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建中汤合胃苓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治疗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黄芪建中汤合胃苓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治疗效果

杨荣杰

牡丹江西安区杨荣杰中医诊所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摘要】目的:研究在临床中针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应用中药黄芪建中汤合胃苓汤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2019年2月-2021年1月,该阶段内从我院就诊患者中随机选取4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应用黄芪建中汤合胃苓汤治疗,比较临床疗效情况。结果:从临床治疗效果来看,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00%,相比对照组65.00%的疗效水平,明显具有优势,差异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针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应用中药黄芪建中汤合胃苓汤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黄芪建中汤;胃苓汤;脾胃虚寒型;胃脘痛

患者患有胃脘痛,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上腹部出现持续性或者阵发性疼痛的情况,同时伴有嗳气、恶心、反酸、呕吐等症状。同时,伴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脾胃虚寒型患者的基数不断增加[1]。而由此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临床上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不断增加,成为中医临床常见病症。在西医中该病多被诊断为胃痉挛、急性胃炎等。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于2019年2月-2021年1月间筛选出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应用中药黄芪建中汤合胃苓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9年2月-2021年1月,该阶段内从我院就诊患者中随机选取4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有20例患者。在对照组中,女性患者有11例,男性患者有9例;年龄从34岁到65岁不等,平均为 (51.08±4.23)岁。在研究组中,女性患者有12例,男性患者有8例;年龄从35岁到65岁不等,平均为 (51.38±4.45)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确诊为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经胃镜诊断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浅表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性胃炎等疾病;患者年龄在18岁以上,65岁以下。排除标准:患有精神障碍性疾病的患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患有消化系统疾病,诸如胃出血等疾病的患者;女性患者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必须要通过西药方式治疗,或者是需要通过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治疗依从性不强的患者。以上所进行试验经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实施。参与试验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上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应用黄芪建中汤合胃苓汤进行治疗。处方为:干姜3g、炙甘草5g、桂枝6g、陈皮6g、白术10g、厚朴10g、白及10g、茯苓12g、炙黄芪15g、蒲公英15g、酒白芍15g。上述中药材应用中药煎包一体机进行煎煮,并包装成150ml一袋的汤剂。每天早、晚饭后1小时左右服用1袋。7天为一个疗程,持续服药2个疗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方法治疗:饭前30分钟口服奥美拉唑(国药准字H20056108),每天早、晚2次,每次服用20mg。饭后半小时口服甲硝唑(国药准字H32021517),每天早、中、晚3次,每次200mg。口服克拉霉素(国药准字H20073783),每天2词,每次500mg。同时给予患者胃粘膜保护药物。患者连续治疗14天。

1.3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中,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处理。

2.结果

在从临床治疗效果来看,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00%,相比对照组65.00%的疗效水平,明显具有优势,差异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情况的比较(n/%)

组别

例数

治愈

好转

无效

临床治疗有效率

研究组

20

11/55.00%

7/35.00%

2/10.00%

90.00%

对照组

20

5/25.00%

8/40.00%

7/35.00%

65.00%

X2





14.393

p值





<0.05

3.讨论

近些年来,受到生活节奏加快、不规律饮食、精神压力增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胃脘痛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病症,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胃脘痛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嗳气、呕吐、恶心、反酸等,经胃镜检查能够看到胃溃疡等。在中医中认为现代社会的作息不规律、生冷食过量、暴饮暴食等容易损伤脾胃,并且对阳气有所损伤,因而致使发生脾胃虚寒[2]。中医理论中,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就是由于长期的不规律饮食所导致的。临床上一般应用西药治疗,但是不能治本,患者病情常反复。中医认为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治疗应当针对人体的气血化生不足、中焦虚寒、肝脾失调的情况进行治疗。黄芪建中汤主要功效即调节脾胃虚寒及其外在症状。如果单独使用黄芪建中汤,可管一时用处,并且对于虚寒夹滞、湿浊内生没有作用。将黄芪建中汤与胃苓汤联合用于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疾病的治疗,能够很好的起到化湿健脾、散寒温胃的功效,有效解决脾胃虚寒兼有中焦湿滞的情况,更加符合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病症[3]。黄芪建中汤合胃苓汤中的白术、党参、黄芪、炙甘草主要是起到补中益气的功效,干姜、桂枝主要是起到散寒温阳的功效,白芍、酸甘主要是起到化阴、缓急、止痛的功效,厚朴、茯苓主要是起到理气、化湿的功效。应用黄芪建中汤合胃苓汤能够有效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疾病。在本文的研究中,结果表明: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00%,相比对照组65.00%的疗效水平,明显具有优势,差异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了黄芪建中汤合胃苓汤的临床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针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应用中药黄芪建中汤合胃苓汤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娜, 朱海娜.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J]. 贵州医药, 2021, 45(8):2.

[2] 王少琴, 刘丽彬. 黄芪建中汤合胃苓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 2019, 38(6):2.

[3] 黄芳. 分析黄芪建中汤合胃苓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治疗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 7(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