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励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5
/ 2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励策略探究

徐晨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马鞍中心小学 211525

摘要:激励是指通过特定的语言、行为对人予以鼓励,其表示对对方的认可和赞许。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开展和应用激励策略,能够进一步满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并完成对他们参与班级事务、德育活动的动力激发,这对于提升德育工作质量带来了重要支持。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励策略

引言

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必须应用激励策略提升小学生的自信心,并引导学生在模仿与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规范自身行为,并形成正确的德育观念,同时树立远大的理想,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保障性作用。

  1. 激励策略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一)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形式

在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下,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实践,以德治国,可以增强学生德育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促进小学生道德、智力、身体构造、美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二)构建良好德育环境

从当前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角度来看,其想要实现对德育工作德育有效开展,具有一定的难度,这是因为德育教育环境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虽然,当前的小学教育工作中,德育被一再强调,但其仍与智育存在差距。很多时候,德育都会给智育让步。虽然,班主任可以通过自身功能的发挥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但在德育环境不佳状态下,其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在应用激励教育之后,班主任可以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互动,完成对良好德育环境的构建,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德育活动。这不仅可以提升德育工作的效果,还可以让学生获得思想素质和价值观念的引导,这让德育工作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效果方面的进步,学生的心智发育状态也因此获得了显著的提升。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现状

当前小学道德教育体系并不完善,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会对提高学生道德素质产生一定的影响。面对现阶段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激励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德育的积极性。这提高了学生道德教育的质量。德育的激励策略不完善。小学德育工作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学生的年龄和对事物的认识是有限的。当前,当学生接受道德教育时,内容过于单一,方法不够创新。会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生对道德教育有错误的理解,不愿意学习。德育活动很少。小学生道德教育应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活动很少,实践教学不足。学生道德教育知识是理论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理解,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道德教育质量只是肤浅的教学,不能提高学生的深层教学。

  1.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中实施激励策略

(一)借助激励教育,培养爱国精神

在当前的小学素质教育目标中,做好对学生的爱国精神培养是关键内容。考虑到爱国教育的必要性,笔者在以班级管理为模式的德育工作中,着重强调爱国主义精神,这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历史,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提升。如每个月笔者都会在班级中进行一次以爱国教育为核心的主题班会,如三月的“学习雷锋好榜样”、五月学唱红色经典歌曲、十月的“祖国妈妈,我爱您”等。在这些主题班会中,笔者会设计以红色电影欣赏、学唱红色歌曲和组织竞赛等方式为基础的班会活动。考虑到小学生有限的思维能力,笔者在电影和音乐方面的选择都尽量贴近他们的认知水平,电影有《闪闪的红星》《王二小》等。歌曲则是与电影相联动的歌曲,这样可以更好地完成学生情感调动,提升他们的学习欲望,如《歌唱二小放牛郎》《红星闪闪》《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在竞赛方面,笔者会组织“爱国知识竞赛”的活动,活动中笔者会给学生提供一些与爱国相关的素材,使他们到生活中去了解这些素材的内容,挖掘其中的知识。

(二)实现因材施教

在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班主任只有充分了解每一名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育工作,并以此实现提升德育工作质量的目的。因此,小学班主任想要实现在德育工作中以激励策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必须认真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实际情况,更要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教学,通过不同的激励教育方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每一名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有所收获,并在自我反馈的过程中,实现有所提升。例如,小学生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时,低年级的小学生不知道答案也会举手进行发言,这时被叫的学生如果不知道问题的答案,难免会产生心理落差,而且有时会由于其他小学生的嘲笑而不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此,为了有效避免这个问题,并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提高学困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私下给予此类学生提示,并让学生选择举左手代表会,举右手代表不会,然后再根据问题的实际难度进行筛选,这样在进行课堂提问时,既能实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使每一名学生在此过程中都有良好的课堂体验。与此同时,针对中等生和优等生,教师在选择问题与选择学生回答的过程中需要加以区分。对于正确回答高难度问题的中等生,教师必须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对于优秀的学生,教师要给他们提一些更加困难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并给予鼓励。这样才能实现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回答问题,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从而使其更有自信,积极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三)丰富激励机制内容,培养自主上进意识

在现代教育发展的背景下,积极引进一些优秀的奖励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德育效果。尤其是今天的小学生长期接触网络环境时,学生们有强烈的自主意识,不愿意行为举止,完全服从班主任的安排和管理。此时,校长可以根据班主任的指导,适当地“下放”,运用一些多样化的激励策略,注重每个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成绩。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战略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在德育合作方面的积极性,还能感受到他们行为的直接后果,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对问题的责任感和能力。比如,小学校长可以根据学生的道德教育表现,针对家长和学生更加关注的座位安排问题,定期交换座位安排,并按积分排名安排。在有效创造公平学习环境的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影响学生学习成长的负面情绪和父母的意见。以德育为基础的座位安排也能使家长和学生关注学生德育的成长和进步。在此期间,校长作为“家长”,鉴于学生的表现,还必须定期发表声明,做好榜样力量和奖惩管理的监督工作,奖励和鼓励成绩较好的学生,给予成绩较低或分数较低的学生适当的处罚。为了防止学生长期处于固定的“排名”地位,我们可以利用学期中的“积分结算活动”创造公平公正的课堂环境。

结束语

对于正值思想观念形成关键期的小学生而言,激励策略的科学应用不仅可以满足他们心理的被认可需求,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内在驱动力,这为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重要支持。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保证激励策略的应用效果,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需求,保证激励策略与学生心理需求的合理适配,真正做到在提升学生道德素质的基础上,也为他们正确的意志品质和价值观念树立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魏金霞.激励策略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有效实施[J].考试周刊,2019(83):161-162.

[2]潘新意.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198-199.

[3]胡小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实施激励策略的方法探索[J].中华少年,2019(2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