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7
/ 2

森林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探究

张楠楠

汶上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山东济宁汶上 272500

摘要: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与环境密切相关,要保持和改善环境以达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近几年来,由于人类保护意识和措施的缺乏,野生动物资源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野生动物的生存受到了威胁,甚至濒临灭绝。不仅破坏了生态系统,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野生动物特别是濒危物种的保护与管理,努力提高保护水平。基于此,对森林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对策

引言

自然保护区更多的作用是改善环境、保持水土及生态平衡。有些自然保护区是濒危物种自然保护区,有些是历史自然文化遗迹,有些是国家公园,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带动了自然保护区旅游业的发展,但从生态旅游过程中可以看出人们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还没有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加强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应重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项目的管理,实现当地自然保护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1森林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意义

1.1有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人类改造自然,但同时洪水、沙尘暴、山体滑坡、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如今,人们已经认识到,以破坏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对人类可持续发展无益。开展环境保护和自然恢复,加强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在保护自然的同时,不断探索自然平衡的奥秘,以人为本,进而“对症下药”,修复和保护自然环境,保障环境保护和人类可持续发展。

1.2完善生态旅游管理有利于解决生态旅游资金不足的问题

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过程中,较大的短板之一便是缺乏流动资金。依据相关材料调研分析,资金不足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许多地区自然生态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难题,这在旅游管理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只有科学地制定系统的生态旅游管理方案才可以满足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定,使自然保护区更容易被社会上的普通人所接受。同时,在拓宽资金渠道方面,这样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在资金方面,自然保护区的发展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一般情况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发展经费主要是由当地财政部门提供,而完善生态旅游管理有利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并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从而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开发投资。

2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专业人才缺乏

林业资源保护管理工作需专业化人才作为支撑,而许多管理队伍专业性较低,缺乏专业知识,且基层工作环境较为恶劣,许多技术人才及管理人才逐渐流失,许多专业技术岗位存在空缺,无法满足林业资源工作对人才的需求,在落实相关工作时缺乏经验,导致火灾或其他灾害发生,造成极大损失。另外,林业所在地区普遍较为偏僻,虫害等灾害较多,防灾减灾需要大量基础设施建设给予相应保障,但目前支持林业资源保护的资金仍不足,许多设备已逐渐老化,且未得到及时修整和更新,无法满足目前林业防护需求,为实施林业资源保护工作带来一定难度,降低工作成效。

2.2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经营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具体规定不明确。同时,一些旅游行业管理机构没有充分做到推陈出新,习惯了沿用传统的旅游管理机制,不利于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3民众保护意识薄弱

野生动植物保护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需要社会民众共同参与进来。近些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深入推行,民众的生态保护意识逐步提升。但自然保护区周边的部分民众依然没有充分认识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意义,不仅不能够主动投入到保护事业当中,甚至还会对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乱食滥用、乱采滥挖等,导致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的顺利推进受到不利影响。

3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3.1 拓展野生动植物产业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加速动物界的发展,保证在获取林业利益的过程中不破坏自然环境,恢复自然生态,进而进行人工繁殖。为适应市场需求,应以种子、动物育种为重点。应积极发展野生动植物产业,发展种植业、畜牧业等相关产业,同时恢复自然生态,满足市场需求。扩展动物世界需要一个探索的过程,通过小而优的成功项目来吸引相关企业的关注,不应盲目地扩展行业,使整个动物世界变得更加强大。保护野生动植物,野生动物的人工驯养繁殖繁殖,并进行深入研究,在实现林业效益的同时又不破坏自然环境。

3.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针对现阶段自然保护区周边民众保护意识不足的问题,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宣传教育的必要性,结合保护区实际情况,成立高水平的宣传队伍,配备必要的人才与基础设施,以宣传车、宣传横幅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对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必要性等知识进行大力宣传,促使周边民众对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得到逐步提升,共同参与到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中,全面改善野生动植物保护成效。为保证宣传效果,一方面要丰富宣传载体和形式,将微信、网站等线上媒体平台充分利用起来,利用直观图片、生动视频、趣味文字等多种表述形式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义以及偷盗打猎等行为需承担的后果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周边民众认识到自己在野生动植物保护实践中需承担的职责,促使周边民众的法律意识、保护意识得到增强。另一方面,要积极应用宣传单页、宣传横幅等常规形式,于人流量较大的保护区出入口、周边村落等悬挂以野生动植物保护为主题的横幅,向周边居民散发图文并茂的单页,详细说明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生存现状及基础保护知识,切实改善动植物保护宣传效果。

3.3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生态旅游管理团队

要想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一支专业素养过硬的人才队伍是必不可少的。在人才队伍的培养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尽量选择当地的工作人员。因为当地的工作人员不仅对景区内的状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而且他们对景区中的一草一木更容易产生深厚的感情,能够防止旅游业朝着唯利益化的方向发展。其次,要通过发展教育事业来提高生态旅游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当地不仅应当提高相应的职业培训院校的培训质量,还应当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培训机构,从而方便对在职人员进行二次培育。再次,要完善奖惩制度。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不断优化现有的奖惩措施,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后,要提升管理人员的生态意识。当地有关部门不仅应当通过网络大力宣传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也要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基层工作人员明白绿水青山的重要价值。

结束语

自然保护区作为重要的生态屏障,有效管理和保护其林业资源,不仅有利于保障其生态保护作用,也有利于保护我国森林资源,实现林产品的可持续供给,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管理与保护在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方面仍有所不足,仍需从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改进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与管理,为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毛寿山.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管理探讨[J].现代园艺,2019(24):143-144.

[2]黄玉萍.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分析[J].花卉,2019(10):234-235.

[3]杨斌.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研究[J].乡村科技,2019(10):54-55.

[4]任恒梅.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分析[J].花卉,2019(06):282.

[5]李晓杰.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研究[J].花卉,2019(04):28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