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9
/ 2

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牌益田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明德小学

我校学生全部来自农村,每个班都有一定数量的学困生存在,虽然只是学生中的少数,但其负面影响不容小视,既影响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又干扰学校良好的校风、班风的形成。因此,要提高办学质量,必须全面了解学困生学困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状。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学校原因

1、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很少对学困生进行表扬鼓励等正确性的评价,有的甚至对回答错误的学困生进行挖苦讽刺,这些行为对学生的学习起了消极作用。因为不喜欢老师,学生对学习也会没有兴趣,进而成为学困生。

2、教学方法:

一些学生基础较差,起初学习某些知识时就有困难,但由于教师没有面向全体,从而掩盖了这部分学生没有学会知识的真相,有的老师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没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这等于放弃了学困生。

3、重智轻德

有些学校为追求优生率,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以分数衡量学生,造成教师常常把注意力放在尖子生、中等生身上,而忽视学困生。

(二)家庭原因

  1. 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期望过高,只允许进步,不许有退步,孩子基于压力、消极对抗、厌学逃学。有些家长文化程度低或因家庭困难、工作繁重,对孩子疏于管教,从而导致家庭教育乏力,影响孩子学习上进。

  2. 学困生中有一部分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跟不上。孩子只能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老人们本身文化素质低,家里还有农活要做,孩子回到家中,学习只能靠自己,靠自觉,他们信心不足,又没有自觉性,常出现作业完不成,在家不读书,贪玩好耍,好吃懒做,哪能有好的发展。

3、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欠佳,家长要么过分溺爱、包庇、纵容、放任不管,甚至考好考坏都不管;要么谩骂殴打,却拿不出教育措施,时间久了,学生的成绩只能越来越差。

(三)自身原因

1、学习态度

学困生没有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和学习毅力,不爱动手动脑,有的甚至还影响别的同学学习。还有部分学困生凭个人的爱好学习,对一些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的学习兴趣浓厚,而对语文、数学等学科的学习毫无兴趣。当然也有一些学生受家长和某些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认为学不学都一样,没有文化,照样可以赚钱,从而对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

2、学习习惯

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往往不好,他们上课喜欢做小动作,回家做作业时边做作业边看电视或边吃零食,或者有的学生根本不想写作业。上课很少举手发言,若遇老师提问,往往措手不及,答非所问。

3、学习方法

学困生一般都是学习机械、呆板、理解慢,学习总是死记硬背,不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4、心理特征

有的学困生很自卑,自尊心却很强,有的学困生重感情却又偏激,学困生多数可感化,又易反复,但他们自制力差、意志薄弱,碰到困难和挫折就能让他们动摇、退却。

二、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从一定意义上说,转化学困生就是在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更注重外因对内因的作用和影响,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对于学困生的转化,我们必须在充分认识学困生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的对他们进行帮助和教育。

(一)学校层面

根据日常检测和任课教师平时观察,确定学困生名单,包括全面学困和个别科目学困,为这些学生建立档案。教导处制定《后进生转化制度》,对转化后进生成绩突出的教师在综合考核优先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对学生而言,学校每学期期末在后进生中开展评选“学习进步奖活动”,通过建立制度,使后进生转化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教导处按规定对学困生转化工作进行严格检查考核,并及时反馈结果,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整改。

  1. 教师层面

1、全方位关爱学生:首先要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多做鼓励,少些批评。其次,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状况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课堂上,当学生不注意听讲时,一个会心的微笑,会使他们体会到老师善意的批评,当学生回答问题时,一个鼓励的眼神会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善意,让学困生随时感受到老师的关注。

2、多渠道培养自信

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如在课堂上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学困生回答,当他们回答正确时及时的给予鼓励,同时善于抓住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并可适当加大表彰力度,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

3、多措施教给方法

要加强对学困生的学习技能培训,培养他们学会听讲、学会思考、学会作业等基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技能。

4、多途径提供互助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把互助竞争意识有机统一,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成功心态的温馨和谐的小环境,体现在小组互助,自主管理上。在班级管理中,通过分组,在各组内成立互帮互助小组,用互帮互助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组织纪律性,改变学困生的学习习惯,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使他们在学校学习期间各方面都产生质的飞跃。

5、多模式帮助学生从心理上脱困

一要从倾注真情,帮扶激励,持之以恒做起。以爱生为前提,改变学困生的厌学情绪,树立其自信心,使他们愿学。

二要倾注更多关注,偏爱他们就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收到良好的效果,应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不同学生要寻究其学困根源,做到对症下药。

三要以帮为手段,祛除学困生的畏难情绪,树立其参与意识,去挖掘学困生的成功点和闪光点,加以肯定和强化,从而使其产生前进的信心和希望。

(三)家庭层面

抓牢家校联系:

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帮助家长分析孩子的现状,让家长对孩子有充分的了解,在家给予适当的关爱和帮助,不是一味的指责加压,迁就溺爱,改掉任性,贪玩的不良习惯,培养良好的心理。

注重家庭教育

学生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是整个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大课题,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子女以后面对的社会是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社会,分数固然重要,可是比分数更重要的是知识和能力,还有人格和品德,因此,要想教育子女成功,需要不断的提高家庭教育水平,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向家长传授青少年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等方面的知识,可大大增强家长的教育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家访活动,教师与家长配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解决学困生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要意识到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正确认识学困生,承认差别,对一些反常情况要消灭在萌芽状态。

综上所述,为了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我们必须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途径,指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相互作用的形成,使学困生赖以生存的大环境、小气候,都对他们产生一股古积极向上的作用力。使他们处处感受希望,时时感到压力和动力,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科学的教育感化学困生。把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这些花朵将开得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