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加”“减”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双减”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加”“减”探索

赵琦

徐州市潘塘中心小学 221000

摘要:“十四五”时期,教育已经进入到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全面落实“双减”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在家长和教师中引发了极大的反响。作为信息技术学科,面对新的形式,要顺应时代变革,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依托信息技术课堂的“减”与“增”,提高学生的数据素养,形成学生的计算思维。


关键词:双减;信息技术学科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应用不断加深。小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技术运用水平的不断提升,对提高学生的数据素养、形成学生的计算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学科十分重要。然而在大部分的学校,对这门学科的重视度不够,也往往会被家长和学生忽视。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双减”政策实施之后,我就在思考:如何在新的教育形势和背景下,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的教学呢,如何使这么学科得到发展,让更多的孩子因此而受益呢?在小学阶段,每周只有一节课信息技术课,想要在课堂上进行再次挖掘,我认为难度较大。因此,我把关注点放在了课堂上。

  1. 课堂上,立足课程标准,操作“加”

中小学信息技术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老师的讲授偏多。为全面落实信息技术的课程标准,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改变原有的重讲授而轻实践的教学样态,使学生直接动手实践操作,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讲授和演示,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进行仔细的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模拟操作,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同时课堂任务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而不断提高难度。在实践中,学生能够轻松愉悦的学习,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被逐渐地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对实践操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了提升,更容易养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品格。因此,在操作上“加”,在讲授中“减”,是提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1. 课堂上,面向学生发展,合作“加”

在对区域近30名信息技术教师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动手操作,单兵作战,小组合作的时间较少。然而,信息技术课堂究竟需不需要小组合作呢? 合作学习现在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作为培养学生合作性和探究性的信息技术学科,小组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在“双减”背景下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能够给课堂注入更新的活力,使学生之间能够进行思想的碰撞,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也能够起到“兵教兵”的作用,促进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升。在课堂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水平,将学生进行分组,每小组四人,选拔富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其次,明确小组长和组员的学习任务分工。比如:小组长负责总体汇报小组的成果。学生A,负责介绍具体的学习任务,学生B负责讲解,学生C负责演示。通过合理的分工,使学生们对信息技术课的每一个知识点有了更深的了解,例如在教授学生画圆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研究,如何能快速画出一个正圆和同心圆。

通过合作小组合作学习,使我的信息技术课堂形成了“组内交流——小组演示——组间补充——互相评价——教师点评”的教学流程,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1. 课堂上,关注学生发展,语言“减”

这里的语言“减”指的是教师要减少讲授的时间, 增加学生练习的时间,让学生多尝试动手实践。比如在教授图形的时候,我会用一个小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只需要说出简单的指令,让学生听老师的指令在电脑上完成操作即可。同时,由于课堂时间十分有限,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操作的时间,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语言一定要精炼、简洁、严谨,在介绍各种功能的时候一定要通俗易懂,在介绍如何操作的时候一定要清晰明了,在讲授重点难点的过程中语言一定要富有逻辑性,且思路清晰。

  1. 课堂上,精心设计流程,环节“减”

在听课的时候,我们发现:有的信息技术的老师为展示课的教学效果,往往会挖空心思,设计出十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导入环节,以期能在课堂中出彩。但有的时候,这些环节使用的并不是十分的恰当,很多时候都是“为了用而用”。我认为这些环节可以做到必要的删减与融合。比如学生在开心的游戏之后,能够立刻沉下心来动手进行操作,进而进行思考,开展小组讨论,而不是一直沉浸在游戏中无法自拔,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这样的话也不利于课堂学习效果的提升。因此,必要的环节保留,可有可无环节“减”。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借助适当的辅助工具和材料。例如,在一节课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这节课的实际情况选择视频或照片,帮助学生了解课程的内容。同时借助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渴望探索外界的求知欲强的特点,通过互联网上的新技术,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集中精力、培养兴趣、提升素养。

  1. 课堂上,开展任务教学,创意“加”

基于小学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与创客教育的理念,小学信息技术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要创意“加”,指导学生将自己设计的创造力转变为特定的设计任务,这就需要教师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课的创造性对自己的影响,从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水平。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以实践性及实用性为主要内容的学科,更应该乘着“双减”的东风,让孩子的生活更加的充实有趣,让孩子在信息技术的学与玩中发现自我、培养探索精神、发展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尉子持.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J].教育革新,2020( 4) :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