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统文化之泉 润财经教育之根——将传统文化嵌入财经教育的一些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6
/ 2

以传统文化之泉 润财经教育之根——将传统文化嵌入财经教育的一些思考

孙逸凡

中共张家港市委党校

摘要:智能化、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给财经类教学带来了技术革新,但同样也给传统的教学内容带来了挑战。中国传统文化中“平”、“中庸之道”和“德为先”的优秀特性符合当前财经类人才培养的目标,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从传统文化与财经教育的结合入手,在会计类教育、财务管理类教育和财经类人才培养方案三个方面做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财经教育,人才培养

一、引言

当前,财务智能化的飞速发展给财经类教学模式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但同时也给传统的财经教育内容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大数据信息化的裹挟下,在财务智能化背景的推动下,人类的感知、心灵和创意在这个快节奏、机械化的时代越发珍贵。在课堂和学校之外,在分数和证书之外,良好的就业心态、丰富细腻的情感和积极健康的价值观才是教育的终点。因此,财经类教育要比以往更加重视人性的温度,更加强调受教育者价值观的塑造。而中国传统文化是滋养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丰厚土壤,它强调的一些特质正符合上述教育追求,所以在财经教育中嵌入传统文化的内容,值得思考和探究。

二、将传统文化嵌入财经教育的思考

1、会计类学科中的“平”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会计平衡等式对于每个会计人来说都是脱口而出的金句。同时,在中国会计发展史上,四柱平衡公式”旧管+新收=开除+见在”、龙门账中的“进-缴=存-该”等内容,都处处以“=”整个符号体现了“平”的内涵。“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体现了世界万物守恒的定律。细细琢磨,会计中的每一笔业务的来龙去脉,每一双数字的增减变化,每一对账户的借贷方向,都用最后的等号展现了平衡之美。因此在基础会计教学中,要引领学生沿着完整的业务流程感受、沿着完整的数字增减体会、沿着完整的公式计算感悟,带领他们“沉浸式”地体会,从而获得计算出“=”或者“平”这个结果时的满足感,从而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对会计等式的理解掌握。结合传统文化中“平”的概念,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领悟,以形成平和沉稳的良好人生心态。

2、财务管理类学科中的“中庸之道”

《中庸》中说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在中和的状态下,天地才能各归其位,万物方可欣欣向荣。世界万物都有两个极端,不偏不倚才能恰到好处,找到平衡才能达到和谐的境界,这点在财务管理教学中也有体现。还记得有道专业讨论题是“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越高越好还是越低越好”?这时候就要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太高,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则会升高,到期是否能偿还债务的不确定性会提高,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危机;同时,如果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低,则会限制企业的资金来源,影响企业的资金流动,从而可能禁锢企业的财务活力。所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应以中庸为宜。因此在财务管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财务管理中的“中庸”不是消极,也不是激进,应是执两端而选其中。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不仅学会从“中庸之道”这个角度思考如何进行财务管理,也力图帮助他们减少生活中一些消极、激进的负面情绪。

3、财经类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德为先”

中国传统文化中将道德视为治国安邦的根本,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北京师范大学的康震教授说:“德行、品德是才华的统帅,而才华和才能是德行的辅助因素。才华固然很重要,德行更加重要,要做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道德为先的文化传统明确了道德类学科的重要性,因此在整个财经类人才培养方案中,不管在哪个时期,思想政治学科和会计职业道德学科总是位列主要基础学科课程其中,学好掌握这两门课程是进一步推进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前提。(如下图所示)

J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Z分院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主要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节选)

职业道德与法治

34

感悟道德力量;践行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提升职业道德境界;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维护宪法尊严,遵循法律规范。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了解我国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践行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能够掌握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初步具备依法维权和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能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以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做恪守道德规范、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45)

本课程包括知识模块和实践模块。

知识模块: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确立高尚的人生追求,科学应对人生的各种挑战,理想信念内涵与作用,确立崇高科学的理想信念,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道德的形成及其本质,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原则及其规范,在实践中养成优良道德品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作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实践模块:通过课堂讨论、经典回放、文献报告等课堂实践,校外参观学习、假期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的有效衔接。

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和学生实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 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更好适应大学生活,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鉴于当前自动化、智能化的飞速发展,要重点突出财经类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道德课程的地位,把这块知识点摘取、突出出来。结合目前财务智能化、财务共享的教学内容,继续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和学科安排,将“德为先”的道德理念渗透入日常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自律守正的职业道德素养。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撷取传统文化中适合时代要求的特性,与时俱进,培养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优秀的财经人,是我们这一代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N].中国教育报,2014-04-02.

  2. 段禾青,胡兰.传统文化融入会计专业教学的途径分析[J].绿色科技.2018(12).

[3]刘鹏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融合问题调查研究[J].教师.2019(5).

Shape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