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胃镜室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胃镜室的效果分析

赵菊艳

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 710004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胃镜室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取的100例胃镜受检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实行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受检者护理质量。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更佳。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胃镜室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护理风险;胃镜室;护理质量


胃镜检查本质上属于医疗侵入性操作,难以避免的具备着多种不良事件的可能性,因此风险管理具有重要且必要的地位,本文主要就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胃镜室的实际运用效果以及推广价值进行探讨,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近两年收治的胃镜受检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均龄(43.12±3.26)岁,男女比例(25/25),对照组均龄(42.95±2.84)岁,男女比例(24/26),两组受检者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排除标准:具有严重心理/智力/精神障碍以及无法主动配合完成此次实验的受检者。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对受检者开展常规的宣教活动,比如指导并协助受检者完成相关术前检查,指导禁食、水的时间以及检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等,当宣教完成后以受检者签字作为确认,此外不做其他特殊干预;实验组实行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如下:

强化学习:选取部分专业素养高且责任心强的护理人员成立风险管理团队负责实验组的护理工作,通过会议的形式的对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下存在的缺陷以及局限性进行探讨并针对性的制定改进措施,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一方面提升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储备,能够对护理活动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主动的分析,另一方面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熟练度,能够规范自身的操作避免由于自身工作失误造成的的不良事件或者遗留风险隐患[1]

风险分析:受检者方面:①医源性感染:由于器械清洁、消毒以及检查过程无菌保护不到位造成交叉感染。②应激性反应:受检者由于担心检查痛苦以及检查结果等因素产生较重的负性情绪,引起应激性反应比如心率/血压变化、恶心、呕吐等,导致临床检查风险以及检查难度升高。③受检者存在基础性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检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等风险,尤其是行麻醉检查的受检者。医护人员方面:①对具有传染病的受检者在检查过程中存在较高的职业暴露风险。②环境消毒会使用大量的化学药品,长期在胃镜室工作容易过量吸入,对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设备方面:胃镜检查相关设备属于机械物品,难以避免的存在一定的故障率,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生显示器画面异常、送气/吸引不畅等会极大的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可能耽误患者检查,引发医疗纠纷事件[2]

应对措施:①根据受检者的一般资料以及病情资料划分低、中、高危受检者,对存在基础性疾病、明确感染性疾病等高风险受检者,需要执行更高级别的防范措施,比如由护理人员进行全程的指导和协助,必要时可以等待自身情况稳定后再行检查。②加强电子胃镜的清洗,需要确保清洁和消毒到位和彻底,严格执行“五槽”消毒法,清洗前需要检查消毒液浓度是否达标,同时定期进行细菌培养以针对性的改进消毒方式。③医师在检查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动作的轻柔,避免用力推进,对具有原发胃部病变的受检者需要控制进气量,避免发生穿孔等并发症,此外在活检取材时需要更加注重操作的规范性,加强观察,避免造成周围组织损伤。④在检查前对受检者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受检者维持稳定、良好的心态。⑤检查过程中密切监测受检者的生理及体征指标,第一时间处理异常情况。⑥检查后为受检者准备轮椅,由护理人员以及家属送入病房[3]。⑦严格制定防护制度,要求医护人员佩戴口罩、防护服、手套等,检查过程中避免一旦出现破损需要第一时间更换。⑧加强胃镜检查室通风,减少医护人员吸入有害气体。⑨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维护和检查,延长使用寿命,并且做好相关记录,一旦发生问题需要第一时间上报进行维修和更换,确保检查过程中能够正常使用[4]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是通过SPSS18.0系统软件分析所得,实验结果用T进行检验,P<0.05则代表存在明显差距,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对比两组受检者护理质量

组别

工作责任心(分)

管理认知程度(分)

自身行为意向(分)

护理缺陷发生率(%)

实验组(n=50)

94.25±1.42

98.10±1.52

97.42±0.41

1(2.00%)

对照组(n=50)

89.52±1.47

90.35±1.36

91.40±0.17

4(8.00%)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由于胃镜检查过程中绝大多数的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较为明确,因此通过针对性的制定防范措施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本次研究中针对常见的医源性感染、应激性反应、基础性疾病以及环境、设备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针对性的设计了具体的干预措施,研究结果中显示实验组受检者在各项护理质量测评数据中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证实了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其可以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临床经验对常见的护理风险进行主动、持续以及预见性的干预,从而确保受检者的安全性,因此具备良好的应用效果和推广价值,同时希望本次研究能够为相关医务人员工作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于洪娟.护理风险管理在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受检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06):234-235.

[2]李雪.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宫颈癌受检者术后化疗中效果观察[J].智慧健康,2021,7(06):138-140.

[3]郭亚丕.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6):208-209.

[4]亓静.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胃镜室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6):174-175.

[5]王录军.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胃镜室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6):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