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的模拟设计生成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5
/ 2

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的模拟设计生成探索

刘武博 许燕文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7

摘要:投资估算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需要具有较高的精确度。目前从事工程经济与管理的学者对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的研究越来越多,建设项目模拟设计的研究成果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的运行特征及构成要素,探究模拟设计建立,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模拟设计;四位一体

1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系统的运行特征

对于投资项目而言,项目的建设规模、产品或服务结构、技术水平以及投资环境是实现目标并形成初始设想或方案的重要因素,与之相对应生成的投资规模并据此进行的经济效益分析是筛选该项目是否值得继续研究的重要判据。而投资估算正是对项目投资方案的经济表达,因此,这种经济表达行为不仅仅是一种数学计算,它是基于项目目标确定和项目构成及条件不完全确定基础之上,并随着项目的推进和方案的优化,项目构成和条件趋于明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阶段项目费用构成模型、估算方法和项目信息是被执行对象,它们相互关联并与估算执行者一起构成投资估算运作系统,。因此,我们应该以系统思维的方法来研究投资估算的有效性。

2投资估算系统构成与要素分析

由于投资估算过程的系统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特征,导致投资估算的四个构成要素在不同的阶段虽然充当同样的角色,但是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为提高系统运行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有必要对投资估算四个要素进行具体的特征和作用机理分析:

2.1估算条件与信息分析

投资估算系统运行过程也是信息处理过程,其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除调研信息外,其同步生成的设计方案信息的体量和权重呈现逐步加大的特点。项目投资估算是伴随着建设方案同步生成的,在立项前投资者应对未来项目的功能、效益有初步的预期,进而设想工程建设项目的功能特征与规模、工艺技术水平及其运营模式,这就为投资机会研究、产业规划研究阶段投资估算提供基本信息框架。随着项目的推进,场地规划和建筑方案的生成和成熟度的逐步提高,其工程特征更为明显,工程建设与造价信息成为投资估算的重要构成要素。这些信息是费用模型构建的基础,也是估算方法运用的条件。同时,在前期调研过程是依据以往的工程经验有目的有方向的,它受制于历史或典型案例构成特征和投资估算方法技术要求以及估算执行者综合能力的影响,因此,与设计方案同步的思维的另一涵义就是对历史类似案例的功能效果调研分析及指标的比对与调整。可见,估算条件与信息分析过程也是对投资估算系统的研究过程。

2.2项目估算模型分析

在投资估算过程中费用模型是由抽象的产能或功能费用模型向具体的建设方案实物构建费用模型的转变过程,它是基于众多信息基础之上生成的经济表达模型。在机会或规划研究阶段,此时的建设方案还处于酝酿阶段,产业结构或服务功能及其规模是方案关注的重点,而与之相应生成的投资规模经估算并据此进行的经济效益分析是筛选该项目是否值得继续研究的重要判据,因此,这一阶段的投资估算处于完全概念状态,费用构成模型以组织关系形式呈现。在建设项目立项阶段,经过调研和历史案例分析、推演,在初步具备了项目的产品结构或服务功能、产能或服务规模、建设场地与环境及投资者基本功能需求、建设愿景等的前提下开展的,此时的估算费用模型处于半概念半实物状态。随着项目的进一步推进,工程设计信息伴随着设计方案的深化逐步具体化,投资估算费用构成模型“实体”组织形式呈现。而这种组织结构关系是由执行者“挖掘”并选择适宜且有效的的投资估算方法的依据。它对应于投资估算系统的设计过程,是估算系统整体性和结构性的具体体现。

2.3估算方法分析

有效的投资估算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正符合投资估算系统运行特征。项目投资估算是在市场和项目内外环境充分调研之后,在项目定性分析基础之上进行的,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产物。投资估算中的定性分析不仅体现在估算前的信息条件分析处理上,而且在估算过程中的取值一致性和系数调整等方面的客观有效性也都是在估算执行者的工程实践综合能力作用下定性分析的产物。同时,投资估算定量分析方法的选择又是根据投资项目发展过程投资费用模型的信息与构成不同而进行的,它对应于投资估算系统的量化过程。

2.4投资估算执行者分析

投资估算是有人参与的系统运行过程,要想投资估算过程处于有效运行状态,估算执行者必须具有主动性特征,而这种主动性是以估算执行者的能力作为技术支撑的,即对项目和工程信息的调研分析能力、项目方案模型设计能力以及科学方法的实践运用能力,并将这些综合能力主动运用于投资估算的信息采集与分析、模型设计与构成、估算方法选择与优化环节,使投资估算系统各要素有机的结合来实践投资估算的有效运行。它贯穿于投资估算系统运行的全过程,不仅承担着系统条件信息、方案信息的输入以及估算结果的输出,还是估算系统研究、设计、量化、修正以及评价与协调的行为主体。正因如此,估算执行者也是掌控投资估算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3四位一体投资估算有效运作模式的建立

通过前面投资估算系统的特征和构成要素分析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应该采用系统思维的方式,从投资估算全过程、整体结构出发,研究影响投资估算系统运行的四个部件要素的相互关系,根据它们在全过程不同阶段的状态和特征变化建立具有研究型、学习型和创新型的分阶段四位一体投资估算组合模式。

3.1投资估算阶段性框架

在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建设准备阶段虽然各自有阶段性任务和要求,投资估算的作用在大方向上也都是为了进行项目的经济分析和决策服务,但是,在估算标准和准确性方面并没有严格的限定,估算值的精确度是允许有一定幅度差的,一般认为项目规划投资估算允许的误差为±30%~50%以内、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允许的误差为±25%~30%以内,可行性研究阶段允许误差控制为±15%~20%以内,方案深化阶段估算允许的误差为±10%~15%。这就为估算执行者精细化技术服务提供了空间,而这种精细化技术服务空间拓展的最大动能来自于方案设计信息。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前期策划投资估算的有效性,在建设项目全过程投资估算中提出分阶段的与设计同步的大框架模式,即根据项目的阶段性研究与设计方案的成熟度相结合分为:规划研究阶段——规划构想或规划设计、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概念设计、可行性研究阶段——方案设计和建设准备阶段——方案设计深化(或初步设计)相结合的四阶段大框架模式。

3.2投资估算四位一体运行模式

投资估算系统各阶段运行最有效状态就是估算者、项目估算模型、估算条件以及估算方法四要素最佳状态的组合,这种组合并非简单的相加,而是根据项目所处不同阶段的状态和特征,以估算执行者为主导,以价值为导向选择最佳的估算模型、估算条件以及估算方法进行有机的组合。相反,投资估算失效最严重状态就是不胜任的估算执行者在错误的价值理念指导下,收集并运用错误的项目信息,建立错误的费用估算模型,采用不当的估算方法计算并输出错误的估算结果。根据四要素其他状态的组合可以得出最佳和最差状态的中间等级。

结语

有效的投资估算离不开工程实践经验的指导,工程项目策划本身就是工程实践的预先推演过程,而投资估算作为这一推演过程的重要环节,其实践性将在历史或典型案例调研环节、场地与建筑方案设计环节、方案计划实施环节得以充分体现并直接影响投资估算结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