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2
/ 2

结构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

姜昊光

山东皇城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业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建设类型也越来越多。但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这将大大降低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为了大幅度提高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必须把混凝土结构施工作为施工的重点,根据土木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保证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科学合理应用,并不断加强土木工程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土木工程建筑的质量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因此,只有通过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才能为土木建筑的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实现中国建筑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结构工程;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

1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现状分析

1.1严重水合热

在水泥和水的作用下,会产生水化热。受此影响,混凝土内部温度会升高。一旦混凝土内部和表面温差较大,且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夏冬季温差明显,混凝土裂缝极易发生。在土木工程项目中,混凝土结构应用广泛,施工面积大。但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一旦缺乏稳定的结构支撑,水泥冷却条件不理想,很难及时散热,产生水化热,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威胁结构的稳定和安全,影响土建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

1.2建筑材料

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基础和主要工程的强度和稳定性,所以材料的选择要更严格,这是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原材料选用不合格的情况很多,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在采购人员的选用上,一些企业采购人员没有把材料的质量作为首选标准,而在选材过程中缺乏自身的专业性和正确的判断标准,更注重材料的成本和价格,通过各种考虑,选择使用成本低甚至质量差的原材料,造成后期的应用过程,严重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生活质量和健康问题。其次,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建筑业的大潮中来。对人才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一些企业想降低成本投资,招收太多农民工来搞建设项目。由于农民工在工作过程中不能掌握施工技能和基本知识,施工过程不能达标,严重影响了后期工程质量。

1.3混凝土结构裂缝

混凝土结构裂缝是土木工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将对整个工程的安全产生负面影响。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操作不严格按规定进行,导致混凝土质量达不到施工要求;另一方面,混凝土后期养护过程中存在问题,养护方法不科学导致裂缝。同时,在混凝土混合料的水化过程中,水泥会挥发出大量的热量,但在水泥的热挥发过程中,会受到上部混凝土的阻碍,导致水泥内部大量的热量不能正常散发,因此热量会聚集在混凝土内部,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大,由于温度的影响,混凝土出现裂缝。

2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2.1混凝土搅拌技术

商品混凝土虽然用于现代土木工程建设,但在某些特殊条件下不能使用,需要在施工现场配制。在配制混凝土时,首先要根据具体需要确定材料的比例,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相应的材料,如水泥和骨料,为混凝土的结构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货后,对搅拌设备进行安装检查,确认设备是否有故障,固定是否牢固。在所有条件满足要求后,向空车试运行设备中加入适量的水,对设备进行进一步检查。其次,根据初步设计的配合比,依次加入水泥等材料,混合均匀。然后,提出了适量的混凝土作为试件,对其理化性能进行测试。根据实验结果,逐步调整配比或材料,直至达到要求。根据实际需要,配制了大量混凝土。

1.2混凝土浇筑工艺

浇筑前,工作人员应检查相关设备,如泵车、配电杆等,确保这些设备无故障,并制定应急预案,当设备突然出现问题时,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防止对整个施工造成干扰。同时,还应检查整个结构框架。所有设备和框架无问题后,应浇筑混凝土。在此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配制混凝土。不得随意加湿,不得使用不合格混凝土。另外,温度要控制在7度以内℃ ± 2℃, 并严格遵循相关工艺,开展浇筑活动,确保浇筑质量。浇筑时,如有泌水,应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防止骨料沉降,减少裂缝的发生。混凝土浇筑后,应采用相应的设备对混凝土进行压实,使混凝土强度等物理性能达到要求。

2.3模板施工技术的应用

模板施工技术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模板施工涉及到设计、制作、安装、拆模等多个环节。为使混凝土施工有序进行,应灵活运用模板施工技术。首先,在模板设计之前,我们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调查,为模板的精度奠定理论基础。其次,模板制作完成后,施工单位管理人员要及时进行质量检查。如果发现模板尺寸不符合实际需要,应尽快将其退回工厂。第三,模板的安装要遵循一定的顺序,保证接缝的严密性,防止后期混凝土的渗漏。最后,认真拆除模板,促进模板的二次使用。

2.4钢筋搭接技术的应用

钢筋搭接的目的是建立建筑物的框架结构。只有保证钢筋搭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才能真正保证建筑质量。钢筋搭接技术的应用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钢筋搭接必须结合专业人员设计的图纸有序进行,以提高整个环节的效率和质量。如钢筋的连接,需要选择最合理的方式来增强钢筋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钢筋的搭接必须焊接。就焊接而言,应优化焊接工艺,有效提高焊接水平,避免钢筋界面裂纹等质量问题。

2.5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在施工阶段,施工人员首先对混凝土中使用的各种原材料进行合理配比,技术人员负责对不同配比的混凝土材料的抗裂性能进行对比试验,并结合试验结果确定大部分混凝土搅拌后的等待时间。但有些工地可能不具备混凝土搅拌的条件,因此有必要将其他工地搅拌好的混凝土运到工地。此时,施工现场与混凝土搅拌现场的时间关系要协调好,确保混凝土运到现场后能立即进行施工。运输混凝土时,应使用专用混凝土车。混凝土运输车在运输混凝土时,可通过搅拌装置连续搅拌混凝土,防止混凝土凝固。在准备运输时,应提前规划交通路线,避免因交通堵塞或道路维护而延误。

2.6混凝土后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并不意味着整个工程施工的结束,还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养护。通过维修,可提高其抗拉强度,降低其自约束应力,保证其在高应力条件下仍处于良好状态。具体来说,混凝土压实后,可以覆盖一层养护材料,如稻草、塑料等,在养护过程中,要定期对混凝土进行检查,准确了解混凝土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拆除方案。混凝土内部温度低,内外温差小于20℃, 固化层可直接去除;如果内部温度过高,内部温度与外部温度之差大于20℃, 拆除后,应覆盖一层保温膜,以减缓冷却速度,以免冷却过快造成混凝土裂缝。同时,混凝土成型后,应检查剪力墙、框架柱表面养护液的涂刷情况,并在地面洒一定量的水。当混凝土凝固到一定程度,强度超过1.2MPa时,可在混凝土上方浇筑相应的模板。为保证建筑质量,养护时间应大于7d。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工程的技术和工艺也在逐步完善。混凝土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施工手段,能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对施工单位,要灵活运用混凝土施工工艺,从模板制作安装、混凝土浇筑、钢筋搭接、混凝土浇筑等方面加强现场监管,从而尽可能减少事故的发生,促进整个建筑业的繁荣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政江.建筑房屋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探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6(5):72-74.

[2]杨昌鑫.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居舍,2017(36):57+104.

[3]李进功.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3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