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防治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2

土壤污染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防治策略

张小娟 梁华东

山东润景检测有限公司 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我国农业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土壤污染问题已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土壤污染不仅影响了农业地区的经济发展,还会对地表水、地下水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一旦地下水受到污染,治理难度将非常大。因此,必须要重视土壤污染问题,且要找到影响土壤污染的因素,力争从根源上治理土壤污染,以此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健康。

关键词:土壤污染;生态环境保护;现状;防治

1土壤污染的概述

为了使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效果得到全面提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了解土壤污染的特征,从而为后续工作提供重要的方向。土壤污染主要是指人类在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污染通过各种途径渗透到土壤中,对周边土壤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受到污染的土壤会随着时间和理化性质的不断变化,降低最终的土地质量,从而使土地生产力无法满足相关的标准。在近几年来我国相关部门逐渐研发了土壤污染的修复方法,例如通过化学和生物等方法来处理土壤中的一些污染物质,从而使得土壤的性能能够得以充分的改善,使土壤能够转变为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资源,从而提高实际的修复效果。污染物进入到土壤与土壤进行结合,导致土壤本身的性质发生一定的转变,在植物功能上出现失调的问题,例如重金属污染非常的严重,重金属污染在超标之后,长期地存在于土壤中,很难被微生物降解,通过植物的吸收会进入到植物内部,如果是农作物的话,那么有害物质会进入到人们的身体中造成严重的威胁。

2土壤污染的危害

2.1农作物方面

土壤污染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严重的还会造成农作物减产。且农作物在生长期间,会吸收土壤中的污染物,导致难以降解的污染物在农作物体内富集,这不仅严重影响农作物的质量,还会威胁粮食安全。如果人们长期食用受到污染的农作物,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影响人们的正常身体机能。

2.2居住环境方面

在城市中有大量的工厂存在,有些工厂离住宅、学校、医院、集中办公区域等较近。工厂在生产期间,会排放出大量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在土壤中累积并进行迁移转化。如果人们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不仅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还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此外,在建设居民住宅区等建筑时,若地块开发单位没有对当地的土壤环境质量进行检测,在未经修复治理的污染场地上直接建设,污染物会通过不同的方式进入人们身体,同样会威胁居民的身体健康。

2.3生态环境方面

土壤污染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还会影响土壤内的微生物以及动物。由于污染物的影响,土壤的内部结构遭到破坏,会使土壤内的动物和微生物无法繁殖,从而影响了土壤的生态服务功能,导致土壤无法进行养分转化,且若土壤内的养分含量达不到相关标准,会影响土壤的正常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污染土壤没有及时进行修复治理,当土壤中的污染物发生迁移时,会进入地表水或者地下水中,造成水体污染的同时也会加快污染物的迁移。

3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及应用

3.1物理修复技术

1客土法、换土法。修复土壤时要按照土壤的被污染程度进行修复,其中,污染较轻的土壤可采取客土修复技术,而较严重的污染区域,则需要进行换土处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这两种方式已无法满足市场的基本需求,所以,在考虑具体的修复方法时,还要依据特定的污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2电动修复技术。所谓电动修复技术,是在特定的电泳或电场的作用下,将适合土壤恢复的重金属元素重新传回到土壤中,并利用相应的电离子技术将有害的重金属离子(如Cr6+、Zn2+、Pb2+、Cd2+)清除,确保土壤中含有更适合植物生长的元素。与其他修复方法相比,电动修复技术不会对土壤的特定结构造成严重破坏,且整个操作流程简单,可以实现大范围的土壤修复。但在能源消耗方面,这种方法则存在耗能较高,受周边环境pH影响较大等缺点。为了进一步提高修复技术的实用性,在修复前可以根据土壤情况选择适合的络合剂、有机酸、无机酸、表面活性剂等表面强化剂,再选择适合的修复场所,以此有效提高修复效果。

3.2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的种类较多,常用的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和动物修复技术。1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土壤内的微生物吸收土壤中的污染物,再采用降解的方式将复杂的污染物转化成小分子有机物,从而达到土壤修复的目的。但在使用该技术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氧气等。由于土壤内会存在多种微生物,而每种微生物都会有一定的耐受范围,如果土壤内微生物种类较多,耐受范围会相应扩大,但如果土壤的环境超过微生物的耐受范围,微生物就会停止修复工作,从而影响土壤修复的质量。因此,在修复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要控制周围的温度以及土壤内氧气的含量,以此保障土壤修复的质量。2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土壤的过程比较复杂,在修复之前,工作人员要先提取植物的样本,并对提取到的植物样本进行检测,以此通过植物检测来分析土壤内污染物的成分以及土壤污染的情况。由于污染物在土壤中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采用植物修复技术能够降低污染物的流动性,还能清除掉土壤内的复杂有机物,以此来实现土壤修复的目的。

3.3植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属于安全和污染并存的修复方法,要通过植物吸收和降解的功能来进行土壤有害物质的修复,在植物生产时可以将污染元素吸收到体内,减少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但是在修复时污染物很有可能会转变为气态的物质,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现场的要求以及标准,正确地选择植物修复技术,考虑植物修复技术对周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例如某地区在进行土壤修复时,考虑周边环境的特殊性,采取了种植蜈蚣草进行修复之后,再将蜈蚣草进行焚烧处理,满足我国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标准和要求。

3.4完善土壤修复体系

在实际的污染土壤修复治理工作中,部分地区的土壤修复体系还不够完善。正因为缺乏健全的土壤修复体系,才会导致土壤修复质量下降,为此,有关部门要加强土壤修复、治理的工作,当地政府部门要增强土壤修复、治理的重视程度,同时还要做好监管工作。在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期间,相关部门先要查看土壤的污染程度以及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再结合土壤污染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修复技术。同时,相关部门还要制定土壤防治制度,并将制度落实到土壤治理工作当中。因此,可通过以上工作来完善土壤修复体系,以保障土壤治理、修复的质量。

4结论

目前,我国的土壤污染程度较为严重,许多有害物质已经融入到土壤当中,如果不加以制止,会带来严重危害。而土壤污染所带来的危害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以及粮食安全,还会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等水资源造成污染,甚至还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要想改善这一情况,就必须要做好土壤生态保护工作,且要结合土壤污染的情况,采用针对性的修复技术对土壤进行修复。此外,相关人员要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土壤保护,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此缓解土壤污染的问题。同时,在进行土壤保护工作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土壤保护方案,以此来保障土壤修复、治理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东蔓,肖时珍.探析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及土壤生态保护措施[J].新疆有色金属,2020,43(06):95-97.

[2]保继霞.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0(08):35-36.

[3]杨俊样.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推动土壤污染防治责任有效落实[J].粘接,2020,43(08):50-53.

[4]陈宇.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推动土壤污染防治责任有效落实[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0,45(05):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