相有隔膜,互不了解的故事。

本文以文本细读为方法对《黑白李》中的黑李的长子形象进行分析。

一、黑李的自我牺牲精神

个人主义,是指一切以自我利益为出发点的思想体系。而在长子身上,个人主义似乎消失的无影无踪,并带有强烈的自我牺牲精神,黑李便是如此。

  1. 放弃心爱的女子

两兄弟喜欢上同一个女子,“明知他俩不肯吵架,可是爱情这玩艺是不讲交情的。可是,黑李让了。”“不肯”也就是不愿意的意思,可知两兄弟虽然思想不同,但是彼此都为彼此着想,都不是无理取闹之人,后面又说爱情是不讲交情的,爱情是自私的,爱上同一个女子这就有可能使得两兄弟伤情分,一个转折,黑李让了,后边黑李说到“不能因为个女子失了兄弟们的和气”,可知黑李让了是因为不想失了兄弟们的和气。不过这个“让”字,很有意味,值得推敲,因为女子“她说不清到底该爱谁,又不肯说谁也不爱”,说“让”,仿佛好像黑李已经跟这个女子在一起了,但事实是没有,何来“让”之说呢,但是又考虑到文本的叙述者是黑李的好朋友,对黑李带有积极的感情色彩,所以“让”字用的也对。而且文章后面也提到过,黑李明白“那是消极的割舍,并非由自己身上拿出点什么来”,不过总而言之,作为长子的黑李的牺牲精神还是显而易见的。血缘之情高于男女之情。

(二)为弟弟顶罪,烧掉黑痣,代弟弟赴死。

文中已经做了很多铺垫,作为哥哥代弟弟的这个结尾的可能性,例如文中所说的“黑李并不黑;只是在左眉上有个大黑痣。因此他是“黑李””“其实他俩的脸都很白,而且长得极相似”两个人长得像,只不过因为一个黑痣所以得以区分,后边文中又讲到“,他用了不知什么东西,把眉毛上的黑痦子烧去了,对着镜子直出神。”“完了,没了黑痣,便是没有了黑李,不必再等他了”,或许读到这里,读者们还不知道为什么,为什么烧去黑痣,为什么不必再等他。但是结尾部分,“他的眉皱着点,嘴微张着,胸上汪着血,好象死的时候正在祷告。我收了他的尸。”如果死的是白李,那么收尸的是黑李,但是确是黑李的朋友,而且祷告也是黑李做的事情。后面也是直接说明了,死的是黑李。黑李为了弟弟,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慢得仿佛是拿生命当作玩艺儿似的逗弄着”“他的动作仿佛是拿生命当作小玩艺”这两句话也在表明,在黑李心目中,弟弟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现代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长子形象,但是想黑李这样的,是绝无仅有的。

妥协和牺牲是不一样的,而黑李是牺牲,是心甘情愿的付出,令人感动和敬佩,同时也让人惋惜。黑李正是具有宗教意味的典型人物,他乐于牺牲的“适意是属于自己的”,与所“代死”的对象没有直接的关系,黑李是平静满足的死去的。

二、黑李强烈的责任感

长子们深受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所受的教育也是家族教育,因此他们都具有浓厚的家族使命感,他们有延续家族继续前行的责任。

黑白李的父母死得早,兄弟俩相依为命,中学毕业后黑李做事养家,大有“长兄为父”的风范。潜在的“代父”意识和立场化为哥哥的伦理责任感,无微不至地照顾弟弟和为弟弟忍让、牺牲一切,哪怕弟弟抢走了自己喜欢的女人也不计较,只要弟弟喜欢和不分家,黑李是怎样都可以。正像古训中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一样,父母留下的家和房子无论如何是不能分开的,即使都给了弟弟也行,就是不能分,这已经成为他的人生哲学和信仰。传统中国文化的长兄为父的兄弟爱与父爱的混合,基督教信仰与精神,以及老舍熟悉和爱恨交织的老北京市民的凡事让三分、忍三分、退三分的作揖主义,谦和、善良、包容和包容中的安雌守弱,懦弱中的守老礼的讲究和执着乃至固执,甚至不问是非原则但求一团和气的老北京市民保守主义底色的市民伦理,即北京人的的仁义与和善,共同铸造和形成了黑李的性格、人格与心理品质。因为家里只剩白李和自己,如果分了家,那么家也就散了,为了家族的延续,作为长子的黑李,不愿意分家,也可以看出黑李的责任感,再就是替弟弟赴死,也可能有一点“子不教,父之过”的意味。

“他摆弄那四个碗。转转这个,转转那个,把红鱼要一点不差的朝着他。摆好,身子往后仰一仰,象画家设完一层色那么退后看看。然后,又逐一的转开,把另一面的鱼们摆齐。又往后仰身端详了一番”“茶碗上的花纹摆不齐都觉得不舒服。哪一件小事也得在他心中摆好,摆得使良心上舒服。”文中这两处描写也说明了黑李是注重秩序的,家庭的秩序当然也一点更要维护。连茶碗上的花纹都要摆齐,可以知道秩序的问题在黑李那里是很重要的,那么,维护家庭秩序的责任感一定是强烈的。

三、黑李人格的双重性

现当代的长子都受过西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思想有一定程度的解放,但是因为从小受到家族文化的影响,思想上又具有传统性,当现代性思想与传统思想相碰撞时,就容易出现双重人格。

文中讲到“所以你不是现代人,”“其实他是个时代落伍者”“良心是古圣先贤给他制备好了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笑呢”等等都可以看出,黑李是一个传统封建古板的人,传统思想浓厚,但其实黑李并不是一个固守自封的人,他也接受新事物,例如文中“可是他又不愿将一切新事新精神一笔抹杀。”“他接受的容易,可就没有什么精到的见解。”“这十来天,我已经读完‘四福音书’”“祷告确是有效”“讲了些《圣经》上的故事”等等,四福音书、祷告、圣经这些西方宗教的事物他也接受。

黑李是个好脾气的人温文尔雅,有一股闲适之士的风度。仿佛活得很洒脱,但是在一些事情上,特别执着,固执,甚至觉得死脑筋。老一辈的观念仿佛为他套上了一个枷锁,老一辈死去,但是这个枷锁永远也打不开了,每每和弟弟吵架,都会搬出母亲临死时说“不是说咱俩老得和美吗?”他必须承担起长子身上的责任,虽然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是只不过是多几种方式来维护他要维护的弟弟,弟弟就是家。比如祷告有效,他就去祷告,他不是因为跟风潮流,而是为了不分家,好维护好家的秩序。

结语

长子形象作为单独的一类人物形象,它有其特殊性,《黑白李》中的哥哥黑李———他完全不把自己的生命当回事儿,活着的全部目的似乎就是为弟弟“代死”。他并不介意弟弟干了些什么,是杀人放火打家劫舍,还是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全都不在乎,这样的典型人物在中国现代文学人物长廊中绝无仅有。

现实中真的有像黑李具有崇高道德合牺牲精神的人吗?答案或许是肯定的,这种精神或者也是令人敬佩的,但是实质上说来,哥哥黑李这样做,也是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个宗教信仰,以求内心安稳。在外人看来是无私的牺牲,是令人感动的爱,但是从弟弟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好意是否是弟弟想要的?答案或许是否定的。黑李对弟弟的爱无可厚非,但或许并非是他弟弟所愿的。长子一直都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特殊的一类人群,一个人如果一旦被冠上这个词,那他的命运将会被安排。


参考文献


[1]逄增玉.《黑白李》与老舍小说的思想“风景”——对现代文学经典的再解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

[2]温左琴.保守者的激进与激进者的伤害——论老舍《黑白李》潜在“功利主义”的价值判断[J].名作欣赏,2017.

[3]闫昳涵.北京方言翻译探析[D].外交学院,2015.

作者简介:徐桂方(1996-11-)女,汉族,现就读于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