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腺瘤癌变大肠镜活检病理检验特征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大肠腺瘤癌变大肠镜活检病理检验特征研究

尤兆山 鲁向荣

中部战区空军医院病理科 山西 大同 037006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大肠腺瘤癌变的大肠镜活检病理检验特征。方法:2018.8-2021.8,选取术前经大肠镜活检检出的大肠腺瘤癌变患者42例为对象,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果:42例患者术后均行病理学检查,检出符合率是100.00%。结论:大肠镜活检的大肠腺瘤癌变检出符合率与术后病理学一致,经大肠镜活检确诊后应即刻行切除治疗,预防病情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大肠腺瘤癌变;大肠镜;活检病理学;术后病理学

Study on the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colonoscopy biopsy of colorectal adenom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colonoscopy biopsy for observing canceration of colorectal adenoma. Methods: 2018.8-2021.8, 42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adenoma cancerous changes detected by colonoscopy biopsy before surgery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and all patients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 Results: All 42 patients underwent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after operation, and the detection coincidence rate was 100.00%. Conclusion: The coincidence rate of colorectal adenoma detected by colonoscopy biopsy is consistent with the postoperative pathology. Resection treatment should be performed immediately after colonoscopy biopsy to prevent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disease.

Keywords: colorectal adenoma cancer; colonoscopy; biopsy pathology; postoperative pathology

早期进行大肠腺瘤病理学诊断,是有效防治大肠癌的主要方案。临床认为,大肠腺瘤是否有癌变存在、癌变严重程度和患者生存率、预后情况存在密切关系[1]。早期采用有效方案确诊大肠腺瘤癌变,可督促临床早期切除病灶组织,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患者生存率[2]。因此,采用有效方案辅助临床做出准确诊断,明确大肠腺瘤是否发生癌变,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多在术前应用大肠镜活检达到判断是否发生癌变的目的。本文选取42例患者,评估分析患者的大肠镜活检病理表现,分析其应用价值,见下文。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8.8-2021.8,选取术前经大肠镜活检检出的大肠腺瘤癌变患者42例为对象,男性有28例、女性有14例;年龄20-77岁。均数(48.72±10.29)岁。

1.2方法

采集标本后,给予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保证固定液含量是活检组织体积10-15倍。活检钳获取的标本均需进行2-3h固定,若标本组织直径大于1厘米,则需剖开后进行固定,而且需要适当延长固定时间。固定完毕后进行石蜡包埋,然后行连续切片,保证切片组织在3片及以上。切片进行常规HE染色,采用BX-41奥林巴斯显微镜进行切片观察。

1.3统计学方法

监测结果使用Excel录入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2.1病理检查分析

42例术前均进行大肠镜病理检查,确定患者发生癌变。经外科手术或是高频电刀切除病变部位,将切除组织送入病理科检查,最终检查结果显示有42例患者均属于大肠腺瘤癌变,检出符合率是100.00%。


2.2病理分析

(1)病变部位分析:患者的病变部位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直肠有24例、乙状结肠有7例、盲肠有6例、升结肠有3例、降结肠有2例。(2)组织学分型分析:其中绒毛状腺癌有28例、管状腺癌有8例,绒毛状-管状腺癌有6例。(3)切除方法分析:外科手术切除有30例、高频电刀切除有12例。见表一。

表1 患者的病理表现分析(n=42例,n/%)

病理指标

例数与百分比

病变部位

直肠

24(57.14%)


乙状结肠

7(16.67%)


盲肠

6(14.29%)


升结肠

3(7.14%)


降结肠

2(4.76%)

组织学分型

绒毛状腺癌

28(66.67%)


管状腺癌

8(19.05%)


绒毛状-管状腺癌

6(14.29%)

切除方法

外科手术切除

30(71.43%)


高频电刀切除

12(28.57%)

合计

42(100.00%)



讨论

大肠腺瘤癌变主要指腺瘤性息肉有恶性变化发生,多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基础上发生,主要变化是腺上皮细胞核明显增大、核变圆、核仁明显、核向上移动、核浆比失调以及和分裂像频发等,还会有病理性核分裂像存在[3-4]。且腺管存在大小不一、背靠背、筛状结构、排列紧密以及腺上皮桥状生长等变化,或有上皮发芽且突破基底膜朝间质浸润,甚至会突破肠壁黏膜肌层、肌层或是黏膜下层,最终变成实心条索或是团块。结合癌变的累及范围,可将大肠腺瘤癌变分成原位癌、早期浸润癌、黏膜内癌三种类型[5]。而腺瘤则会因为其类型差异,所以实际恶变率也存在鲜明差异。本文结果显示,42例患者中绒毛状腺癌的发生率是66.67%,显著高于管状腺癌19.05%、绒毛状-管状腺癌14.29%。绒毛状腺癌的癌变组织较大,直径在2-4cm,病灶表面蓬松粗糙,以绒毛状或是菜花状为主,绒毛成分超过75%。管状腺癌的癌变组织比较小,直径大多不超过1cm,以圆形或是椭圆形为主,部分是不规则形态,病灶表面光滑或是分叶状。这一类患者的息肉多伴有蒂,部分患者无蒂但是半球形隆起,基底较宽,少部分患者存在略高斑块,绒毛成分小于25%。但因为不同类型癌变的绒毛成分分布存在拆,所以大肠镜下获取标本时也需在不同部位采集,才能保证检验的准确性。

综上可知,大肠镜活检可在大肠腺瘤癌变中发挥显著作用,指导临床早期切除病灶组织,改善预后情况。


参考文献:

[1] 郑娟,罗锦斌,张丹丹,等. 大肠腺瘤性息肉特点及肿瘤坏死因子-α在大肠息肉癌变中的作用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9):2563-2567.

[2] 朱良亮,单永琪,闫飞虎,等.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癌变的临床病理相关风险因素研究[J]. 海军医学杂志,2018,39(2):121-124.

[3] 李大勇. 大肠息肉癌变病理类型、结肠镜诊疗特点及与患者发病年龄间的关系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21,18(24):142-146.

[4] 程海霞,周德祥. 肠镜检查老年大肠息肉患者病变位置、大小及病理改变的价值研究[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14):9-10,91.

[5] 黄韶辉,钟兴伟,吴佳丽,等. 无痛结肠镜切除治疗不同年龄段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J]. 浙江创伤外科,2020,25(1):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