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3
/ 2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题与对策

曾嘉慧

身份证号码 : 45041119901124 ****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基础设备得以完善,人们的用水量和排污量也在不断的增多。但是因为农村的居民居住的相对比较分散,人数也很大,这使得农村污水处理成为了一个非常大的难题。本文主要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题;对策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水环境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尤其是城镇环境治理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率已分别达到92%和85%;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较大缺口,环保形势依然严峻,仍有78%的建制村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40%的畜禽养殖废弃物未得到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处理。

1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情况概述

很多农村地理环境较为复杂,农村人口分布较为分散,但整体占地面积较大,因此,无法集中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排放通常是分时段排放,排放变化幅度较大,这增加了管理生活污水的难度。一些农村在污水排放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短板,自然雨水、生活污水均由排水沟渠排除,会直接进入到就近水体或土壤当中,经过土壤渗透作用,可能会造成地下水源污染。从总体上来看,很多农村地区对生活污水治理愈来愈重视,但整体成效不佳,有待进一步改善。

2农村生活污水水质及排量特点

2.1农村生活污水水质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包括厕所冲洗水、淋浴排水、厨房洗涤用水等。这些生活污水当中含有多种有机物质,包括糖、脂肪、蛋白质、淀粉等,还存在一定量的无机盐。同时,生活污水当中具有多种微生物及病原体。这些微生物能够对部分有机物进行分解,这导致了生活污水物化性质的不稳定。农村生活污水整体浓度较低,但物化性质变化程度较大。绝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不含重金属物质及毒害物质。

2.2农村生活污水排量特点

农村居民分布较为分散,生活污水排放量并不大,并且大多数农村居民生活规律较为接近,生活污水排放高峰期集中在早晨及傍晚,晚上生活污水排放量相对较低,污水排放呈现出不连续状态,变化幅度较大。特别在夜间生活污水排量极低,甚至会出现断流的情况。

3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相关对策

“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了“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大农村污水治理”的建设目标。近年来,农村污水治理关注度持续走高,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并加大农村水环境的改善。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3.1制定合理的农村污水处理规划和标准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长久且复杂的民生工程,与农民的各项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相关部门在制定污水治理规划时一定要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制定一套符合各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执行标准。例如西部人口多,水环境容量较大的落后地区,可以放宽排放标准、降低处理要求,但是对于水环境容量较小的地区一定要严格标准,还应该鼓励农村污水处理回用。并且还应逐步完善农村的排水管网建设,将农村的散排污水逐步进行集中收集处理。

3.2合理选择污水处理模式

我国土地面积广阔,生态环境各异,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因此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模式很大不同。对于离城市较近的农村,因城市一般都有较为完善的生活污水处理配套设施,可以将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行集中处理,这种方式费用低、效果好;对于分布较为散落的农村,可以通过建设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并将处理后的污水进行回用;对于太分散的一些西北地区,因为管网施工难、投资大,政府无力承担,可以引导农民把生活污水用作浇灌等其它用途;针对人口较为集中的农村,可以直接成立污水处理站,将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并鼓励采用PPP建设模式。

4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相关技术分析

4.1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是指在无氧环境下,通过厌氧微生物将生活污水当中的各类有机物转变为二氧化碳及甲烷等物质。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厌氧微生物对营养物需求量较小,处理设施相对简单,占地面积小,污泥产量较低。对于水质波动较大的农村生活污水具有较好的适应性。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处理技术在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当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4]。经过厌氧发酵后,生活污水当中的大部分有机物能够被去除,并可产生沼气。所获得的沼气可作为家庭用炊的燃烧能源,经过厌氧发酵处理的污水可作为浇灌用水。动物粪便经过厌氧发酵处理后,可转化为沼肥。沼液通过管网收集后,可进行集中净化处理,保证排出水质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当然,厌氧微生物处理技术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4.2人工湿地技术

人工湿地是通过人工优化模拟自然湿地系统而构建的由部分潜水性植物或浮水性植物及处于水饱和状态的基质层与生物组成的复合体,在系统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物化、生物过程对污水进行净化。人工湿地类型多样,主要包括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以及垂直流人工湿地等。

人工湿地通过物理沉降及过滤作用可有效清除悬浮物,部分人工湿地系统还可通过吸附、絮凝作用来清除悬浮物。对于不溶性有机物,人工湿地可通过静置、沉淀将其截留下来,再通过微生物同化作用将之去除。植物根系可吸附或吸收可溶解性有机物,土壤基质中的微生物可将这部分有机物降解为二氧化碳、水、甲烷等。生活污水中的氮主要是以有机氮及无机氮形式存在。人工湿地系统可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氮素循环过程,将有机氮及无机氮去除,包括微生物转化、植物吸收、基质吸附等。同时,部分大型植物根系上还附有生物膜,具有较好的脱氮效果。

4.3稳定塘处理系统

稳定塘处理系统的污水净化过程与天然水体自净过程相似。稳定塘中的水生植物及微生物能够对生活污水产生作用,将有机污染物降解。同时,这些水生植物能够参与到水产养殖当中,可形成一个人工生态系统。稳定塘当中存在多条食物链,意味着进入稳定塘系统的有机物及营养物均能够被降解或转化。经过净化的污水可作为再生水资源被再次利用,实现污水资源化。为了进一步提升稳定塘系统处理效果,可将多个稳定塘组合起来,形成组合塘。其流态与推流反应器相似,能够避免断流现象,有利于提升单位容积处理效率。在组合塘系统运行过程中,各级水质处于递变状态,可产生各自相适应的优势菌种,可进一步提升净化效果。在稳定塘当中可培养高等水生植物(水葫芦、宽叶香蒲等),借助水生维管束能够保证稳定塘的处理效率,不仅可控制出水藻类繁殖,还可将污水当中的重金属元素、毒物等清除。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污水处理变成了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污水处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相关的污水处理知识和环保知识等很难得到很好的普及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只能尽量做好污水处理工作,并且根据不同的农村情况,采用相应的治理措施,从而改善农村污水处理的现状,保证村民的生活质量,保护他们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卜岩枫,许月明,卓明,等.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应用现状及处理效果分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4,36(6):106-110.

[2]马琳,贺锋.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组合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14,40(10):1-5.

[3]钱海燕,陈葵,戴星照,等.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研究现状及技术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3):17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