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3
/ 2

定边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

张益程

定边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718699



【摘要】地膜覆盖技术在旱作农业区被广泛应用,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废旧农膜,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本文以定边县为例,分析定边县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现状,并指出现阶段对于废旧农膜回收再利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可以促进当地农膜回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关键词】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现状;问题;对策


地膜覆盖技术是旱作农业的关键技术措施,因其显著的保温增墒、抗旱节水、增产增效等作用被广泛应用[1]。随着农膜使用量的快速增长,废旧农膜对人们生产生活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正在扩大。随意丢弃的废旧地膜、残留在农田的农膜,不仅造成了视觉污染,影响了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而且存在破坏土壤结构、牲畜误食引起疾病、焚烧处理引起二次污染等危害。


1定边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现状

1.1基本情况

定边县总土地面积6920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三位,是陕西省特色农牧业发展资源优势大县。全县农耕地面积421万亩,占全市的三分之一,拥有基本农田248万亩,农民人均耕地达13.2亩。定边县种植业大县,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长期稳定在300万亩以上,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60万亩,粮食总产55万吨,当地已经形成了马铃薯、高产玉米、特色瓜菜、名优杂粮四大特色主导产业。

1.2定边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现状

定边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环站通过联系走访乡镇农业主管部门、农膜生产销售企业、农业生产经营者、回收利用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膜使用量大的行政村等,开展全县农膜使用及回收利用大排查、大摸底。结果如下:

定边县农膜使用大体分为三个大类:一为地膜,二为棚膜,三是可降解膜。具体用量见下表1::

2020年榆林市农膜回收利用台账表1:农膜使用量

主要作物种类

面积(亩)

地膜用量(吨)

棚膜用量(吨)

可降解膜用量(吨)

玉米

297824.00

1667.00

0.00

416.00

马铃薯

26340.00

147.00

0.00

36.00

蔬菜

101000.00

154.00

243.00

10.00

瓜果类

31000.00

173.00

82.00

43.00

小杂粮

9800.00

54.00

0.00

13.00

合计

465964.00

2195.00

325.00

518.00

单位名称:榆林市定边县农业农村局2020年度

2020年,定边县在全县各乡镇(村)供销网点先期设立20个“再生资源回收银行”,开展农膜“以旧换新”工作。2021年,各基层人民政府在农业农村局的引导下,继续推广“以旧换新”地膜回收模式,并在全县各行政村推行“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或在“爱心超市”设立地膜兑换点,覆盖了全县主要覆膜乡镇和区域。据统计,截止目前,由政府主导的“再生资源回收银行”用新膜兑换残膜至少达15万公斤,全县春季共回收残膜450吨,经过近年来,上下齐心努力,"白色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2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环保意识淡薄

虽然定边县目前很多农户对农膜危害有一定的认识,但长远观念差,注重当年效益,忽视长远效益,部分农户农田残膜来不及人工捡拾就被翻入耕层。特别是采用收割机收获玉米的田块,在机械收获前废旧地膜未能及时清理,地膜残留尤为显著。对于距离回收网点距离较远的,宁愿焚烧、填埋,也不愿交售到回收网点。

2.2废旧农膜捡拾回收环节劳动强度大、费时、效益低

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前往城市工作或务工,农村从事农业经营活动的多为老人和妇女。农膜中掺杂着泥土、石块、杂草等,捡拾回收费时、费力,装卸、拉运难度大,且回收价格低,回收残膜付出的劳动成本不能获取等值的报酬,严重影响了群众捡拾交售的积极性。

2.3加工企业利润微薄,制约了网点回收积极性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虽然有显著的社会和生态效益,但经济效益低,成为制约群众、回收网点、流动商贩等主体参与回收的主要因素[4]。废膜加工企业出于成本考虑,不愿前往回收网点拉运,废旧农膜回收网点需要自行拉运交售。回收网点距离加工企业多在几十公里之外,网点运输设备小,多为农用三轮车,无装载机设备,拉运需要几十回,每方交售价格仅60元,扣除运输费用、装卸费用等,回收网点基本无盈利甚至亏损。

3 定边县提高农膜回收利用的对策

3.1做好源头控制

各乡镇要落实废旧农膜治理属地管理责任,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13735-2017),严禁生产、销售和使用厚度在0.01mm以下的地膜,从源头上保障地膜的可回收性。与相关部门配合,加大对生产流通领域地膜产品的监督执法力度,依法打击非标地膜的生产和销售,确保非标地膜不出厂、不进店、不下田。有关部门及各乡镇要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和治理活动,以集中治理营造保护农业环境的良好氛围,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长效化、规范化。通过调整种植业生产方式与配套关键技术,示范推广一膜多用、行间覆盖等技术,降低地膜覆盖依赖度,从源头上减少地膜用量。

3.2继续推广“再生资源回收银行,以旧换新”模式

为提高地膜的回收力度,应鼓励农民对地膜进行收集和回收,通过"以旧换新"的机制,不断的提高农民收集地膜、捡拾地膜的积极性。农业农村局可以与定边县佳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回收协议,在全县各乡镇(街道办、便民中心)185个行政村的“爱心超市”或者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设立兑换点,并与企业签订回收兑换合同为基础,引导广大农民、企业履行农业环保责任,积极参与“以旧换新”工作,推动全县覆膜区域高标准地膜全面应用,提高群众自觉捡拾回收地膜的积极性。

3.3建立健全农膜回收利用体系

以减量使用传统地膜,推广应用安全可控替代产品和回收利用废旧农膜为主要治理方式,建立健全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进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实现全县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通过政府扶持、市场主导的地膜回收利用体系,就近就地扶持一家县级回收加工企业,实现废旧农膜的有效回收和资源化利用。

3.4加强宣传引导

首先,应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可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大力宣传废旧农膜污染的危害性和回收再利用的意义,增强农膜使用者回收废旧农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其次,开展农膜回收利用技术宣传培训,引导农民规范使用国标地膜,积极参与地膜回收。最后,探索开展绿色导向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与地膜捡拾回收挂钩补贴机制,规模经营主体地膜捡拾保证金制度,反向推动责任落实[5]

结语

随着设施农业的加快推进,农膜用量和使用年限不断增加,废弃农膜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任务艰巨,在今后的工作中定边县应坚持不懈地宣传废旧农膜回收再利用的意义,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进而推动资源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 孙志. 高台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10):3.

[2] 郑淑莹. 浅谈山丹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现状及经验做法[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6):3.

[3] 朱梦诗, 刘从九. 浅谈我国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现状[J]. 2021(2015-2):101-104.

作者简介:张益程 197910男 陕西 汉族 本科 农艺师 定边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研究方向:农作物秸秆利用方面、地膜污染防治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