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技能等级证书融入专业建设的探索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2

1+X技能等级证书融入专业建设的探索研究

胡翔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5

摘要:1+X证书制度结合专业建设,是职业院校学历教育改革,适应社会用人需求的有效途径之一,既能服务于学校的日常教学,又能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对突出职业的类型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与此同时,以“1+X证书”试点项目为契机,符合职业教育新形势、新发展,为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地域人才层次变革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1+X;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课程教学;职业技能

一、研究背景

在2019年元月国务院颁布的“职教二十条”,明确提出了将开启“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的要求;其重点是强化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职业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校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实践,提高学生岗位技能。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为例,对应的1+X技能等级证书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乘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护和保养”和“轨道交通电气设备装调”等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试点对职业教育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将引领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的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1+X”职业技能资格准入类证书主要面向社会某一个或多个岗位群及职业院校校内开展技能培训,以实际生产项目为建设背景、以解决生产问题为重要目的,是新时代发展下提升人才技术技能水平、推动人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无法精确定位

目前传统的轨道交通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类专业课程很多都是从铁道机车和铁道车辆等相关专业衍生而来,不同城市甚至同一城市不同线路车型和信号系统均有较大差别。而学校对地铁公司人才的培养是面向全国各个公司给,这使人才培养目标的精确定位规划起来更加困难,而且各职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建设的地域特色鲜明,需要随着就业趋势随时调整;其次,不同地铁公司线路要求差异巨大,若学生能在校就完成对应线路和题库熟悉,则上岗进度将大大提高,但苦于与地铁公司合作链接还需要多方推进,学生到岗后必须二次培训才能上岗、无法及时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

2.实践课程教学不够深入

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使得学生能够减少到公司后的适应时间,甚至有些公司要求学生毕业后到公司上岗做到无缝对接。这就对学生的真实实践操作训练提出了更高要求。实际情况是大多数职业院校经费有限,苦于轨道交通行业设备造价高,学校引进数量有限,虽然总的实训时间充足,但分摊到学生个人头上,每个人接触设备的时间只有十几分钟,而这短短的十几分钟是无法真正完成实训要求的;另一方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学生校外实践主要是寒暑假社会实践和毕业顶岗实习,部分订单班学生会提前去企业跟岗实习,由于企业安全生产的需要,轨道交通企花费大量时间给学生做理论培训,实践之前要花几个月实践观摩和考试,企业培训成本巨大。

3.证书标准难度深浅不一

以轨道车辆类专业为例,适用的轨道交通“1+X”证书就有郑州捷安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护和保养》、智联友道公司的《轨道交通车辆机械维护》、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培训学院股份有限公司的《城市轨道交通乘务》等多个“1+X”技能等级证书,涉及到轨道交通车辆驾驶、检修各岗位群常用技能考核。各个技能等级证书侧重点不一样,使用的考核设备的相差过大,且没有相关地铁公司的肯定回应,导致院校的选择证书时,无法客观把握发展方向。

三、实施过程的探索

1.坚持问题导向,确立动态的课程体系

以双高建设为引领,借鉴“双元制”“新型学徒制”等国内外新进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经验,结合院校专业特色,以产业学院为支撑,打造符合院校发展前景,“以教促学,以学促实”的动态课程体系。基于职业岗位需求,服务“1”与“X”,校企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完善课程标准,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融通;基于职业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创建“一体化、结构化、颗粒化”优质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立教学资源动态更新机制;严格规范教学组织与实施,推动课堂教学革命[1]

2. 深化“师徒制”、拓展“工长制”,大面积培养企业需求技能人才

以“1+X”技能等级证书的推广为契机,紧密联系社会先进技术产业,形成闭环培养模式。在学校专业群内部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双师工作室、面向专业群的学生社团、创新创业小组等机构,作为日常技能教学组织单位,模拟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和生产任务,进行实操训练,以企业专家和专任教师为核心进行教学管理;在企业中成立企业工作站,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并对优秀学员给予工资待遇、技术职称等方面的奖励政策。在企业成立企业流动工作站,出台相关奖励政策,让学生在接受学校、企业共同培养的同时,通过奖励政策,刺激学员更快、更好的成长。

3.坚持特色发展,建设高质量培养模式

依托现有的实训基地,通过教师、企业师傅、培训师之间互访、相互融合教学,推进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打造高水平1+X培训机制,对标行业世界领先水平,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技能人才[3]。在学校专业群内部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双师工作室、面向专业群的学生社团、创新创业小组等机构,作为日常技能教学组织单位,模拟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和生产任务,进行实操训练,以企业专家和专任教师为核心进行教学管理;在企业中成立企业工作站,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并对优秀学员给予工资待遇、技术职称等方面的奖励政策。

四、体会与思考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不断探索发展与前进的,通过“1+X证书”制度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但是一定要把握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技术技能这一核心目标,避免出现为了竞赛而竞赛,为了考证而考证的现象。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生源的实际情况,达到“应教众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淑婷. 江西省中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衔接研究[D]. 2018.

[2]王荻.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新高职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0).

[3]张海妮. “一带一路”倡议下交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探析[J].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