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的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优质的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刘凌云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产科 440000

摘要:产期对产妇而言极具特殊性,这是由于产期的产妇不仅受到身体状态的严重影响,同时由于内分泌的剧烈变化产妇的情绪同样也会发生极大的改变。因而在产科的护理工作中不仅需要充分重视产妇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应当避免心理变化对产妇造成的影响。这就需要产科的医护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时采取更加人性化的方法,通过对加入人性化方法辅助以及传统护理方法进行产妇的护理工作效果的对比,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明白人性化的护理方式在产科护理当中的必要性。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服务;产科

引言

产妇的产后应激反应在过去已经造成了大量的悲剧,生产前与产后受重视程度的巨大变化对产妇的精神稳定性形成了极大的威胁,敏感时期在住院情况下没能得到足够的尊重和人性化对待很有可能进一步伤害产妇的心理状态。因此在对产妇进行护理的过程当中作为医护人员必须充分重视产妇的精神需求,给予产妇足够的人性化关怀。本次我们就将对人性化护理能够对产科住院者造成的影响做出细致的比较。

1为产科住院者提供人性化护理的实践效果的分析与研究

1.1对能够成为研究对象的人群的确认以及确认标准说明

在进行对比实验对象选择时,我们选择了同一医疗机构当中的78名产妇,所有产物均属于适孕期,年龄集中在25-34岁,平均年龄(28.43±0.72)岁,所有产妇进入实验时孕期均处于38-41周之间,平均孕期为(39.87±0.12)周。我们通过双盲的随机方法将所有对象分为两个组别,一个实验组以及一个参照组,每组人数均为39人。被纳入本实验的基础标准为实验对象必须是接近分娩时间的已婚孕妇,同时存在下列状况的孕妇将不被允许加入实验:(1)孕妇已经被发现存在一定的妊娠问题,分娩出现意外状况的可能性较高;(2)孕妇本身存在先天性的疾病或者存在残疾的问题;(3)孕妇的心肺功能存在一定的疾病或问题;(4)孕妇的精神状态或者免疫、内分泌相关系统存在一定的问题;(5)孕妇已经被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6)经产检确认胎儿存在一定的异常问题。本次实验必须由参与实验的孕妇本人以及其陪同人共同签字同意,且本次实验已经得到伦理机构允许进行。

1.2进行人性化护理对比实验的基本性推进方法步骤以及用于判定的标准

在产科进行人性化护理效果的对比方式实验时,其基本的方法步骤和对结果进行判定的标准可以归纳为:

(1)人性化的护理方法与一般性方法的区别在实验过程中的体现说明。对参照组别的实验对象,医护人员应当提供一般性的护理,即根据医生的医嘱进行必要的检查、进行产妇与新生儿的生命监护、严格遵照使用要求提供药物支持、提供避免产后后遗症的必要保护措施、辅助进行新生儿科学喂养的指导。而在人性化护理的实验组别中,应当增加以下护理要求:①转变一般性的病房装饰,将传统的白色主色转变成以饱和度较低的粉色、黄色、蓝色为主色的装饰,并将传统的家具替换为更加居家化的品类,并通过摆放绿色植物等方式增加病房的居家感。②在可能的情况下为产妇提供更好的隐秘性空间。产妇的很多检查均是对隐秘部位进行的检查,且主管医生很多都是男性,因此在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围观人,让产妇尽可能在隐秘的空间内接受检查以降低心理压力。③增加对产妇陪同人的培训。产妇的陪同人对产妇心理变化了解程度不高是造成很多产妇在分娩后心理失衡的重要诱因,因此对陪同人进行更为深入的产妇心理培训,更能够帮助产妇保持心理健康。④为产妇提供更符合其兴趣的娱乐,让产妇在住院的环境中依然能够得到视频、音乐以及书籍等其喜爱的物品,在饮食上应当尽量满足产妇的口味,当产妇的需求确实不适合孕晚期食用,也应当更为委婉地拒绝。⑤对产妇提出的问题不能以这些问题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等进行敷衍,而应当充分认同产妇的紧张情绪,并提出可行的应对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产妇的紧张问题。⑥产生后不强行施加产妇“母亲”的身份,给予产妇充足的实现社会身份转变的时间,主要通过增加亲自接触的方法帮助产妇实现身份的转化。

(2)能够对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定的指标类别说明

人性化的护理模式能否达到其预期的效果,主要应当通过以下几个基础的指标进行判断:产妇在接受护理后其焦虑等负面情绪是否得到了一定缓解、产妇对人性化的护理模式是否满意、产生在接受人性化的护理后分娩流程是否有所优化。产妇的负面情绪变化情况能够通过自测评定表进行基本评定,自测评定表包括SAS(焦虑的评定表)以及SDS(抑郁的评定表)两种。前者的边界分数是50分,后者是53分,当自测得分高于边界分数时所得分数越高意味着产妇的负面情绪越为严重。产妇的满意度能够通过统一的调查问卷收获回馈,调查问卷包含病房的基础护理、服务态度、必要知识的指导等,问卷一共分为12个问题,每题分值为1~5分,总得分越高说明产妇满意度越高。产妇的分娩进程需要通过分娩的时长以及总出血量进行综合判断。

(3)对比结果的计算模式以及统计学计算方式的选择

实现统计数据计算时,我们能够依赖现有的计算工具进行,本次对比实验中我们采用了统计领域当中使用范围较广,使用历史较长的SPSS计算工具进行统计结果的推算。这一模型及其应用的计算方式在进行的过程中受主观环境的影响较小,能够得出更为客观的计算结果。另外在输入统计数据时应当注意只有P值在0.05以下才能称之为具有统计价值的数据,本次实验的P值为0.043,具备统计价值。

2采取人性化的护理方式护理产妇的对比研究结果分析说明

根据统计计算得出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从负面情绪方面来看,参照组的产妇SAS自评超过边界数值的总人数为5人,占比12.82%,SDS自评越界总人数4人,占比10.27%,对比实验组的SAS及SDS均为1人,占比2.56%,参照组对象负面情绪明显较为严重。从基础的满意度来看,实行人性化护理的实验组别总分达到“满意”分值的总人数为19人(占比48.72%),分值为“基本满意”的总人数16人(占比41.03%)、分值为“不满意”的总人数4人(占比10.26%),对比参照组的15人(占比38.46%)、11人(占比28.21%)、13人(占比33.33%),总体满意度从参照组的66.67%上升到实验组的89.74%,满意度显著上升。对分娩顺利程度的统计同样显示在身体情况以及胎儿情况均不存在过大问题时,接受人性化的护理的产妇生产过程更为顺利并且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更为清晰处理方式更为科学。

3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在产科应用的必要性说明和讨论

根据对比性实验统计出的数据,我们能够充分明确实施了人性化护理的产妇群体的精神状况以及分娩后的恢复情况相比未实行人性化护理的产妇有了明显的改善。人性化的护理其本质就是从护理对象的身体以及精神的个性化需求出发,为患者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护理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产妇由于分娩本身对其身体以及精神都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被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产妇的护理需要从精神层面改变产妇精神状态不佳的问题,因而人性化的护理对产妇而言更有实施的必要性。

结语

产妇从精神状态和生理状态而言均存在较大的特殊性,作为产科的医护人员必须具备为产妇提供更为贴心的护理,必须清楚我们的护理工作不仅仅是帮助产妇的身体尽快恢复同样是帮助产妇在分娩过后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参考文献

[1]李金燕.人性化服务运用于妇产科护理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4).235-236.

[2]陈颖,韩宁宁.人性化服务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西部中医药,2014,(8).136-137.

[3]蒋彩滨,蒋彩霞.妇产科临床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J].现代养生B,2014,(11).193-193.

[4]杨玲.妇产科护理中人性化服务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4,(33).4514-4515.

[5]李超平.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吉林医学,2014,(10).2252-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