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预检分诊标准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3
/ 2

急诊预检分诊标准与实践

张君红

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 新疆 阿克苏, 843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及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6月、2020年7月-2020年12月分别为未实施及实施急诊预检分诊标准阶段,在两个阶段各选急诊就诊的70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比较组间候诊时间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2-4级患者候诊时间均缩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级患者候诊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建立急诊分诊标准,并将其应用于急诊实践工作中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急诊;就诊预检;分诊标准;临床实践效果

急诊分诊是临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能够保患者及时有效就诊。由于急诊人力量较大,在就诊患者就诊先行开展分诊。优化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安排,有助于提升急诊预检分诊工作效率,减轻分诊人员工作负担,促进临床急诊资料应用更加合理[1-2]。本次研究将2020年1月-2020年6月、2020年7月-2020年12月分别为未实施及实施急诊预检分诊标准阶段,分别在上述两个阶段内选取70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比较组间应用效果差异,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分别在2020年1月-2020年6月(对照阶段)、2020年7月-2020年12月(观察阶段)在急诊就诊的患者群体中各选取700例,设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男442例,女258例,年龄19-79岁,年龄平均(41.58±16.78)岁。观察组,男437例,女263例,年龄20-80岁,年龄平均(42.35±17.63)岁。比较组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本院就诊,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自愿参与;认知正常,意识清楚。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预检分诊方案:由护士负责根据患者主述的病史、临床表现等信息,初步评估及分析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诊,送至相应诊室。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实施预检分诊标准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由急诊科主任、急诊科护士长、副高以上急诊护士组成管理小组,根据患者入院时评估的GCS意识障碍程度、生命体征等信息将患者分成4个等级,1-4级,分别为,濒危、危重、急诊、非急诊患者,按照上述4个等级调整科室内区域空间设置,促使病情紧急严重的患者能够尽快获得对症治疗。(2)科室内开展急诊分诊标准培训,安排护士分批参加培训,根据对照阶段人流量变化,调整护士排班,满足临床需求;急诊完善电子分诊系统,设置导诊岗位,负责患者候诊的指导工作,使之急诊患者有效快速分流,并且跟踪患者就诊情况,了解分诊准确性。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1)组间不同等级就诊情况比较,1-4级患者分布情况差异。(2)组间1-4级患者候诊时间比较。(3)组间护理满意度及分诊准确率比较,按照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及总满意评估为3分、2分、1分,非常满意及一般满意总和为总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 22.0分析数据,利用(%)、(6256832987c83_html_32bacb5ae5e89204.gif )代表计数及计量资料,行6256832987c83_html_770be4958356b76e.gif 检验、t检验,P<0.05提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不同等级就诊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同等级分布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组间不同等级就诊情况比较[n(%)]

分组

1级

2级

3级

4级

观察组(n=700)

15(2.14)

19(2.71)

536(76.57)

130(18.57)

对照组(n=700)

17(2.43)

46(6.57)

507(72.43)

120(17.14)

6256832987c83_html_91b2338bf914c787.gif

12.0832

P

0.0071

2.2组间不同等级患者候诊时间比较

观察组2-4级患者候诊时间均缩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级患者候诊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组间不同等级患者候诊时间比较(min,6256832987c83_html_32bacb5ae5e89204.gif

分组

1级

2级

3级

4级

整体均值

观察组

1.34±0.25

1.98±0.29

3.41±0.51

6.52±1.13

4.63±1.18

对照组

1.37±0.20

2.34±0.31

3.78±0.74

8.32±1.41

5.52±1.25

t

0.3769

3.3781

9.4759

22.8990

11.8843

P

0.7089

0.0020

0.0000

0.0000

0.0000

2.3组间护理满意度及分诊准确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组间护理满意度及分诊准确率比较[n(%)]

分组

护理满意度

分诊准确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

观察组

436(62.29)

245(35.00)

19(2.71)

681(97.29)

700(100.00)

对照组

411(58.71)

254(36.29)

35(5.00)

665(95.00)

689(98.43)

6256832987c83_html_1817e2a4e633091.gif

——

——

——

4.9309

11.0871

P

——

——

——

0.0264

0.0008

3.讨论

患者进入医院急诊就诊首选需经过分诊,而在分诊时先行予以预检分诊,能够提升分流患者,但传统分诊方案多依靠分诊护士主观判断,存在误诊或漏诊风险[3]。采取急诊预检分诊优化方案,通过建立经验标准化、规范化的急诊分诊体系,明确急诊分诊对象及匹配分诊标准,有助于提升急诊分诊的安全性,缩短候诊时间[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2-4级患者候诊时间均缩短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满意率、分诊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证实,建立急诊分诊标准,并将其应用于急诊实践工作,能够缩短候诊时间,提升满意度及分诊准确度,体现该方案在临床上应用的可行性及科学性,提示该方案符合临床实际需求,能够识别不同的患者的预检分诊等级,并对病情轻重不同的患者合理安就诊顺序,能够促使相应等级患者及时就诊,避免耽误时间,浪费资源。

总之,在医院急诊预检分诊实际工作中建立急诊分诊标准,能够获得良好的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炜.国内急诊预检分诊信息化管理的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18,32(13):2018-2020.

[2]邢正涛,高文慧,孙雪莲,等.市属医院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标准实施前后患者分布特点的分析[J].中国病案,2020,21(5):6-9.

[3]沈小玲.急诊预检分诊标准的现状研究[J].浙江临床医学,2020,22(7):1072-1073.

[4]萧佩仪.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在患者分诊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1):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