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手术患者基于目标导向的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妇科手术患者基于目标导向的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效果研究

杨桂英

乐陵市人民医院 山东省乐陵市 253600

摘要目的 研究根据目标导向疼痛管理方法在妇科手术病人围手术期中的使用实际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医院执行妇科手术医治的病人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任意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一组30例。对照组病人行基本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病人进行目标导向疼痛管理方法,对比2组病人手术后疼痛评分、焦虑情绪得分、躁动不安产生状况。结果:2组病人手术前疼痛评分、焦虑情绪得分对比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手术后4h的疼痛评分最大且对照组高过观察组,手术后12h的疼痛评分急剧下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手术后24h的焦虑情绪得分好于对照组及同组手术治疗前,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躁动不安发生率(10.0%)显着小于对照组(20.0%),躁动不安产生水平显着小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手术病人围手术期推行目标导向疼痛管理方法,可以显著减少病人疼痛水平,改进抑郁情绪,降低手术后躁动不安的产生,非常值得在临床医学推广运用。

[关键]目标导向;妇科手术;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方法

 目标导向基础理论多使用于护理质量管理和护理课堂教学,但临床医学病症护理中的运用较少1。根据此,本探讨将目标导向运用于妇科围手术期病人的疼痛管理方法,对于妇科手术的病人给予精准医疗的疼痛护理干预,并剖析目标导向在疼痛管理工作的使用实际效果。现报道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收治妇科手术的病人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组各30例。观察组年纪31~55岁,均值(45.21±3.15)岁。对照组年纪30~54岁,均值(46.15±3.18)岁。2组一般材料对比,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列入规范:(1)全麻下妇科手术病人;(2)病人观念清楚,认知能力一切正常,无精神疾病;(3)病人了解此次科学研究目的,自行参加此次科学研究。清除规范:(1)结合有别的比较严重病症;(2)内脏器官作用比较严重阻碍;(3)手术后转诊、身亡等临床医学材料不详细。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式

对照组给予基本妇科手术围手术期疼痛护理。(1)手术前随诊解读手术治疗有关常见问题,开展心理指导。(2)术中帮助病人恰当姿势,开展疼痛评估,应用麻醉药物。(3)手术后紧密观察病人手术伤口位置的肌肤、色调及疼痛情况等状况,遵医嘱应用止痛药品,进行心电监护检测,与此同时告知病人创口护理知识及手术后活动常见问题,激励病人尽快下床活动,有利于尽早排气。

1.2.2观察组护理方式

观察组在基本妇科手术围手术期疼痛护理的根基上,执行目标导向疼痛管理方法。(1)设定目标。依据病人详细情况设置下列总体目标:病人麻醉清醒后疼痛评分小于4分;病人手术后心态稳定,焦虑情绪得分小于60分;减少病人清醒后躁动不安水平。(2)具体办法。手术前对病人进行疼痛宣传教育,向病人讲述疼痛发生的缘故、疼痛评估方式及缓解疼痛的重要性。根据潜意识治疗法、放松疗法等减轻病人消极情绪,义务护理人员与病人亲属每日进行疼痛有关沟通交流不少于20min,具体指导亲属加强对病人的疼痛管理方法。运用非药品干预对策来抚慰病人心态,如心态转移、音乐治疗,或者具体指导病人与亲人闲聊、看电视剧、打游戏等分散疼痛感。假如病人疼痛评分高过4分,遵医嘱为病患应用止痛药品缓解疼痛。

1.2.3观察指标值

选用视觉仿真模拟得分法(VAS)开展疼痛评分。于手术前、手术后4h、手术后12h评定病人疼痛水平。

1.3应用统计学解决

选用SPSS21.0统计分析软件开展数据统计分析解决。计量资料以x±s表明,同组对比选用匹配样版t检测,小组之间对比选用单独样版t检测。计量资料以率或组成比表明,小组之间对比选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 2组病人手术后疼痛水平得分率对比

2组病人手术前疼痛评分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手术后4h的疼痛评分最大且对照组高过观察组,手术后12h的疼痛评分急剧下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2组病人手术后疼痛水平得分(X±S)

时间

对照组

观察组

T值

P值

手术前

6.47±0.81

4.61±0.43

2.603

P>0.05

手术后4h

6.82±0.96

6.73±1.04

1.217

P<0.05

手术后12h

5.32±0.75

4.02±0.36

1.915

P<0.05


2.2 2组病人手术前后焦虑情绪状况对比

2组病人手术治疗前心理焦虑得分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的焦虑情绪得分显着小于对照组手术后及同组手术前,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2组病人手术前后焦虑情绪(X±S)

时间

对照组

观察组

T值

P值

手术前

68.02±3.27

68.25±4.06

3.201

0.073

手术后24h

54.32±2.16

42.92±3.07

4.086

0.001


2.3 2组病人手术后躁动不安产生状况对比

观察组手术后躁动不安发生率显着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手术后产生躁动不安水平也显着小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2组病人手术后躁动不安情况(N,%)

时间

对照组

观察组

T值

P值

0

22

26

3.042

P<0.05

1

6

3

1.302

P<0.05

2

1

0

1.003

P<0.05

3

1

0

1.020

P<0.05

躁动率

26.67

15.00

2.462

P<0.05


3讨  论

  本分析对观察组病人执行目标导向疼痛管理方法2。手术治疗前,依据病人详细情况设置疼痛管理目标,并依据其已设置的疼痛管理目标,对病人做好对应的护理干预对策,以减少患者手术后疼痛水平及抑郁情绪,降低手术后躁动不安的产生,合理减少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科学研究结果显示,选用目标导向疼痛管理方法可以显著减少患者手术后疼痛水平3。与此同时,因为手术前及手术后对病人开展了合理心理疏导,可以防止病人因医治、病症及治疗外伤等因素造成焦虑情绪、抑郁、心烦等消极情绪。

  本实验数据显示,根据目标导向的疼痛管理方法可以使病人手术后疼痛水平显著减少,在妇科手术后疼痛护理中实际效果优良4。有科学研究表明,根据目标导向的护理可以有效地减轻手术后并发症,提升病人认知能力状况,本结果与其研究不一样但类似。根据科学合理客观评定病人疼痛情况,对于差异病人制订疼痛管理目标,并提供相对应护理干预对策,可以有效地缓解病人手术后疼痛水平。与此同时,干预全过程中也能提升护理人员的疼痛管理水平、病人心理体会的掌握和沟通协调能力,有益于护理人员本身工作能力的提高5

总的来说,对妇科手术病人开展根据目标导向的疼痛管理方法,可以显著减少病人疼痛水平,改进病人抑郁情绪,减少躁动不安发生率,具备核心实际意义,非常值得临床医学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曹娜芬,王郑,俞南南.预见性干预策略对妇科腹腔镜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6).143,封3.

[2]姜颖,林颖,蒋明瑾,等.中医医院外科护士术后疼痛认知及护理质量调查[J].上海护理,2020,(7).42~45.

[3]汤璘瑞,张学兵,杨陈,等.日间手术患儿家长术前焦虑现状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20,(6).62~64.

[4]金明杨.加速康复外科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与展望[J].中国保健营养,2020,(4).343~344.

[5]杨继林.人性化护理管理在妇科急腹症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20,(9).1178~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