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工程中特殊地形测绘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4
/ 2

测绘工程中特殊地形测绘技术

万邦旭

临沂市城市建设勘察测绘院 276000

摘要: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存在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如高山、森林、滩涂泥泞等。因此在测绘工程开展中会遭遇多种不利地形影响,使得实地测量的精度受到一定的限制,无法保证最终成图的还原程度。在这种情况下,测绘人员必须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测绘技术,最大程度的削弱地形因素带来的影响,以保证测绘工作的成果的准确有效。基于此,本文对测绘工程中特殊地形测绘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概述特殊地形测绘工程的基础上,对大地理区域、密林地带、滩涂泥泞地区、人口稠密区域以及旧城镇村房的特殊地形测绘技术进行探究,以供参阅。

关键词:测绘工程;特殊地形;测绘技术


1特殊地形测绘工程概述

在进行特殊地形的测绘作业的过程之中,为了最大程度上确保测绘技术使用的可靠,就需要对潜在的测绘项目进行更为重点的关注工作,使得特殊地形的实际情况能够被完全了解,对不同的测绘技术和方法采用特殊措施,为后续的作业推进与完善,奠定扎实基础。为了确保特殊地形测绘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充分考虑野外草图的执行和绘制,从而保证草图的清晰、准确,为后续的布局成效奠定良好基础,也为后续的绘图工作提供第一阶段的支持与帮助。而这需要建立在良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优化软件之上,其能够帮助野外草图的应用设计,确保后续的作业更具备可操作性。而纵观整个特殊地形测绘技术的实际情况来看,最为重要的还是获取野外数据的实际情况,这也是当前测绘技术使用中的最终要义。在野外数据勘测的过程中,相应的测绘人员要明确被检测内容和环境的实际需求,根据其特点分门别类的予以针对性的测算工作,保证测得的数据准确性和科学性,在减少潜在的不足与问题的基础之上,使得其适应性更强。


2测绘工程中特殊地形的测绘技术

2.1大地理区域测绘技术

大地理区域测绘的主要难点为由于测量范围过大,野外操作进程中极易出现特征点位的遗漏或者点位信息记录错误的现象。当下,尽管大地理区域测绘拥有前期摄影图像或者卫星图像的辅助,但野外工作疏漏依旧难以避免。大地理区域测量精度在测绘方案上难以做到明显提升,只能通过技术升级实现测绘进步。如加强影像的自动检测和识别技术,在减少大地理区域测绘中测点数量的同时,尽可能将测量行为转变为校对行为。实现即使存在少量点位遗落,也可以通过相关点的误差计算,标定遗漏点位置,减少测量遗漏出现的概率与控制测点遗漏的影响。

2.2密林地带特殊测绘技术

在密林地带过度繁茂的枝叶的遮蔽对于测绘工作最为显著的影响,会导致测量进程中无法精准定位测点,进而造成数据误差。因此,密林地带测量中常会建立较为严谨的导线网,确保各个关键点数值均可相互验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在野外便能进行实时验证,一旦出现错误数据,可以立即返回前一个测站进行补测,以确保测量数据的精准性。需要明确的是,密林地区测绘工作出于导线网规划便捷性考虑,常采用高角度的测量。该方式在实际应用进程中会不可避免地放大测量误差。因此,野外操作过程中要尤其注重测量工作的精确性,尽可能通过细致操作降低测量误差。此外,由于密林地区高遮蔽性的特征,在野外操作进程中,导线网控制点的选择可以灵活调整,但要注重特征信息反映的全面与野外记录的完善,避免在后期图像绘制进程中出现严重误差。支点测量进程中需要保证视野的开阔性,且在实际操作时,需要将沿线枝叶进行清理,避免测量结果出现误差。 2.3滩涂泥泞地区测绘技术

在沿海测量过程中,由于潮水作用导致海岸线区域大面积泥泞,测站建立困难,无法长时间保持水平;定位设备在上面会发生不均匀的沉降现象,导致最终高程信息出现误差。如四川、云贵等盆地区域,在特殊地形与高降水量的共同作用下,易产生部分难以到达的区域,测点无法精确标定,测量结果易出现较大的误差。针对该现象,在面积较小的区域中可以选择周边建立测站,然后使用GPA与RTK技术进行等高线测量,用于标定泥泞区域的各种特征,尽可能精确科学的完成测绘工作。在大面积泥泞区域测绘中,现有的基础思路依旧为等高线标定,但由于面积较大,测站难以稳定建立或者建立位置较远,最终难以保证测量结构的精确性,需要更多的卫星定位或远程定位技术的辅助来实现精准测量。

2.4人口稠密区域测绘技术

与密林区域相似,人口稠密区域同样具有较强的遮蔽性的特点。但这种遮蔽性产生的原因较为多样,如行人、车辆、建筑物、城市绿化等均可成为最终测量结构的影响因素。此外,现代人口稠密区域多指大型城市,具备内部结构极其复杂的特点,测量过程中出现死角或者数据失真的概率极高。但人口稠密区域中的不利因素可以通过测量方案的调整进行规避,如时间层面调整规避人流与车流的影响,导线调整避免死角或者失真现象的产生等。因此,人口稠密区域测绘工作应选择一种受时间与空间因素影响较小的技术手段。全站仪以其高度独立的定位工作原理,显然是十分优质的选择。而测绘方案设计可通过时间与空间的调整,避免测量工作与密集人流出现在同一位置。由于测量工作中可能设计的目标点过多,常采用无棱镜的测点定位模式。该模式应提前对待测区域进行详细勘察,并做好测站位置的选择工作,避免出现测量死角或空隙致使产生图像严重失真的问题。此外,还可以应用摄影测量技术对密集区域测绘工作进行辅助,即利用无人机搭载摄影设备进行区域的全面预测量,通过多视角综合考量的技术手段,彻底消除全站仪测量中存在的死角与空隙现象,确保最终成图的精确程度。

2.5旧城镇村房测绘技术

在旧城镇村房测绘的过程中以下几点因素对其具有较大的影响:缺乏总体规划的房屋、村落建设在结构形态上无明显排列规律、边界相互遮掩,实地测量难度较高,测站布置极易出现死角。此外,分散且不规范的房屋结构导致实际测量中可共享的特征数据较少,测量工作任务繁重。因此,旧城镇村房测绘技术的核心在于对测量线路的规划。与人口密集区域类似,可预先使用摄影测量技术对待测区域进行预先分析,并进行针对性测量线路及测点设计,尽可能消除测绘过程中产生的多种不利影响,保证最终成图效果的还原程度与精确程度,提升测绘工作的质量。此外,现阶段高精度卫星图像同样可以作为提前分析的素材,且由于高度成熟的软件支撑,相较于摄影图像,其具备计算机分析快捷、简便的优势,但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需要相关人员掌握一定的额外技能。


3结束语

由于特殊地形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使得其展现在测绘工程中的不利影响区别较大,导致测绘的进度、精度的降低,严重时甚至会产生最终图像的失真。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测绘技术,从而保证测绘结果的真实有效准确。


参考文献

  1. 安明庆.测绘工程中特殊地形的测绘方案及质量控制对策[J].华北自然资源,2019(5):84-85.

[2]郭磊,黄焱,张发平.测绘工程中特殊地形测绘技术探析[J].居舍,2020(34):147-148.

[3]马冰.测绘工程中特殊地形的测绘方法[J].大众标准化,2020(19):159-160.

[4]熊克仁,贺波.测绘技术在特殊地形测绘工程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0):169-170.

[5]陈付国.关于测绘工程中特殊地形测绘技术的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0(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