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对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5
/ 2

手术室护理对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

王雪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牛场中心卫生院 550508

摘要:目的:分析在骨科手术中运用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挑选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行骨科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数字表法把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1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手术室护理。针对两组护理成效进行分析。结果分析两组术后切口恢复状况,观察组的甲级恢复、乙级恢复比率都高于对照组,而切口感染率,相比对照组,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术后各指标水平,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与切口恢复耗时都较对照组要短,并且使用抗生素时长也比对照组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运用手术治疗骨科疾病患者时,实施手术室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切口发生感染的风险,压缩治疗时间,为后续治疗奠定良好基础,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并有利于拉近医患间的距离,使患者更加认可治疗与护理服务。

关键词:骨科;切口感染;手术室护理

引言

骨科手术主要包括骨折后关节固定复位、骨病矫正、关节置换等,术后切口感染是骨科手术严重并发症之一。研究发现,骨科术后切口感染易引发骨折愈合不良、骨髓炎等问题,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还会影响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不利于患者预后。因骨科无菌手术多为修复或重建手术,手术时间较长、创口较大,对于开放性骨折患者而言则进一步增加暴露面积,导致骨科无菌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风险增加,这给临床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优化护理管理模式是对影响护理质量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优化管理,能够提升护理服务的优质性、全面性及整体性。基于此,本研究在骨科无菌手术患者中采取手术室优化护理管理模式,旨在探讨其在预防术后切口感染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行骨科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入选条件:经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确诊;满足手术指征;患者知情。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者;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者;肝肾或凝血功能障碍者。观察组男9例,女6例,年龄26~62岁,平均(44.30±2.90)岁。对照组男7例,女8例,年龄28~66岁,平均(47.50±3.20)岁。此研究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许可。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手术室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术前护理:术前详细评估患者有无吸烟、喝酒史,了解其有无存在感染灶(足癣、皮癣等),了解患者有无糖尿病史、激素类药物过敏史等,同时指导患者进行练习床上大小便,由此减少术后尿潴留引发的尿路感染。术前3d开始准备患者术区消毒工作,定期用过氧化氢溶液消毒,消毒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能损伤患者皮肤,避免由此引发术后感染。(2)手术室护理:手术室护士应从接到手术通知后在术前1d重新彻底清洗、消毒手术室,安排层流级别较高的手术室,并在术前1d的晚上封闭,然后在手术当天再进行一次消毒,同时准备手术过程中需要的器械、药品等放置好,由此减少因需要外出拿物品而频繁进出手术室。此外,还需要限定手术室的人数,并要求手术室工作人员不许外出,包括观摩手术过程的实习生。手术室所使用的器械均需要仔细消毒,对手术室中的所有人员洗手消毒步骤均有专人监管,同时规定工作人员使用双层手套。(3)术中护理:手术室护士需要紧跟医师的手术操作步骤,并及时为医师提供手术所需的物品,规范器械的传递流程,缩短手术的整体时间,认真检查灯光、吸引器、电力及血液回流装置等。在术中还应针对部分容易引起感染的因素(死腔积血)及时提醒医师,并在术毕前,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及碘伏溶液进行反复冲洗,然后仔细清点纱布、针等物品,避免遗留在术区里,最后还需要提醒医师放置负压吸引装置。

1.3观察指标

两组手术后,对两组患者切口恢复情况进行比较:手术后切口位置没有产生不良反应,切口恢复良好,评定为甲级恢复;手术后切口恢复不太理想,切口位置出现些许血肿或积液,尚未出现化脓,评定为乙级恢复;切口发生化脓,并要实施方切口引流,呈现为切口感染,评定为丙级恢复。对两组术后各指标变化情况展开比对,包括切口恢复耗时、住院长短、运用抗生素时长。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6258d940a516c_html_a976f5964a747d93.gif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切口恢复情况

分析两组术后切口恢复状况,观察组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Shape1 1 两组患者切口恢复情况[n(%)]

Shape2 别 n 甲级恢复 乙级恢复 丙级恢复(切口感染)

观察组 15 12(80.00) 3(20.00) 0(0.00)

对照组 15 6(40.00) 6(40.00) 3(20.00)

χ2值 4.939

P值 0.026

2Shape3 .2两组术后各指标变化情况

对比两组术后各指标水平,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与切口恢复耗时都较对照组短,并且使用抗生素时长也更短(P<0.05)。见表2。

Shape4 2 两组术后各指标变化情况(x -±s)

Shape5 别 n 切口恢复耗时(d) 住院时间(d) 使用抗生素时长(h)

观察组 15 5.21±1.13 5.82±1.26 2.72±0.21

对照组 15 7.74±2.17 8.65±1.94 3.65±0.48

t值 6.9369 8.2067 11.907

PShape6 值 <0.05 <0.05 <0.05

3讨论

术后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也是阻碍外科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遵循无菌技术原则是保障外科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降低感染率也是手术室无菌管理的最终目标。因骨骼功能的特殊性,骨科术后恢复期较长,若术后发生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恢复期,还可能对关节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影响其远期预后,尽可能减少骨科术后切口感染在促进患者恢复中至关重要。手术时间长是导致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时间越长则创口与细菌接触的时间及麻醉时间越长,出血量也随之增加,影响机体循环功能、免疫功能,为细菌侵袭创造有利条件,增加感染风险。切口暴露时间长是导致术后感染的重要原因,而手术室医护配合度与手术进程息息相关。优化护理管理是一种质量管理模式,强调质量管理的全面性及多元化,对影响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各个环节均进行质量优化,以最大程度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临床通过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可提高其专业能力,提升操作熟练度及专业配合度,避免时间的浪费,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进而降低感染风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骨科无菌手术中采取手术室优化护理管理模式效果确切,能够减少手术室内空气细菌含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艳新.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24):41-43.

[2]孙慧.手术室针对性护理对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预防作用[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1(06):40-41+52.

[3]周思亮.探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5):149+151.

[4]赵英玲.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4):165.

[5]仇艳艳,陈晓君.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22):3137-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