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2

技工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究

曾莉

襄阳技师学院


摘要:社会认同感低、家长关注少、生源质量差、学生管理难成为技工院校和中职学校普遍现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树立以学生至上、以质量至上、以服务至上的管理理念,注重人性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增强服务理念,通过动机激励、过程磨砺与精神鼓励来激发学生成才内在动力,将有效促进学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技工院校;管理理念;人性化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技工院校学生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技工院校的学生都是未成年人,处在比较叛逆和有性格的阶段,尽管校方想尽一切办法,不断加大学生管理的力度,但依然难免一些偶发事件。针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如何合理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如何实现宏观管理,如何提高学生管理水平与质量,减少或杜绝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技工院校和中职学校都面临同样的问题。本人从实践工作中探索总结出几点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技工院校学生现状分析

1、生源质量问题

技工院校历年来都处于“自主”招生状态,为了维持办学规模,多年来,很多学校不得不把招生任务以硬性摊派方式分解到每位教职工。一到暑假,教职工的走村串户,学校之间的恶性竞争等现实状况让人苦不堪言,能完成任务就是最大的胜利,生源质量如何根本考虑不及。

自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职教20条”以来,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同年,教育部对中职学校招生也作出强调,中职招生比例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并提出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招生。这些利好政策,让中职学校和技工院院的招生与普通高中一样纳入统一招生平台,彻底解决了技工院校招生难的问题。但是,现实中,家长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依然很难转变。上中职及技工院校的学生基本都是上不了高中文化基础差、思想差、表现差的学生。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政府办学、规模较大的老牌技工院校。自纳入所在市区中考统招平台后,录取分数线三年分别为2019年99分,2020年228.5分,2021年233.5分。虽然录取分数逐年在提高,但是生源整体质量较差且集中,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品德表现问题

技工院校或中职学校在招生录取时,只有学生中考分数的唯一参考,没有相应的在校品德鉴定,有些学生可能在初中就存在各种问题,甚至有违法违纪前科。学生年龄尚小,学校作为教育主体,不能任由其流荡社会,达到分数线的学生都必须录取进校,因为录取前缺乏“政审”鉴别,导致后期学生管理难度加大。

  1. 社会及家长关注不够

通过调查分析,违纪学生生中留守儿童、单亲家庭、问题家庭的学生占绝大多数。有的家长常年在外打工,把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有人管吃饱穿暖就认为尽了家长义务;有的因夫妻双方关系不和,离异后,孩子的管理相互推诿,孩子根本感受不到家庭的关爱,导致在判逆期愈行愈远;有的家长缺乏对孩子的耐心,平时很少跟孩子交流沟通,学生管理全部推给学校,孩子出了问题拒不配合学校处理,还一味责怪。这一类家长普遍存在让孩子“混”几年的思想,有学校这个高级“保姆”,学生只要不违法犯罪,他们就落了一个省心。于是,学校承担了繁重的社会责任,既要保证培养技能人才,又要负重前行,加强学生管理。

二、学生管理工作探索

技工院校如何改变学生工作的现状,笔者从学校管理角度,把在学生管理工作一线实践中的体会分享如下:

1、明确主体、全员参与,坚持学生至上管理理念

学校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理念。在学生工作中要清理思路,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精神,努力剖析学生管理工作新思路、新制度、新举措,从管理履职、学习纪律、生活秩序、安全要求、活动组织、奖惩考核等方面建章立制,明确要求,既是对管理者进行工作指导、激励探索,又要做好对学生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和潜移默化。

2、统一目标、综合培养,确立质量至上管理理念

学生管理工作作为人才培养重要环节,育人是教育的第一使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是学生工作终极目标。

学风建设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保障良好的学风要靠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孜孜不倦的职业精神感染、影响和熏陶学生。通过校内交流、校外培训提升班主任管理能力;要靠良好的校园秩序作为保障。

第二课堂是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也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辅助手段。学校要牢牢把握学生思想教育主阵地,通过升旗仪式、法治讲座、心理健康教育、技能节、义务劳动等大型活动,通过社团活动、运动会、才艺展示、读书、演讲等活动,丰富校园业余生活,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通过组织志愿服务、假期社会实践、校外参观游学等活动,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

3、与时俱进,转变观念,落实服务至上管理理念

一是要进行以创新教育为核心、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的全面成才教育。学生作为学校主体,不仅仅是被管理者,更是参与教育管理与服务具有创造力与实践力的群体。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张扬与优化,注重教育的针对性与层次性,才能达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不断推动学生管理模式焕发新活力。

二是构建全面的服务平台。如: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平台,通过师生谈心谈话,及时掌握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及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畅通学生求助渠道,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化解各种矛盾;搭建家校线上互动平台,保持家校日常联系,指导家长参与学生成长管理,形成家校联动育人合力。

三是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方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免学费和助学金相关政策,做到免学费和助学金应报尽报、应发尽发;积极购买校责险,保障学生人身安全;设立奖学金,帮扶家庭特困学生完成学业;组织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受企业文化,磨炼意志品质,提高适应社会能力;开展卫生健康常态化教育,保障学生生理、心理健康成长;为学生提供就业、创业培训,助力学生成人成才;建立评先评优激励机制,通过比、学、赶、帮、超,营造争先创优学习氛围。

三、结语

技工院校要克服面临的管理难现状,从过去依靠死板的制度与职权来管理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在以学生为本理念指引下,健全管理制度,注重人性化管理,改进工作方法,提升管理水平,增强服务理念,通过动机激励、过程磨砺与精神鼓励来激发学生成才内在动力,使学生明辨是非、规范行为、调整自身学习和生活状态,这样,技工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定会得到有效促进。

参考文献:

[1]许静.浅谈当前技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2]娄琴铭.知识时代技工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与对策[J]. 经营管理者,2016(34).







  

Shape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