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医院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及心理特点分析与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7
/ 2

乡镇医院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及心理特点分析与护理对策

崔娟

桓台县果里镇中心卫生院 山东淄博 256410

摘要:脑梗死的发生可引起神经功能损伤,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上,患者接受药物治疗,但治疗后,患者可能出现神经和运动功能障碍。因此,我们认为即使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患者的生活质量仍然受到严重影响。开展有效的护理工作,促进治疗后各种功能障碍的改善,从而促进早期康复的实现。

关键词:乡镇医院;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心理特点;护理对策

引言:适合应用高质量的康复护理,通过各种锻炼方案,逐步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本研究乡镇医院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了高质量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一、乡镇医院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及心理特点

1.孤独、固执、多疑

脑梗死患者身体呈下降趋势,有强烈的孤独感和失落感,变得敏感、多疑、冲动,认为自己总是对的。生活中一些不健康的习惯,如吸烟、饮酒、高盐高脂饮食等,很难改掉。不听别人的建议,对别人有不同程度地怀疑和不信任。会怀疑自己的疾病,有些人甚至拒绝治疗和护理。

2.焦虑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尤其是首次住院患者。他们不知道自己病情的严重程度。他们长期患病,无法进食或睡眠,长期焦虑和悲观。一些脑梗死患者焦虑是因为他们的病情和医院环境得不到解决,他们对医务人员缺乏信任,担心自己的病情得不到治疗,担心失去正常生活。

3.易变的情绪:愤怒的情绪因周围环境、抑郁和兴奋而变化,总是关心他人的言语和行为,以及疾病。由于时间长,治疗费用高,经济负担重,家庭经济条件差,以及害怕拖累孩子,变得易怒和情绪化。

导致脑梗死患者抑郁的心理因素很多,如家庭冲突、邻里不和等。一些脑梗死患者的子女在田间劳动,独自生活,无人看管;有些老人病了很长时间,感到康复无望;或者性格内向,生活圈子狭窄,缺乏必要的思想和情感交流,变得郁郁寡欢。

二、乡镇医院脑梗死患者护理的主要内容

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了解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尽快解决患者的需求。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熟练的技术和温和的行为举止,使患者获得安全感、善良感和信任感。接近、尊重和帮助患者,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良好的生活条件对患者的心理培养有很好的作用,安静的效果对病情的改善有很好的作用。保持室内外游戏安静、清洁、舒适和安全。空气清新,阳光明媚。在治疗期间,为患者提供阅读书籍、报纸和音乐,以使患者感到舒适,增强治疗信心。

3.引导患者学会心理应对和减压,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一些患者无法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实,导致恐惧。护士在护理中应积极引导患者,帮助患者面对现实,消除思想负担,鼓励患者振作起来,鼓励患者相互沟通和鼓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乡镇医院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及心理特点分析与护理对策

1.功能锻炼

1.1 急性期:该阶段的目的是预防残疾。① 保持身体机能。(2) 改变体位时,可采用半仰卧位或侧卧位。从远端到近端,依次进行四肢大小的关节活动,包括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脚趾和手指关节,2-3次/D,10-15分钟/D。

1.2语言培训:语言培训应尽快开始。从简单的发音开始:① 发音训练:指导患者重复“am…”(2)对话训练:与患者交谈,问他问题,让他回答“是”或“否”,并引导家属参与训练和指导。

1.3. 恢复期:在此期间,可采用多种康复方法,肢体运动由简单变为复杂。(1)仰卧起坐训练:使用摇床倾斜或坐下。如果没有头晕、心悸和正常血压,可以继续训练。一般训练20~30次,每天早上两次,午饭前两次。如果情况允许,并且没有不适,可以增加到每天4-5次,即6次(轻度3次)。然后逐渐改为轮椅训练,开始时为2次/D,30m3。临床研究中的心理护理患者一般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较低,视力和听力水平较低。患者脑梗死后,由于某些器官功能的丧失,患者容易表现出消极的心理状态。因此,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士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情绪,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努力满足患者的要求,以加强护患之间的亲密关系,提高患者对护士的信任。

2. 出院指导:患者情况有所好转,批准出院。告诉患者要乐观,按时服药。出院后应继续定期复查和康复训练,使身体和语言恢复到最佳状态。语言障碍是脑梗死后遗症的常见临床表现。在疾病的影响下,患者突然出现言语不清甚至失语症,容易产生悲观、抑郁、易怒等心理。在这方面,护士需要与患者沟通,如使用书面文字或缓慢的声音,以使患者尽可能多地理解。此外,对患者进行目标语言功能训练,轻度患者可以刺激其听力。通过鼓励患者张口或播放熟悉的音乐等方面,重症患者可以从声音训练患者的基础上开始,鼓励患者在正常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训练,每天重复强化。

3.利用医学知识消除病人的疑虑

一些患者对治疗、药物和检查有不同程度的可疑反应,而一些患者经历了整个医疗过程。护士应通过适当的对话耐心地解释脑梗死和熟练技能,以增加患者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信任。特别是,我们应该防止一些模糊的医学解释和道听途说的影响。当患者知道病情时,与医务人员合作也会更容易。即使不应该告诉患者的情况,医务人员也会采取适当措施向患者解释病情的发展情况,以消除患者的疑虑。

过度焦虑会破坏心理平衡。此时,护理人员应分析患者焦虑的原因并作出明确判断。如果是脑梗死引起的焦虑和恐惧,可以耐心解释,鼓励患者积极配合。良好的护理将减轻病人的焦虑。如因家庭、经济、事业等原因引起焦虑、恐惧,应尽最大努力温暖、关爱患者。如果患者有经济困难,请选择经济合理的治疗方案。不要以愤世嫉俗的态度对待拖欠药费的患者。对于脑梗死患者,除了医护人员应成为患者重要的情感支持者外,脑梗死还应充分发挥和利用家人、朋友、同事和社会团体的支持,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当患者感到护士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时,他们会感到安全可靠。有了自信,患者的焦虑感就会减少。

结语: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是由脑血栓形成引起的,脑血栓形成会导致神经系统受损。发病率高,脑梗死患者功能降低,恢复较慢。一些严重的病人会有不可逆的病理变化。患者很容易出现精神障碍。康复对患者影响很大,及时纠正患者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减少不良心理影响,促进康复。在护理中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表现,正确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不同时期患者的心理状态,在护理工作中可以及时调整护理计划,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心理干预,减轻患者痛苦,对疾病进展和预后有积极影响。在与不同程度功能障碍患者沟通时,应保持友好、真诚、耐心的态度,根据患者情况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增加患者的信任,帮助患者提高治疗信心。同时,在患者康复训练中加强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锻炼效果,增加患者的康复耐心,减少康复过程中容易产生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减少心理因素对患者病情的影响。总结和分析脑梗死患者康复期的心理特点,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戎霞, 周二霞. 心理护理和康复锻炼对脑梗死患者血清黏附因子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6):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