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规模化家禽防疫工作中问题与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7
/ 2

浅谈规模化家禽防疫工作中问题与建议

孙世亮

山东民和牧业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烟台 264000

摘要:目前,我国规模化禽类防疫工作中存在着许多误区,养殖技术人员不重视防疫工作,不规范的接种操作,不熟练掌握相关的防疫专业知识,针对以上出现的这些误区,需要采取相应对策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需要树立“以防为主”的观念,摒弃陈旧的治疗观念,认识饲养管理的重要性,做好疫情监测工作,从而提高家禽的生产水平和生命周期,构建优良的饲养模式,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关键词:规模化家禽;防疫问题;建议措施

引言

规模化生产使得禽类产品大量流入市场。所以,防疫是最重要的。但还是有很多养殖技术人员没有正确的防病意识,没有做好预防措施,造成了大量的死亡。加强市场监督,加强养殖、销售、屠宰、加工等环节的监督,确保市场流通环节的安全。另一方面,养殖企业要严格规范养殖程序,确保疫苗采购的正规渠道,定期消毒,严格规范屠宰加工程序,确保养殖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1.规模化家禽防疫工作现状

1.1养鸡场的位置不科学

场地选址不但与家禽疫病防控息息相关,还决定了家禽养殖质量的高低。可是大多数养殖户却认为养殖场的地理环境跟疫病预防没关系,有的养殖户按照就近原则随意选址,既没有根据家禽品种特点合理选址,也不符合相关动物防疫依据;有的甚至选在周边人畜密集及环境恶劣地区,给家禽的防疫带来重大的安全隐患。优秀的养殖场址宜选在地势高燥便于排水;背风向阳草木茂盛,树木可遮荫乘凉,草叶可啄食采食。夏季可在干燥处可以搭建遮阴棚;既要靠近交通干道也要有一定的距离,最好在1000m以上。既能利于防疫又能满足养殖场日常运输的需要。

1.2.注意家禽的生长

家禽在育雏生长期体质弱小,对外界各种环境因素抵抗力差,容易导致发育停滞甚至死亡。不同的家禽生长期也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家禽特性掌握好疫苗接种时间。部分中小规模养殖场往往对家禽防疫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防疫观念淡薄,或抱有侥幸心理,既没有对疫苗正确地存放,也没有规范的接种疫苗甚至故意漏掉疫苗接种。导致疫苗效果不佳或者免疫失败,出现家禽疾病暴发性流行。

家禽在育雏阶段就会进行初步的免疫处理,但在某些育苗场内对家禽幼苗进行出售时就会推荐购买者购买配套疫苗,或以提高幼苗单价赠送各阶段防控疫苗的方式来进行捆绑销售,此种做法就产生了种种弊端。首先,育雏厂家并不是疫苗厂家,育雏厂家的主要工作是保证育雏阶段的家禽幼苗质量,而不是生产疫苗,其销售的疫苗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其次,将幼苗和各阶段的疫苗捆绑销售给购买者,无法确定购买者注射疫苗的时间,而配套的疫苗只有在各个规定阶段注射才能保证其作用,所以,这样做也无法保障疫苗所发挥的作用。再次,哺养和饲养的地点不同,可能造成疫苗无法免疫当地的病疫。

1.3.日常消毒

在规模化养殖场,做好日常消毒是重中之重。大部分技术人员为了消毒去消毒,没有深入了解消毒的目的。消毒是为了降低空气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切断传播途径,有效地减少外来病原的入侵和场内病原的传出。对于特殊的病原,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消毒药达到治根遏源的目的。养殖场常常可见大门口没有倒入消毒液,忽视消毒。在道路两旁、畜舍铺上一层厚厚的烧碱、石灰敷衍了事。这并不能起到很好地消毒作用,反而随着人员的进出和风吹,会扬起石灰,家禽吸入后会灼伤呼吸道黏膜引起呼吸道疾病。

1.4.疫苗销售问题

疫苗经销商所出售的疫苗不仅仅作为一种商品进行销售,也应该作为一种防疫重要物资进行销售。在对疫苗进行销售时,销售商不应该只追求其利润,而是应当注重疫苗的实际效果。对于疫苗,无论是捆绑销售还是经销商的直销,都应该严格地按照其销售流程进行销售。1.5.屠宰场的加工问题

在家禽的屠宰环节也具有相当严重的问题,在较大规模的养殖场和加工厂内都具有配套的屠宰设施,但是对于家庭散养的禽类和小规模的养殖场内,却不具备配套的屠宰设备,此类对于家禽的屠宰方式一般都委托当地人屠宰加工或者自行屠宰,由于环境问题,可能就会在屠宰过程中出现问题。对此,相关部门应该对于市场内存在的屠宰商进行监督,对于屠宰商的屠宰过程、屠宰家禽来源和消毒措施都应进行严格监管,减少疫病的发生。

2.规模化家禽防疫工作中的对策

2.1.做好防控、检测工作

无临床症状、突然性地疫病爆发十分罕见,所以对于疫病,养殖场技术人员往往有大量的时间来做好防控和检测工作,其具体措施有:首先,应当制定严格的疫病报告制度,对于检测发现的疫病家禽,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做到不出售、不食用、不储存、不加工等无害化处理。其次,定期对饲养家禽的仓库、销售场地、出售车辆等场所进行消毒、杀菌工作,从根本上清除病原体,从而在源头处切断疫病的传染和蔓延。再次,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对于无检疫标志的家禽打击力度,对于违法人员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家禽日常防疫原则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要认识到家禽防疫的重要性,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养殖户不能仅考虑饲养成本,也要采取必要的消毒防治、药物免疫和疫苗接种等基本防疫措施。设立严格的防疫防治程序,树立“以防为主”的价值观念。养殖户更要积累养殖经验,了解家禽防疫的相关知识,提高防疫效率。

2.2.完善法规制度

随着我国对于家禽养殖法规制度的施行,对于家禽养殖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家会根据最新的疫情工作报告向广大养殖户发布最新的防疫工作计划。在家禽养殖过程中,要构建科学合理的防疫体系、加强对于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及时更新现有防疫知识,从而确保我国家禽养殖工作稳定发展。

2.3.加强饲料和疫苗管理

对于疫苗,应该严格按照其规定进行使用,在使用疫苗时,确保对症下药,做到专病专治,此外, 还应当确保疫苗来源的可靠性,保证所注射的疫苗来自正规厂家。对于饲料的使用,尽量使用正规厂家所生产的家禽专用饲料,使家禽的生长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于不合格的饲料,如受潮、发霉、过期, 要禁止对家禽进行喂养,确保家禽的健康生长。

2.4.建立“家禽监控”的档案

做好日常的饲养与消毒防疫工作,家禽已经具有良好的抵抗力,但是出现的新病毒导致以往的疫病防治措施失去了作用。不过病毒的出现往往具有特征性病理变化。只需要建立家禽档案,实现疫病的及时监控与治疗。比如家禽普遍出现食欲下降,或者不愿走动,都是不正常的表现。其次家禽羽毛松乱或者脱落,需要及时驱虫。最后,如果在免疫期间内没有防疫接种,需要及时免疫,做好档案记录,确保没有遗漏。加强对家禽的日常观察能够有效发现异常,进而采取有效措施,使损失降至最低。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改革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畜牧业也在不断地发展。从传统的散养到规模经营,已逐步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规模化养殖一方面保证了人民的食品来源,改善了生活质量,要树立正确的防病意识,熟练掌握规模化禽类的防疫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程志学,梁占学. 家禽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吉林畜牧兽医,2020,41(04):100+102.

[2]张海燕. 家禽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今日畜牧兽医,2020,36(02):35.

[3]廖启富. 家禽养殖防疫要点及控制措施[J].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03):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