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功能康复器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手功能康复器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的影响分析

吴星星

孝感市中心医院 湖北孝感 432000

摘要:目的:分析手功能康复器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自2021年8月起筛选病例样本,至2022年1月得到78例,均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其干预方法的不同加以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而观察组则联合手功能康复器,各39例,针对两组在训练前后肌张力情况加以分析并以成熟量表对其手功能改善情况加以对比。结果:就肌张力而言,干预前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在干预后的Aswort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就手功能恢复情况而言,干预前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在干预后的Brunnstrom、Fugl-Meyer及Carr-shepherd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功能康复器干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效果显著,对改善患者的手部肌张力与精细动作能力、运动与感觉功能均有重要意义,应当在康复训练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功能康复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影响分析

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可能由脑部血管的严重阻塞或突然破裂而引起,其致残率及致死率的控制仍不理想,即使经积极预防及及时治疗也有可能留下严重后遗症,最为常见的为半身不遂、半侧肢体障碍、麻木及失语等症状[1]。轻度偏瘫的患者虽然尚能活动但行走时上肢屈曲、下肢僵直,进而出现走一步划半个圈的特殊姿势,而严重者会逐渐丧失生活能力以致卧床不起,临床方面建议患者及时就诊以防延误最佳治疗时期。为探究手功能康复器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人员对2021.8~2022.1间的78例样本展开了差异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为背景,以7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样本,按其干预方法加以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而观察组则联合手功能康复器。经统计,两组各39例,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20例,其年龄在50~75岁间而均值为(59.94±2.64)岁,观察组中男性24例、女性15例,其年龄在55~78岁间而均值为(67.25±3.15)岁,经差异分析,p>0.05。患者入院接受颅脑MRI等相关检查,符合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其病程在两周以上,将合并运动功能障碍史、肝肾功能障碍、已发展为肩手综合征的患者排除在外,其神经系统局灶体征较为稳定且配合度良好,可自主或由他人协助完成量表测评工作。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经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由康复理疗师及营养师等专家及护理人员组成干预小组,评估患者偏瘫情况及手功能相关指标,明确干预方案及目标,以指导患者正确摆放肢体体位为基础,对患者进行步态平衡锻炼等科学指导。

观察组:以常规康复训练干预为基础联合手功能康复器,而基础康复训练以分指练习为主,需以皮筋套在相邻的两个手指之上并在用力分开之后坚持一段时间,通过调整皮筋距手指的距离加强肌力训练,随后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器材(也可自制,主要包括一体手套、电刺激装置及充气导管与气囊)并调整康复训练计划,确保每次15min、每日3次/d即可,早期康复训练时可借助助力系统,即以中健侧手屈曲捏放气囊,以健侧手背气囊打开做伸展训练,每次训练需要做到全掌位伸展并确保背伸(80±5)度,始终遵循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

1.3观察指标

指标一为肌张力改善情况,需借助改良版的Asworth量表并在干预前后进行两次测评,可反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的阻力情况,且以分数越低表示其肌张力越高;指标二为手功能改善情况,需借助Brunnstrom量表测评其手运动感觉功能,需借助Fugl-Meyer评定量表测评其运动功能,还需以Carr-shepherd量表测评其手部精细动作能力[2],且三个量表的评分均与其手功能良好程度呈正相关。

1.4统计学方法

上述量表评分均属于计量资料(625f5ffb93995_html_7c19bba78d41c4f8.gif ),需以专业统计工具即SPSS 25.0做差异分析,其余计数资料(n,%)则需做X2检验,p<0.05时差异显著。

  1. 结果

2.1 肌张力分析

干预前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的Aswort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如表1:

表1 Asworth评分的对比[(625f5ffb93995_html_7c19bba78d41c4f8.gif ),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39)

2.02±0.21

1.71±0.31

对照组(39)

2.02±0.28

0.77±0.22

t

0.823

8.110

p

>0.05

<0.05

2.2 手功能恢复分析

干预前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在干预后的Brunnstrom、Fugl-Meyer及Carr-shepherd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2 手功能恢复情况的对比[(625f5ffb93995_html_7c19bba78d41c4f8.gif ),分]

组别

Brunnstrom评分

Fugl-Meyer评分

Carr-shepherd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39)

7.24±2.14

18.11±3.21

1.46±0.78

3.26±1.10

0.92±0.33

1.56±0.63

对照组(39)

7.24±2.23

29.33±4.15

1.46±0.56

5.44±0.92

0.92±0.31

1.89±0.59

t

0.924

8.110

0.788

7.953

0.934

8.228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1. 讨论

研究中用到的手功能康复器为研究者自制,以手套体为基础,其背部可分为由四片电极片构成的内层以及由弹性橡胶制成的外层[3],上面有一个电刺激装置负责控制刺激强度与治疗时间,内外层之间的空间可充气,连接着一个硬塑料插管以及一个充气气囊,不仅对患者的手功能康复具有促进的作用,同时还具有便于携带、安全性高以及实用性强等优点,能够满足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康复需求。

本次研究结果如下:两组患者的肌张力在干预前并无显著差异,p>0.05,而干预后观察组的Aswort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且两组的手功能在干预前并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在干预后的Brunnstrom、Fugl-Meyer及Carr-shepherd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充分说明经手功能康复期干预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其肌张力及各项手功能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脑卒中后偏瘫更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后遗症,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其肌力逐渐下降,甚至瘫痪在床,穿衣、洗漱、吃饭及如厕等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虽然经积极治疗可有效改善其偏瘫症状但仍需联合后续的康复干预,但患者对该疾病以及科学康复训练方法的认识水平相对较低,严重影响康复训练的效果以及患者的预后,为此应当联合更经济、更安全、更高效的训练器材。本次研究证实,手功能康复器干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效果非常显著,不仅可以有效加强患者的手部肌张力,同时还能够改善其手部运动及感觉功能,促使患者完成更为精细的动作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其疗效明显好于常规康复干预的效果,为此值得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燕,周慧军,倪缪苗,等.阶段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及手功能障碍的影响[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0,26(4):4.

  2. 鲁瑞涛,刘再玲.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方案的构建及其作用研究[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21,43(S01):3.

  3. 陈旭,张久鑫,张山山,等.康复器械训练对脑卒中后患者肌张力改善效果分析[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