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提升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01
/ 2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提升策略

谢淑梅

国防科大附中 410000

摘要: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是为了进一步优化历史教学模式,培养初中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推动其全面发展,提升其综合素质。基于此,以下对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提升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提升策略

引言

近年来,历史学科的教学受到重视,只有铭记历史,牢记使命,才能让学生不忘初心,明确学习的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初中学生的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历史核心素养的教育十分重要。历史教育的加强可以让学生以史明今,学习待人处事的经验和方法,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运用历史图形表格,培养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作为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对历史事物进行解读和分析的能力。如果学生能够形成时空观念,那么他们的历史学习能力就能得到明显的提升。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历史教学的发展,促进初中生的全面进步,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历史图形表格的方式,让学生在大事年表、历史地图以及时间轴等直观形式的辅助下,对历史事件的发生顺序和历史演变进行分析和解读,深入理解历史事件背后代表的社会发展形势,从而增强初中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深入研究其中蕴含的时空元素,然后通过互联网或者自行绘制时间或空间图表,将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空间的变化体现在图表中,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感知时空变化。例如,在“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找出隋朝从统一到灭亡的具体时间段,如“581年杨坚建立隋朝”“605年开凿大运河”等,然后依据具体的时间发展,绘制一个自上而下的时间图表,将时间、具体事件、代表人物等填充到图表中,并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让他们清晰地感知隋朝从统一到灭亡的时空发展,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其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家国情怀

初中历史这门学科主要是对历史的追溯。当前有太多的历史事件值得被纪念和了解,通过开展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们了解世界的发展历程,扩大学生的知识层次。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明社会。当前在对初中学生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受到传统讲课思路的约束,在课堂上只注意为学生讲解历史的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和学生们的互动交流,没有抓住学生们的兴趣关键,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受到传统教学思路的影响,导致历史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难以理解历史事件的内涵,更不能体会到其中的爱国情怀。历史教师应当注重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逐渐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思考,更好地培养初中学生的爱国情怀。例如,讲解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注重对基本概念的讲解,通过捕捉学生的兴趣关注点,以此吸引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感受历史内涵下的爱国情怀。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一节内容,教师就可以从革命发生的背景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可以以音频的形式进行讲解;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纪录片,让学生们沉浸在氛围当中,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之后教师开始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背景,让学生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然后开始引导学生对我国当时国情进行思考,加深学生对国家的感情;接着讲解我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发生的事件,通过这些事件能够映射出我国当时所处的局面,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怀。历史教师要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进行主动学习思考,感悟出历史事件中的爱国情感。

三、突出史料实证,培养学生历史思维

史料实证是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理解历史知识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在利用史料实证进行历史教学时,教师要注重以开放的教学视野进行课堂教学引导,突出历史教学的重要方向,使学生善于联系史料,对历史史实进行深刻认知和理解。突出史料实证,要注重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善于搜集历史资料,佐证观点,有效地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做好问题提问,将问题导学与史料实证进行结合,培养学生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保障历史教学质量的同时,有效地发展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例如,在开展《戊戌变法》知识教学时,教师为学生准备光绪帝、康有为、谭嗣同等维新派人物的史料;慈禧太后、袁世凯等顽固派的史料,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联系史料,使学生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进行深刻的理解。在戊戌变法过程中,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并且由于维新派缺乏实力,很难撼动顽固派,导致改革的彻底失败。同时,联系史料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度的思考,对中国社会发展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意识到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有效培养学生历史思维。

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唯物史观

初中历史课标要求我们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学会应用历史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初步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因此,唯物史观也是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实践重点。但它的理论性太强,单纯的理论讲述既枯燥也难理解。因此在培养唯物史观时要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铺垫的提问会显得十分突兀,让学生摸不着方向。设计相关问题情境,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氛围,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进而加强学生对课堂提问内容的领悟,产生较为强烈的求知欲望。

结束语

作为学生,要明白培养自身历史核心素养的必要性。作为教师,要革除以往早已僵硬的教学方式,创新课堂教学逻辑思维,观察社会热点,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作为学校,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发展动态性,按时进行有关历史文化教育的主题风格专题讲座或主题风格活动课等,让学生根据多种多样方法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过程。那样多方面的互相配合,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生历史价值观念、国际性观念等的培养都是十分有益的。

参考文献

[1]孟建平.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探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09):20-21.

[2]张义科.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6):29-30.

[3]张煜.试论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2020(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