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性心理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支持性心理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分析

陈冬琴

重庆建设医院 ,重庆 400050

【摘要】目的 探析支持性心理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SCZ)患者病耻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11月在本社区收治的91例SCZ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分组法将其分成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运用支持性心理干预。探索两组患者病耻感评分与社会能力评分指标。结果 研究组社会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病耻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支持性心理干预可提升SCZ患者社会能力评分,并改善其病耻感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支持性心理干预;精神分裂症;病耻感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属于常见重性及慢性精神疾病,具有较高致残率,临床尚无明确发病机制,一旦患病,会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已成为严重公共健康问题[1]。并且该疾病可明显增加患者及家属心理压力,单纯治疗仅可稳定精神症状,无法改善心理问题,较易增加复发率。该次针对我院91例SCZ患者采取探讨,旨在讨论支持性心理干预对患者病耻感评分与社会能力评分指标的影响,现详细报道此次研究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11月在本社区收治的91例SCZ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分组法将其分成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13例,年龄39-64岁,平均(41.66±3.04)岁;研究组男性35例,女性11例,年龄39-64岁,平均(41.79±3.12)岁。纳入规则:①符合SCZ诊断标准;②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规则:①恶性肿瘤者;②合并过敏反应者。患者个人信息比较无明显不同,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①定期监测患者病情变化;②开展健康宣教;③定期走访患者家庭;④嘱患者家属给予其语言鼓励及全程照顾。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运用支持性心理干预,具体措施:①心理评估:护理人员应多询问患者内心感受,掌握其心理变化,并评估心理问题来源;②加强沟通:患者内心多表现出孤独感,护理人员应嘱家属多陪伴患者,耐心倾听其抱怨,鼓励安慰患者,缓解其精神症状;③心理暗示:与患者交流期间,护理人员应介绍治疗良好案例,从而提升患者治愈疾病信心;④放松训练: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锻炼自身情绪控制能力,嘱其定期行冥想训练,逐步放松身心,同时还可以通过播放舒缓音乐等,转移其注意力,缓解临床症状。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病耻感评分与社会能力评分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病耻感评分指标,运用病耻感系列量表与病耻感情感体验量表评分,包括保密、羞耻、误解、分离,得分高代表病耻感水平高;

②对比两组患者社会能力评分指标,运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包括交流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思维能力,得分高代表社会能力好。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结果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病耻感评分指标

研究组病耻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两组患者病耻感评分指标[(`x±s);分]

组别

例数

保密

羞耻

误解

分离

研究组

46

1.73±0.49

1.78±0.54

1.46±0.57

1.45±0.44

对照组

45

3.36±0.46

3.21±0.61

3.18±0.47

3.26±0.52

t


16.353

11.847

15.687

17.939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对比两组患者社会能力评分指标

研究组社会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两组患者社会能力评分指标[(`x±s);分]

组别

例数

交流能力

协调能力

组织能力

思维能力

研究组

46

88.58±3.16

82.01±2.06

85.78±3.81

83.67±2.49

对照组

45

75.43±3.55

71.97±3.67

79.23±2.78

76.73±2.45

t


18.674

16.138

9.351

13.399

P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SCZ属于最常见精神疾病,病程迁延,复发率高,较易致使患者独立生活能力与社会功能缺损,由于病耻感、医疗资源限制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接受住院治疗患者比例较低,多数患者均在社区接受积极科学康复管理,可有效控制患者精神症状,并提高其生命质量,改善社会功能,进而促进其早日融入社会[2]

根据该次探析结果可发现,研究组采取支持性心理干预后患者社会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病耻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实采取支持性心理干预对提高SCZ患者预后质量具有显著效果。分析原因为常规护理干预缺乏针对性,无法稳定患者情绪,会使患者陷入较大心理问题中,不利于改善SCZ临床症状,延长康复用时;而支持性心理干预可从多个维度改善患者情绪,并依据其内心特点,随时调整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患者情绪稳定性,在治疗及康复期内,均能保持积极作用,能够预防疾病复发,降低焦虑症等后遗症。

综上所述,支持性心理干预可提升SCZ患者社会能力评分,并改善其病耻感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镇松,陈泽华,徐丽缄,等.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和精神病防治人员对疾病认知,治疗依从性及社区服务评价的质性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0,29(3):271-276.

[2]朱磊,黄惠红,王稀琛,等.应用积极个案管理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20,30(5):324-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