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2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探索

丁丽娟 1

1 武警工程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对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探讨了课程思政实施途径,将其融入教学内容,融入形成性考核,融入第二课堂,融入学科竞赛。

关键词: 课程思政;大学计算机基础;立德树人


1 引言

习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各个院校普遍开设的面向全体大学生提供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方面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程[2],承担着对大学生计算机的认知能力、应用能力以及信息素养的培养任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对贯彻落实“坚持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统一”[3]的要求以及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的必要性预可行性,其次分析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最后简要梳理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2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科学文化类通识教育课程,是开设在大一阶段的计算机入门类基础课程,其目标是培养计算思维,提高信息素养,在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启蒙、兴趣培养以及网络安全观的引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4],在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认知,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则是对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为谁培养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回应,更是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该课程思政的落实。[5]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知识内容涉及计算机多个领域,知识面广、思政资源丰富[6],有利于充分挖掘课程本身所蕴含的有关道德修养、网络安全观、爱国热情、传统文化教育、法律法规等思政元素,将这些元素融入线上线下课程教学、考核评价、第二课堂、学科竞赛中,从而构建基于多维立体教学实施的课程思政体系。

3 课程思政实施途径

(一)融入教学内容

《大学计算基础》课程涉及计算机多个领域基础知识,其课程体系结构可概括为“两条主线-三个层次-七个模块”,即按照信息表示与信息处理和计算思维与计算机问题求解两条主线。分为理论与系统基础、工具与方法基础、应用与新技术三个层次。涉及七个教学模块,其中,信息表示与处理、计算机系统是理论与系统基础,Python语言基础和计算思维是工具与方法基础,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发展新技术是应用部分。在该课程体系结构下,课程教学坚持以立德树人目标,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7]这个根本问题,逐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根据课程知识面广,思政资源丰富的特点,及时关注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挖掘思政元素,根据授课各模块,在各章节教学内容中巧妙穿插,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达到育人目的。




表1 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

课程切入点

思政案例

思政元素

计算与社会

神威·太湖之光、天河二号

冯·诺依曼、图灵、图灵奖(华人得主姚期智)

爱国主义

科学精神、爱国热情

Python简介

天天向上的力量

积极向上的价值导向

信息处理与多媒体技术

八卦与二进制

传统文化

计算机系统

华为麒麟芯片、国产CPU现状、国产操作系统、计算机五大部件协同工作

文化自信,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奉献精神

计算机网络及应用

中国新“四大发明”、“棱镜门”等典型网络安全事件

文化自信、法律意识

数据库及用用

国产数据库

文化自信,时代使命感

计算机发展新技术

我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取得的领先技术

文化自信


(二)融入形成性考核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考核方式由终结性考核为主转变为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并重。形成性考核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周期,具体包括课后作业、课堂纪律、线上练习、单元测试、创新作业和实践性考核等方式。

以创新作业作业为例,可布置创新作业题“统计分析三国演义任务出场顺序”。在课堂上,学生学完Pyhton基础知识后,便有了更深层次知识的需求,但目前该课程存在课时少内容多的根本性矛盾,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便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完成创新作业的过程中,一方面掌握了基础知识,提升了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除此创新作业外,还可布置类似“统计分析习主席重要讲话热词”的创新作业,让学生在知识提升的过程中,也得到了思想上的提升。

(三)融入第二课堂

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一二课堂联动势在必行。第二课堂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课程思政也应当融入第二课堂教学,促成思政教育与第二课堂同向同行。例如,依托《大学计算基础》课程,我们成立了Python编程联盟俱乐部和计算机设计大赛俱乐部,学生根据主观需求选择相应俱乐部进行学习,在俱乐部中以兴趣为指引进行个性化发展。在第二课堂中,通过培养学生兴趣养成,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提升综合能力素质,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提升自我,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四)融入学科竞赛

为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如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软件杯竞赛、科普大赛等。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应以课程思政为导向,建立“价值+能力+知识”的目标体系,通过团队协作,在参赛作品中体现德育元素,达到潜移默化“立德树人”的目的。

以计算机设计大赛为例,2020年全国赛二等奖获奖作品《中国传统文化-京剧插画创作和设计》是我校三名学生协作完成。作品对于传统京剧服装分类“蟒、帔、褶、靠、衣”创作了五幅插画,并选择了京剧中的三国人物来进行绘制。并以此设计了京剧·三国系列的产品,如一卡通、胸针、环保纸袋、文创纸杯、手机壳、文创环保手袋、水杯袋等。作品宣扬京剧服饰文化,让年轻人群体在当前京剧服装改良的潮流之外,能通过一些插画了解到传统的京剧服装品类和样式;引导人们了解正确的三国故事;通过插画+产品的形式,引起大家对京剧服饰和其中故事的兴趣,弘扬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师生通力合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深度认同,并以此普及宣传了传统文化,达到德育目的。

4 结语

作为一门普遍开设的科学文化通用基础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十分必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融入思政教育,将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考核评价、第二课堂、学科竞赛等紧密结合,从细微处着手,在培养学生计算思维、信息素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助力学生思想成才,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 人民日报, 2016-12-09(1).

[2]吴运兵, 张莹, 朱丹红,等. "双一流"建设下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以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为例[J]. 中国轻工教育, 2019(3):39-45.

[3]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N].新华社,2018-05-03.

[4]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国高等教育》2017年第1期,第43~46页。

[5]肖利平, 桑明鑫.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行动导向教学法探析[J]. 高教学刊, 2021(2):4.

[6]陈慧女, 马曾, 史珂. 军事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思考[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9, 41(S01):3.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1) [2021 -07 -2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作者简介

丁丽娟(1994-),女,陕西人;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现就职单位:武警工程大学,研究方向:机器学习、数据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