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化绘画在山水题材国画中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2

平面化绘画在 山水题材国画 中的 探索

蔚婕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摘要:平面艺术,依附于某一主体的绘画或工艺。使被平面的主体得到合乎其功利要求的美化,而这种美化便被称作平面性。平面性的独特视角为解读中国山水画及其历史提供了一种可能,山水画的平面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承载着独特的文化与审美内涵。研究山水画的平面性,不仅对中国山水画的当代发展有意义,对发扬中国元素的设计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中国山水画的气韵、用笔、色调、构图四个部分来阐述平面性在其中的作用。

关键词:装饰性:山水画:气韵:用笔:色调:构图:

平面艺术与人的日常生活联系广泛,几乎一切美术领域均与平面艺术有关。从其与平面主体的关系来看,它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它必须从属于主体,即平面是从美感的角度来表明主体的特征、性质、功能、用途以及价值。另一方面平面艺术亦可从主体当中独立而出,显示出自己的审美价值,如中国古代秦汉墓中作为平面的壁画、漆绘、陶器、画像砖石以及中国画等,其精美、恢宏、古拙的艺术手法完全可视为完美的艺术品。

黑格尔称,以山水画为首的东方艺术为平面性艺术,所以平面是古代山水画创作的重要方法。然而,我们探索的第一个方面就是它在中国山水画中所承担的重要作用。在中国一千多年的中国山水画发展长河中,无论是宫廷画家还是民间画家,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无一不遵循着一个原则,那就是南齐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绘画“六法”论。宋代美术史家郭若虚说:“六法精论,万古不移”。

1.气韵,在艺术作品中就是指作品的风采与神韵,它是作品的目的。气韵在我国传统艺术作品中居首要地位,也是我国传统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中国山水画中的气韵和美学中的意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平面艺术在区别于工艺设计的狭义的绘画中使用或汲取平面艺术的形式特点创作的作品称为平面风格或平面风。无论是蒙昧时期还是发达的现代,它始终以其独特的境界特点发挥着让人难以抗拒的文化气韵。中国传统的平面元素以色彩绚丽、纹饰华丽、气质古朴文明于世。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风格。古老的中华民族,积淀着非常丰厚的文化和精神,传统的文化艺术更显示出无限的审美内涵,传统山水画体现的那种神韵、空灵的艺术精神,无不蕴涵着民族文化的情结,成为现代设计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观念的思考和个性化的表现是现代创新设计的追求,深层次地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与图像元素,巧妙地吸收并运用到现代设计之中,以体现中国文化内涵的个性化设计。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火炬“祥云”就运用了中国绘画中的平面元素,使之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2.用笔,笔法、骨力、力量即用笔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方法。借用“骨法”来说明用笔的艺术性,我国古代以骨法为人的重要属性之一,认为“贵贱在于骨法”《史记》。中国山水画的表现形式是依靠线条来完成的,画面中的形象结构、表情动作,无不依赖线条的准确性和力量感。北宋绘画发展中兴起了一种新兴的画法那就是“白描”。白描的兴起加强了画面的平面感,通过线条用笔的粗细,弯转,虚实来体现所绘物体的形态,在用笔的过程中对山石、树木、云水的造型上进行一定幅度的夸张变形,并呈图案化趋向。

3.色调,色调是指一幅画中画面色彩的总体倾向。如同谢赫“六法”理论中的“随类赋彩”一样,画家在追求所绘对象固有颜色的过程中当然也包含主观情感。“赋彩”并不是简单的描绘物象的固有颜色,而是加入画家自己的主观感觉,在对画面定好大的色彩倾向的同时,加入画家自己对所绘对象的颜色进行主观上的再加工,在此过程中画家可以根据画面的需要,对色块的大小、位置、形状等进行有利于画面提升美感的重组。色彩多重视平面空间的对比关系,使得画面更具平面特征。

4.构图,画家首先要对所绘对象有一个大体构思,构思、构图要合乎法则。在法则上强调主宾、聚散、虚实、藏露、繁筒、疏密、纵横、参差、动静等。在中国山水画中,虚实更为明确;留白手法的运用,使得构图更为夸张;留白既能体现主从的关系,又能体现疏密的关系,疏密达到一定程度时,密为全实,疏为全虚甚至消失,就成了一种极端构图。在这种情况下,画家的主观意识非常强烈,表现欲望也极强,更能体现一种情境。然而画家的这种意识越强其中的平面性就越能体现的淋漓尽致。

朱朴在其编著的《林风眠》中提到,当代山水画的平面意味首先体现在造型的形式语言转换上。绘画是一种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视觉形态,在它的创作过程中,必须“适应情绪流动的性质,寻求一种相当的形式.实现理性与情绪之调和。”绘画是如此,山水画亦是如此。

山水画的创作过程不光是对所绘对象的客观表现,而是对所绘对象再创造的一个过程,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是,画家们对画面形式美探索长期放松,致使形式美成为服从画面意境表现的“依存美”,在西方艺术的冲击下,许多画家投身于中国画的革新之中,取得了瞩目的成果。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西方“形式就是一切”的观念又撞击了新时代的画家们,面对当代中国山水画发展的现状,一些有识之士致力于中国山水画平面性的研究,在把握山水画固有特质的同时,深挖传统山水画中平面性元素、形式美规律的现代意义。

平面绘画中的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理念,从远古一直延续至今,平面的文化精神,正逐渐由平面文化向国画等方面质的转变。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基础,拜自然为师,再吸取其他艺术之长。现今社会中外来信息大量涌现,中西方文化输出与输入极不和谐,如何将自己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将是我们当代人应该担负起的责任,如何挖掘山水画中传达文化概念指向的平面性元素成为我们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将主动承担起让世界广泛了解中国文化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张启文.创作与构图[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07.

[2]潘广虹.当代工笔画个性化语言表现的探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9(05).

[3]任少平.试论中国工笔人物画的空间构成关系[D].西安美术学院,2016(03)

作者简介:

蔚婕,女,汉族,籍贯:辽宁省朝阳市,沈阳师范大学 美术与设计学院,20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