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及对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及对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朱瑞鑫

福州市晋安区医院内科 福建 福州 350011

【摘要】目的 探究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施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88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施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希望水平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希望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施行综合护理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及希望水平,可行性较高。

【关键词】冠心病;心律失常;综合护理;希望水平;生活质量

冠心病属于心血管疾病范畴,患病人群以老年群体较常见[1],而心律失常属于上述疾病常见合并症状,若不及时对患者施以救治,后期可进展为心力衰竭,严重者甚至出现猝死[2-3]。目前临床治疗上述疾病以药物或手术较多见,但在治疗期间,患者由于各种因素,易出现心理问题,故还需对患者施以护理配合。综合护理模式更注重从多维度对患者施行护理措施,更具有全面性[4],故本研究特此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施行综合护理,以探究其可行性,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施行研究,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88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4例。

纳入标准:(1)符合《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5]中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标准者;(2)≧45岁者;(3)听力正常,且能正常与人交流者;(4)签署知情协议者。

排除标准:(1)因其他原因导致心律失常者;(2)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波动者;(3)既往有精神或心理疾病史者。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密切注意患者心电监护情况,遵医嘱施行对症治疗,结合患者受教育程度对其施行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对于存在严重心理问题者,适当给予安抚。

1.2.2 综合护理护士在施行护理过程中引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具体为:1.生理需求护理:由于疾病困扰,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会存在睡眠问题,加上疾病本身常伴随有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给其生理造成了一定不适,故护士需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在患者睡觉前,可播放一些轻柔音乐,在执行护理操作时尽量减小音量,合理调节光线,并于晚7点至晚9点在患者床旁放置薰衣草香囊。2.安全需求护理:为避免患者发生坠床、跌倒等不良事件,需安装防护栏,在卫生间、走廊安装扶手,并张贴防跌倒标识,同时,向患者或家属讲述常见不良事件及预防措施。3.爱与归属需求护理:患者多伴有心理问题,护士主动与其交谈,了解其心理问题缘由,结合了解情况施行针对性疏导,同时,教会其不良情绪管理方法,如正念减压法、肌肉放松法、冥想法等,此外,引导家属或亲友参与至疏导工作中,以让患者真切感知到家人关怀。4.尊重需求护理:护士需尊重患者文化习惯及民族信仰,在不影响治疗前提下,结合患者意愿在不同床位间给予窗帘遮挡,同时,在制定或更改治疗方案时,尽可能让患者参与,以使患者感觉被尊重。5.自我实现需求护理:引导或协助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多给予其鼓励,告知家属尽量让患者参与家庭事件决策,并鼓励患者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以最大限度实现自身价值。

1.3 评估指标

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希望水平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6]:使用Spiter生活质量指数量表(总分10分)对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觉、家庭社会支持等施行评估,评分越高,则质量越佳。

希望水平评分[7]:使用希望指数量表(总分12-48分)对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对现实及未来的积极态度及采取积极行为施行评估,得分越高,则希望水平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软件选用SPSS22.0,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n、%)]”表示,,P<0.05,则结果有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临床资料

两组资料经统计得P>0.05,可对比,如表1。

表1:对比两组临床资料

组别

例数

年龄(岁)

性别(n)

男 女

冠心病病程(年)

合并症(n)

高血压 糖尿病 高血脂

对照组

44

55.36±3.48

25

19

7.25±1.32

18

12

10

观察组

44

55.42±3.50

27

17

6.85±1.75

17

10

11

t/χ2

-

0.081

0.188

1.210

0.207

P

-

0.936

0.665

0.229

0.902


2.2 对比两组生活质量、希望水平评分

比较护理后生活质量、希望水平评分发现,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2:对比两组生活质量、希望水平评分(分)

组别

生活质量

护理前 护理后

希望水平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n=44)

5.80±1.36

6.26±1.58

18.36±3.75

25.22±3.10

观察组(n=44)

5.78±1.15

7.84±0.78

18.20±3.69

30.18±2.75

t

0.074

5.948

0.202

7.939

P

0.941

0.000

0.841

0.000



3 讨论

冠心病心律失常不仅可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还可对其生理和心理造成一定影响[8-9],故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除施行治疗干预外,还需加强护理配合。

本研究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施行综合护理获得了较好成效,这主要是由于在上述护理模式中,护士通过引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有效满足患者生理、安全、爱、尊重等需求,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体现了以人为本服务理念[10],护理质量显著升高,更易赢得患者认可及信任,护患关系更和谐。研究发现,经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能积极主动配合护士开展各项检查及治疗工作,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且患者或家属对整体医疗服务工作好评度明显提升,护理效果较好。

此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希望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对患者施行综合护理能明显满足患者真实护理需求,从而有助于增强其希望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得,施行综合护理干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及希望水平,可行性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超,于文敏.评判性思维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生活质量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24):3126-3128.

[2]杨海鸿,王静,任月霞,等.正念减压疗法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1,48(2):351-353,358.

[3]艾丹.健康教育对老年重症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并发症的影响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4):94-96.

[4]董海红.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医学,2021,45(20):2186-2188.

[5]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9):680-694.

[6]段洋洋.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糖脂代谢、心理状态及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影响[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21,34(3):216-218.

[7]洪维艳.多种护理服务模式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4):235-237.

[8]王曰凤.访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睡眠状况和ACE发生率的影响研究[J].中华养生保健,2021,39(5):156-157.

[9]王东梅.全方位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8):175.

[10]张欣,葛凤霞.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循证护理干预实施的效果评价[J].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20,9(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