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陈岛垦荒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大陈岛垦荒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研究

黄广健,罗丽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省台州市, 318000

摘要:大陈岛垦荒精神与劳动教育有着相辅相成的价值联系。目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文化宣扬力度欠缺,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师队伍专业水平薄弱,教学环境受限。大陈岛垦荒精神融入劳动教育应宣扬文化精神内涵,优化课程设置,培养教师队伍,建设劳动教育研修基地。

关键词:大陈岛垦荒精神,高职院校,劳动教育

  1. 大陈岛垦荒精神与与劳动教育的价值偶联

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内涵包括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而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并践行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两者的共同点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劳动美育的德育教育,它能通过多种途径,有效地将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原则隐藏在自身的形成结构中,通过灌输、启迪、熏陶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形成学生的思想行为和道德品质。[1]《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将劳动教育列入了重大改革日程,而高职院校以实践教学为主要教学模式,是强化深入劳动教育的主导性场所。

  1. 大陈岛垦荒精神融入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

  1. 文化宣扬力度欠缺

“知”与“行”未合一,对劳动教育与大陈岛垦荒精神的理解仅停留在字面意义,对其深层含义未做到教育,导致理论认知与实践能力的发展进度不一致。高职教育有着鲜明的职业性、生产性和实践性,加强劳动教育,以劳动精神涵育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更好地表达了当代职业教育的价值诉求。[2]高职院校在常态化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缺乏文化透露与文化渗透的方法与手段。同时师生普遍缺乏有效重视,教学主体尚未覆盖到全体教师和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知脱离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片面借鉴了基础教育的体育劳作教育要求。

  1. 课程设置不科学

目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未考虑全局性。第一,校内部门缺乏有效协调机制,多数院校以教学线、学工线或基础教学部牵头,常形成“唱独角戏”的局面。第二,课程主要内容仅以体育锻炼形式开展劳动教育教学活动,缺乏劳动教育专题教材或学习手册,无法真正形成劳动教育深度融入校园课程的格局。同时现行模式也呈现出“有教育无劳动“和”有劳动无教育”的异化问题,既没有形成独立的课程体系,也没有和实践教学课程有效连接,忽视了劳动教育独有的教育意义。第三,劳动教育未重视安全教育,对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的教育活动不足,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缺乏应急事故处理能力。

  1. 教师队伍专业水平薄弱

高职院校教师擅长实践教学,但对劳动教育的理解较为片面,较难将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文化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现行教育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缺少技能大师或劳模工匠等高技术技能型专家人才,实践教学能力有限,教学方法单一,且缺乏劳动教育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设计过程欠缺科学训练,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理解不到位。

  1. 教学环境受限

高职院校目前缺乏科学性开发的劳动教育教学环境,以操场、运动场等传统体育锻炼场地为主要教学场地,教育活动流于形式,不利于劳动教育的作用发挥。常规实验室、理论教室及实训车间缺少劳动教育元素,以日常教学为主,对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未达到教育教学改革的初衷。同时校内环境改造的时间和空间成本较高,短时间难以发挥较大的作用。

  1. 大陈岛垦荒精神融入劳动教育的破解路径

  1. 宣扬文化精神内涵

宣扬文化精神内涵是破解路径的实施前提。第一,在考虑理论灌输的过程中,可尝试正确的“柔性灌输”方式,可通过优化校园环境,张贴文件标语、建设文化廊桥与标志性景观等方式来增加校园文化宣扬力度,在学生生活过程中渗透文化精神内涵。第二,引入垦荒先进模范或劳模工匠进校园,通过近距离接触学习或课程讲座的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其能够辨别劳动教育的实践意义。第三,借助外部力量,融学校与社会机构为一体,加强高职院校和地方媒体的联动效应,开展劳动教育专题新闻报道或宣传片,弘扬垦荒先烈的劳模事迹,加强文化教育创新力量,增强职业教育文化教育的开放性。

  1. 优化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应考虑整体性,增设系列课程,做到子课程之间的整体性发展,相互贯通与串联。第一,在劳动教育课程内增加大陈岛垦荒精神优秀教学案例,结合垦荒先辈的先进事迹,优化人才培养目标,编印校本教材或者学习手册,加强劳动教育与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深度融合,实现教学过程全覆盖。第二,劳动教育应以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内容去设置课程,同时在现行智能制造时代,应弱化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脑力劳动为主的教育教学方式。第三,活动课程可包括校内课程和校外活动课程,可开展主题教育课程,以劳动日等为载体,做好课程开发以达到劳动教育的育人效果,同时通过安全教育的渗透,让学生能够了解常规应急事故处理方法。

  1. 培养教师队伍

培养教师队伍是破解路径的力量源泉。第一,为专业教师团队创造培训与学习的机会,引进领域专家进行讲学传授教学经验。灌输全员培训的育人理念,增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参与意识,引导其提高学生的劳动教育理念。第二,组建劳动教育课程研发团队,以班级、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等团队主体,形成分工协作的教育群体,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教师提供专业化研发平台。第三,打造专兼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除校内教师外,家长代表、垦荒模范以及人力资源等行业专业人士,可充盈到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指导教师队伍中,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培训。

  1. 建设劳动教育研修基地

建设劳动教育研修基地是破解路径的条件保障。第一,建设劳动教育研修基地,将大陈岛垦荒精神融入基地建设中,塑造垦荒模范学习基地,在原有无形文化环境的基础上,凝练教学成果。第二,为保障教育研发团队工作环境的需要,供其发挥专项研修基地的作用,便于拓展课外教育教学活动。第三,与当地人力资源部门牵头基地、优质企业实验室及高校大陈岛垦荒精神教育研修基地等联合办学,共同创新体制机制,开拓劳动教育课程形式,增强劳动教育深度育人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 石伟平,匡瑛.中国教育改革40年 职业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11.

  2. 邓红彬,曹刚.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三重维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1):39-43.


基金:台州市202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项目“高校劳动教育铸就‘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探索”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TGG21029)

作者简介:黄广健(1993-)男,浙江省临海市,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研究。

罗丽(1993-)女,浙江省临海市,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