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中医骨伤敷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3
/ 1

常用的中医骨伤敷药

杨洪

成都锦一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中医骨伤科是源自祖国医学的骨科治疗手段,以外治为主, 骨伤敷药就是中草药调制成的药膏,并敷在患处,达到外治的目的。常用的骨伤敷药可分消肿止痛类、清热解毒类、温经通络类,以下就为大家科普这些类型中的常用骨伤敷药。

消肿止痛类

①消瘀止痛膏

该方出自岑泽波的《中医伤科学》,方中包括生木瓜、地鳖虫、没药、生栀子以及乳香各取30g,蒲公英60g和大黄(生)15g。将这些中药研成细末,并以凡士林进行调和敷于患处。这一敷药主要适合损伤初期,肿痛较为严重的伤者。

②乳香膏

该方出自明代王肯堂所整理的《证治准绳》,具有消肿止痛的效果,适合跌打损伤者。方中包括乳香、枫香、五倍子、狗骨(煅制)以及松香各取30g。以及锅底墨和小麦面各取150g。研磨成墨,配以好酒调成糊状,热敷于疼痛部位。

③紫荆皮散

该方出自王肯堂所整理的《疡科证治准绳》,包括紫荆皮20g、半夏20g、草乌20g、当归20g、乌药20g、黄柏20g、天南星20g、补骨脂20g、 白芷20g、刘寄奴20g、牛膝20g、桑白皮20g等。具有祛风、止痛以及消肿等功效,适合祛跌打伤但未破的伤者。

④消肿散

该方出自《林如高正骨经验》,方中包括黄柏60g、川黄连60g、侧伯叶150g、透骨草90g、穿山龙90g、骨碎补90g、天花粉90g、芙蓉叶90g、紫荆皮90g、菊花叶90g、煅石膏240g、木南星180g。一同研磨成粉末。以蜜水调和成糊状,每天敷贴于患处1次,尽可能长时间敷贴,但不超过8小时。该敷药主要用于损伤的初期,对于消肿定痛有一定效果。

⑤活血散

本方出自《林如高正骨经验》,方中包括乳香30g、没药30g、三七30g、沉香30g、无名异60g、赤芍60g、血竭60g、桂枝60g、白芷60g、羌活60g、紫荆皮60g、续断60g、栀子60g、骨碎补60g、楠香150g、五加皮90g。研磨成粉末加酒和水调成糊状,敷于患处,长时间敷药,但不超过5小时,适合损伤初期及中期,能够起到疏风散结、消肿止痛以及活血化瘀的效果。

⑥跌打祛伤散

本方出自《林如高正骨经验》,方中有大黄150g、栀子150g、桂枝150g、姜黄150g、骨碎补150g、海风藤60g、白芷90g、三七60g以及楠香180g。将诸药研磨成粉,加入酒、水调和成糊状,每日敷药1次,尽可能长时间,但不超过6小时。适合损伤早期的肿痛患者,能够祛风止痛、散结化瘀。

清热解毒类

①金黄膏

出自清代吴谦编写的《医宗金鉴》,方中包括大黄2500g、黄柏2500g、姜黄2500g、制南星500g、陈皮500g、苍术500g、厚朴500g、甘草500g以及天花粉5000g。将以上药材研磨成细末,领取酒、油、菊花、金银花水、蜜、丝瓜叶、生葱捣出汁,将汁水和药末调和成膏,敷于患处。主要用于治疗跌打肿痛以及疮疡阳症的患者,能够起到清热散毒、化瘀消肿的功效。

②消炎膏

本方出自《林如高正骨经验》,方中含儿茶30g、朱砂30g、黄连60g、茶油3000g、煅石膏1000g、蜂蜡500g以及冰片15g、炉甘石90g。将上述药材研磨配成软膏,均匀抹到油纸上,将其敷到患处。适用于创伤后出现局部红肿、发炎的伤者。能够达到清热、祛湿、消炎的效果。

③消毒定痛散

出自《医宗金鉴》,方中包括无名异(炒制)15g、木耳15g、大黄15g。将以上药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蜜水调制成糊状,敷于患处,能够起到泻火、止痛、解毒的效果。适合损伤有局部红肿的伤者。

④四黄散

本方出自《证治准绳》,方中包括黄连20g、黄柏60g、大黄60g、黄芩60g。将药材研磨成细末,加入蜜水调成糊状,也可加入凡士林调制,敷于患处,适用于损伤且有热毒肿痛的患者,能够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效果。

⑤五黄散

该方出自《证治准绳》,方中包括黄丹60g、黄连60g、大黄60g、黄芩60g、黄柏60g以及乳香60g。将诸药研磨成粉,加入油或蜜水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适合挫伤的热毒肿痛伤者,能够起到清热散瘀的效果。

温经通络类

①温经通络膏

本方出自《中医伤科学讲义》,方中有乳香30g、没药30g、麻黄30g、马钱子30g将诸药磨成粉末,加入饴糖或者蜜水调成膏状,也可加入凡士林进行调配,将配好的药膏敷到患者的伤处,适合损伤的同时伴有风寒湿邪,以及经络不通所致伤处疼痛的伤者。

②舒筋散

本方出自《林高如正骨经验》,方中有磁石60g、升麻60g、生川乌60g、生草乌60g、防风60g、丹皮60g、血竭60g、泽兰60g、煅自然铜60g、红花60g、断续60g、苏木60g、羌活60g、独活60g、大黄120g、白芷90g、五加皮90g、木香45g、楠香240g。诸药研磨成粉末,加入酒、水调成糊状,每日外敷患处1次,长时间敷,但不超过6小时。适合损伤久痛不愈、伴风湿痹痛的伤者,能够起到舒筋通络、止痛化瘀、祛湿散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