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如何有效参与乡村振兴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2
/ 2

社会资本如何有效参与乡村振兴探析

龙平久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2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乡发展差异显著,为了有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做好社会资本在乡村振兴中有效参与的引导与研究则至关重要。

关键词:社会资本;引导;乡村振兴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都突出强调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使社会资本能够在乡村振兴中有效参与拓展了空间。所以,本文将对如何引导社会资本有效参与乡村振兴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社会资本有效参与乡村振兴的意义

1、能突破农业农村发展资金困境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国内诸多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并不充分,集体经济水平低,在乡村振兴中依赖农村内部力量不能实现预期目的,从而导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时出现了资金困境。因此,鼓励社会资本有效参与乡村振兴,有助于解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出现的资金困境、降低公共财政投资压力、使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得到有效发挥。[1]

2、有助于城乡差距不断缩小

近年来,国内各省市农村发展速度明显比城市化速度慢,致使城乡差距拉大,更突出了城乡发展失衡、农业农村发展落后等问题。所以,促进社会资本有效参加乡村振兴,有助于深化结合农村三产,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健全农村基础设施,这对城乡差距有效缩小具有积极影响。

二、引导社会资本有效参与乡村振兴的策略

1、健全土地流转政策体系,增加社会投资发展规模

首先,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削减土地在社会保障方面对农民的影响,通过健全社会保险制度,解决农民因土地流转产生的顾虑。其次,统一财政激励及扶持政策,鼓励农民采用转包、入股等方式对土地经营权进行流转,给社会资本增加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范围奠定基础。然后,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扶持专项资金,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的开展提供资金支持。最后,为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的成立、发展提供支持,健全土地评估机制,提高土地流转规范性,营造和谐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环境,给社会资本增加发展规模提供保障。

2、推动乡村产业结构升级,重建利益分配格局

首先,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依托本地生态环境,助力农产品再加工业发展,依托电子商务平台提高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同时,结合农业、旅游、文化等产业,支持生态旅游发展;另外,要重视第三产业发展,实践中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农业旅游生态基地建设,改善乡村产业单一结构状况。其次,社会资本对于市场规律要充分尊重,重建利益分配格局,使各主体利益得到满足;所以社会资本应充分研究政府部门、乡村等主体行为、需求;比如,采用政府部门、乡村居民、社会资本联合形式经营乡村旅游小镇,从而使建立的生产关系更加稳定、利益分配变的合理,以此保障社会资本能够长期的有效参加乡村振兴活动。[2]

3、做好国家政策引导功能发挥,使社会资本融资问题得到处理

首先,由财政出资建立农业担保公司,给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建设提供担保,同时,主动和产业基础扎实、信用好等的优质社会资本投资者进行合作。其次,为金融机构在农业贷款担保抵押方式创新中提供助力,如引导市县级政府健全基于农业资产确权、基于农业保险创新为配套等的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制度,增加农村居民抵押担保物的种类、数量;健全农村产权价值评估体制,为银行贷款损失提供风险基金补偿,引导银行对抵押农业生产设施等行为予以接纳。然后,引导金融机构科学评估社会资本投资经营主体信誉,强力支持农业信贷,提高社会资本投资农业融资工作的规范化水平。最后,由政府为民间集资筹建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提供补贴,当农业担保机构下辖担保业务符合要求时提供风险补偿,从而激发其提供担保服务给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的兴趣,满足乡村振兴中社会资本的融资需求。

4、完善农业风险防范体系,保证社会投资运行稳定性

首先,优化政府在农产品方面的直接补贴等模式,将一些财政支农传统补贴转换成涉农保险补贴,引导保险机构增加涉农保险范围,使社会资本在乡村振兴投资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尽量降低生产经营风险。其次,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增加中央财政在农业补贴方面的金额,地方政府可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农业风险补偿基金,健全权益体制及农业大灾风险分散制度。最后,地方政府若财力允许,要为当地农业保险公司提供政策性兜底支持,使社会资本敢于在农业生产经营方面大胆投入,确保社会资本稳定运行。

5、健全支农稳定增长体系,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资金

首先,各地政府要完善财政支持结构,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多资金,健全农业农业有限发展投入有限保障制度,保证三农在财政方面得到的资金支持稳定增长。其次,要健全农业考核制度,纳入三农政策落实效果。然后,各地政府应对财政、土地等政策手段合理运用,做好政策效应发挥,重视支持社会资本参加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的建设;同时,要健全农业投资激励制度,做好财政支农资金引导作用发挥,通过财政贴息等政策方式,保证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引导功能有效发挥,吸引、支持社会资本向农业建设方向投资,增加农业投资路径,改善支农投入规模,构建多途径、多样性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新局面。

6、构建PPP合作项目

各地政府,可引导、支持社会资本采用PPP合作项目目视参加乡村振兴,如由社会资本搭建合作平台,通过市场化平台为乡村引入生产要素,社会资本则依托管理经营,为乡村正性建立经济保障。实践中,社会资本应积极联系各地政府,明确合作项目,通过实地考察,得到政府土地许可,然后和各级政府部门沟通,制定项目规划。同时,要结合乡村资源、乡村特色确定合作项目;相关项目要允许村民参与。社会资本承担主导管理任务,乡村及政府则可参与经管,如结合乡村特色,发掘特色旅游、制造特色产品等,从而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目标。[3]

总之,各级政府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状况,在重视社会资本力量应用的同时,科学制定引导、支持社会资本有效参与乡村振兴的策略,才能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实现乡村振兴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民间资本参与乡村振兴路径研究[J].孙启声,陈露,孙毅杰.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11):70-71

[2]河南民间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战略机制和模式研究[J].卜金超.当代农村财经.2020(05):10-14

[3]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J].宋文芳,万海滨.科技创新与品牌.2019(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