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在高效课堂实践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3

浅谈“小组合作”在高效课堂实践中的运用

李艳艳 谷峰 刘美玲 林静 娄侠 吴素红

工作单位: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 实验 中学   

邮编:4613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逐渐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营造出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并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能力得到提升,合作学习模式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高效很有帮助。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我校走在了课改的前列,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全面推行“3+1”高校课堂模式,在这种背景下,我校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推行“小组合作”的课堂模式,对“3+1”教学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有基于此,我们充分结合我们的教学经验,就“小组合作”在高效课堂实践中的运用针对来谈一谈我们的看法。

【关键词】小组合作;自我展示;教学实践性;教学有效性;有效策略;积极性。

【前言】新一轮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的参与和行为的参与。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有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探索的态度,勤奋好学、勇于克服困难和不断进取的学风。” 任何学科教学,都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活动的方法,使学生学习有价值的学科知识。我们认为,要真正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除了正确地解读之外,还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需要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方式,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知识并掌握技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与“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相互辩证和补充的;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离不开教师所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引领。这一切应落实于课堂教学之中。教师所组织的教学活动是否有效,是否高效,关键看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能否积极地参与其中。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人际交往水平。近年来我国对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越来越重视,特别是2011年新一轮课程改革后,合作学习方法也写入了各门学科的课程标准中,相关理论研究也逐渐增多。在小组合作学习理论的著作上,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这些学者:学者王坦的《合作教学导论》和《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这两部著作中对小组合作学习学习理论的概念作了明确的定义,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学习的基础是以学生异质进行划分学习小组,然后系统性的利用教学中不同因素进行互动,从而促进小组中各个学生的学习,以小组团体成绩作为学习评价标准,从而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教育专家曾琦则著有《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和《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两部著作,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有以下集中基本要点:组员之间的相互依赖、小组组员的个体责任感、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技巧、小组自我评价、根据特性进行混合分组、教师的角色作用,这两部著作还指出了,国内小组合作学习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以及合作学习理论研究需要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方向;教育专家裴娣娜著有《合作学习一一原理与策略》和《发展性教学论》两个有关小组合作学习学习的理论著作,提出课堂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科学的交往观基础之上的,在课堂教学上通过的各种不相同学习交往活动,为学生提供自由和谐的教育环境,使教学活动成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

关于合作学习的组织与调控研究也成为了学者们的关注焦点。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当学生交流成果时没有很好的启发和引导;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任务的设置过于随意;小组合作学习学习的评价机制不够完善,不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等。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中,教师既是总设计师,又是组织者,教师必须对合作学习的各个方面进行精心设计,在课堂实施中,教师还必须对小组合作学习学习给予及时、适度的组织与调控,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学习的顺利进行。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发展,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学习惯以及团队合作意识,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格的人,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切实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知识需求与心理需求,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知识需求与心理需求基础之上。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使其处于一种合作的冲动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情感。 我们研究的问题将围绕如何切实解决学生学习或团队活动中的知识需求与心理需求展开,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探究,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满足每个学生的知识需求和心理需求。具体做法如下:

1.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人员搭配的合理性、默契度

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如何优化合作学习小组 要根据学生性别、学习成绩、个性特征、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保证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我们的课题组研究围绕如何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运用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互补性,小组之间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展开。

(1)小组人数分配要合理。根据本班实际情况,我们四人一组,分了十三个小组。

(2)小组人员搭配要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时,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组合,尽量让每个小组都有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班级前十三名是组长,副组长,组员三和组员四,按总成绩和差科合理分组,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得以发展、锻炼、帮助和提高。

(3)学习小组成员是变化的。每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据学习内容和活动主题的需要,对小组成员进行调整,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兴趣,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得到锻炼。

(4)小组分工明确。每个学习小组设组长1名,副组长1名,其他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使小组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和合作精神得到培养。

(5)制定小组合作学习常规。小组成员要主动承担学习任务,独立思考,积极完成学习任务,小组之间要相互支持、配合,有效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时要专心倾听,鼓励和支持内向的学生发言,让他们有信心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要相互监督,并做成好记录。

2.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前预习学习任务

上课前,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对下节新课的预习内容进配,让小组成员通过查找资料完成任务,副组长将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各小组都完成班务后,教师将小组长组织起来进行讨论交流,小组长将本组归纳的预习任务进行展讨、交流、互相补充,最后形成统一意见,由小组长进行记录、整理,作为小组预习学习任务,组织小组成员预习。

3.探索通过小组合作检测学习效果

我们每节课都有谈论环节,学生交流结束,教师将学生交流不完善的内容补充后,依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在谈论和教师点拨中掌握本节内容,轻松学习。

  1. 晚上第三节讨论课是制胜的法宝

我们学校采用我校高中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己讨论,解决中午作业中的错题,组长或副组长给本组成员排忧解惑,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谈论课上,他们畅所欲言,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内容。

5.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小组合作时机的把握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能力的培养。因此,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情况下安排学生合作以及怎样合作。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们课堂上的合作探究和讨论课小组合作最多,老师留的背诵任务利用小组互背,也是做好的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对小组成绩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才能促进成员间开展有效的互动,从而形成合力,推动小组成员的共同收获与进步。那么小组成绩的评定就须关注小组成员的合作过程以及合作过程中产生的效果,就须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结合,因此,小组没完成一项任务加一分,小组成员都完成了再加一分,最先完成的小组再给小组加二分。完成这种课堂模式在较短的时间里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进入兴奋的状态,迅速进入学习轨道,且预演了“3+1”高校课堂模式,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教师点评。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互助合作的精神得到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   

在具体实施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根据我校学生的实践过程,遇到了一些问题,给老师造成一些困扰,具体表现在:

  1. 小组合作学习”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

虽然原则上“小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独立学习基础上的,但是因为初中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价值观,总有个别学生报着投机取巧的心理,不肯自己动脑子想,但凡遇到一点小问题就去找组里的好学生询问,长此以往,容易形成思维的性,也不利于独立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这种情况,除了可通过整体性的评价机制来约束以外,还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使其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懂得尊重别人的自由和时间。慢慢地,学生就会树立独立解决问题的信心,学会发现问题的方法,尝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1. 小组成员的参与机会不均等

由于组员的学习能力不同,有的甚至存在较大的差异,故而有时有限的小组合作时间成了好学生的“一言堂”,中差生只能做听众、当陪衬,失去了锻炼的机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课题实验中,要求每次小组合作讨论时,先由中差生发言,并在组员分工时设一名调控管理员,负责监督提醒长篇大论者适可而止,这样,就为每个小组成员提供了平等的参与机会,也使他们的惰性无处可逃,激发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水平普遍得到了高。

  1. 部分学生对小组合作的认识不到位,不积极参与

部分学生不动脑思考,流于形式,小组谈论中只是凑个人数,捧个场而已,不提出问题,也不发表任何意见。

针对上述情况,我积极调研,调查问卷,沟通教师,联系学生,采取了以下措施:   

  1. 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跟学生做好沟通交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组织语言,学会交流,对自己综合能力是一个提高;积极动脑,发言交流,认真聆听,随时发表自己见解,对自己不仅有知识的提高,能力也在锻炼,两全其美。只有认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才会端正态度,积极参与,达到较好效果。

  1. 小组合作真正发挥作用

小组合作若想真正发挥作用,必须从三个方面进行要求:

(一)组长培训。首先,组长的选择要符合本组情况,组长要会讲题,并且让大家听明白,组长要把题备透,讲解时仪态大方,声音洪亮,讲题详略得当,全程与小组成员有交流。

(二)组员培训。组员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对一个耳朵听,必须端正态度,提前看题思考,积极发言交流,做好错题笔记,课后抽查学生的笔记,从而督促学生认真对待每次小组合作。

(三)教师点拨。在小组合作后,教师要能高屋建瓴,对小组合作进行积极点评,适时鼓励,点出不足和改进方向,对小组合作进行总结性发言,这就需要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素养,较宽的知识面和语言表达能力,明确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结束语

总之,小组合作是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成功的小组合作活动可以为上好一节课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让课堂效率达到最高。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在小组合作的进程中还会遇到新的问题,我们会继续研究小组合作的实施策略,力争让小组合作在高效课堂上发挥更大的作用。21世纪是一个互利共赢的世纪,是一个依靠团队取得进步的世纪,是一个人与人合作的世纪。团队精神是力量的源泉,是智慧的汇集,是创新的根基。小组合作意识越强烈,越有利于小组凝聚力的形成和责任感的树立,为了小组之间的荣誉,小组成员会逐渐意识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深刻含义和集体的力量,一旦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树立了主人翁的意识,他就会竭尽全力为小组争光,最终形成团队精神。“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组合作为学生就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互利共赢提供了理论指导,创设了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氛围的熏陶下,在有效化的班级管理水平的影响下、在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感染下健康成长,塑造完美、外向、公正的人格形象,不仅为促进学习提供了条件保障,也为学生将来的人生发展奠定了基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会学生学习知识是我们的本职义务,引导学生树合作意识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初中阶段的班主任,我们应在脑海中树立小组合作的意识,不断探究小组合作的措施,让小组合作引领中学生成长,让小组合作改变学生学习习惯,让小组合作促进青少年激情的迸发。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小组合作学习的条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08.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

[2]张斌.合作学习及其对学生行为和态度的影响,«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三期 2001.

[3]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J].学科教育 2000.

[[5]陈琴 、庞丽娟.论学生的发展与合作因素 《教育理论与实践》第3期,2001.



课题研究名称:浅谈“小组合作”在高效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课题编号:2021YB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