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训练伤后的心理反应及其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官兵训练伤后的心理反应及其对策探讨

王娟

山东莱阳 32102 部队卫生连 265200

摘要】目的:探究官兵训练伤后的心理反应及其应对效果。方法:将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入选的72例训练伤后官兵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对比心理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态和心理反应。结果:心理干预前存在过度担心情况较多,心理干预后得到显著改善,P<0.05,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干预前,存在不良心理特征,心理干预后不良心理得到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官兵训练伤后患者采用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可以缓解患者不良心理,干预效果较好。

【关键词】官兵;训练伤后;心理反应;对策


随着部队实战化军事训练持续开展,参加训练的官兵在训练中出现训练损伤在所难免。训练伤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伤员出现心理障碍。一些伤员容易出现恐惧、紧张、厌恶、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正常训练,一些伤员在受伤之后存在复杂的心理特点,如想早点康复又担心再次受伤,或者担心跟不上训练进度,被战友歧视[1]。因此在接受伤员的时候,需要全面了解伤员训练伤的特点以及原因,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并加强对伤员进行心理干预,避免患者出现不良情绪影响正常训练。在接受伤员的时候,需要全面分析伤员的心理特点,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案缓解伤员的不良情绪,促进伤员快速恢复健康[2]。本研究对72例伤员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入选的72例训练伤后官兵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29岁,平均年龄(24.26±1.05)岁。

1.2方法

加强与伤员进行交流,并对伤员开展相关的健康宣教,了解伤员的生活情况和心理特征,并详细记录,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案:(1)集体干预。心理干预人员需要对伤员进行有关疾病的健康教育,并介绍常见损伤以及相应的急救心理干预措施,让伤员了解心理因素对疾病康复的影响。同时,需要指导伤员进行心理调节,采用肌肉放松法放松肌肉,采用冥想法快速适应新环境,解决训练中的不适,并通过自我暗示法增强训练信心,采用转移注意力法,缓解紧张恐惧的心理,消除官兵不良心理状态;(2)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医护人员需要根据伤员的实际症状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计划,避免伤员因再次训练引发二次损伤。在训练过程中,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增强患者康复信心。在受伤之后伤,会担心伤口影响生活能力。心理干预人员需要加强与伤员进行沟通,让伤员了解自身病情,告知伤员出院后的心理干预方法,帮助伤员建立康复信心,提高伤员自我心理干预能力,对于希望早日返回部队又担心正常训练可能会影响疾病康复的伤员,心理干预人员要掌握伤员的心理规律,帮助伤员建立治疗信心,重塑自我。对于担心疾病复发的伤员,要稳定伤员的情绪,指导伤员配合心理干预人员进行功能训练。对于康复期出现沮丧心理的伤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技法,并加强心理开导,调动伤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参与治疗性训练,提高治疗预后效果。(3)后期随访。在患者治疗结束治疗后,医务人员还需要加强对患者进行后期恢复指导,并根据伤员心理反应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加强后期回访干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并回归训练场。

1.3观察指标

对比官兵训练伤后心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反应变化情况。

1.4统计方法

用SPSS21.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心理干预前后官兵心理反应分析

心理干预前存在过度担心情况较多,心理干预后得到显著改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心理干预前后官兵心理反应分析(n,%)

组数

例数

担心伤后影响生活能力

担心受伤部位复发

担心日后训练

康复期出现沮丧心理

心理干预前心理反应

72

35

37

31

25

心理干预前心理反应

72

13

11

12

4

X2


15.263

18.263

11.203

14.025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对比

心理干预前,存在不良心理特征,心理干预后不良心理得到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对比(X±S)

组数

例数

SAS

SDS

心理干预前

72

62.05±1.85

63.54±1.85

心理干预后

72

42.06±1.05

43.01±1.08

T


9.265

9.644

P


0.000

0.000


3.讨论

官兵在发生训练伤后其心理状态首先会出现震惊,当自己身体受到损伤之后,有的伤员会出现狂躁、愤怒、悲痛,还有的伤员会出现沉默、绝望、麻木等,有的伤员由于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伤势,会采取逃避的方式,少数伤员会出现心理崩溃。伤员出现不良心理情绪,主要是由于不想面对现实,但又不得不接受现实的矛盾心理。有的伤员会认为自己将无法跟上后期训练,担心成为团体中的累赘,从而产生自卑、忧伤[3]。因此,对于官兵训练伤,医护人员需要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同时需要加强对伤员的心理疏导,全面评估患者身体伤痛和心理危机,强化心理干预。首先,需要稳定患者的情绪,告知患者疾病损伤情况以及配合医生积极接受治疗,以促进快速康复。对于出现严重负面情绪的伤员,需要采取自我暗示,指导伤员放松心理、稳定情绪、排除杂念。通过加强与患者沟通,倾听伤员,诉说痛苦,并鼓励伤员走出不良心理,坚定信心,度过难关。研究表明,通过对官兵进行心理干预,可以调动积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降低训练伤。

本研究对72例伤员进行心理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心理干预措施,结果显示,心理干预前存在过度担心情况较多,心理干预后得到显著改善,P<0.05,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干预前,存在不良心理特征,心理干预后不良心理得到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通过加强与患者沟通,采取相应的心理心理干预措施可以消除伤员的心理障碍,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伤员的治疗信心,使其较好的适应训练伤。

综上所述,针对官兵训练伤后患者采用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可以缓解患者不良心理,干预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张子璇. 新兵军事训练伤患者康复期心理特点分析及心理干预对策[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7):237-238.

[2]孙雅楠. 探讨军事训练伤患者康复期心理特点及心理干预对策[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60):123-124.

[3]田锐,王畅,李颖,等. 训练伤患者康复期心理特点及心理干预对策[J]. 科学养生,2020,23(7):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