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在工程跟踪审计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01
/ 2

大数据技术在工程跟踪审计中的应用研究

何学军

身份证号: 32128319890905**** 江苏省泰州市 225300

摘要:随着审计部门参与到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强化审计监督的基本作用,提升工程质量的同时,加快施工速率,更好的控制施工成本,防范投资决策失误等情形,依据管理标准主动完成工程项目建设指引,冲破审计人员的固有思维模式,开展建筑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工程跟踪审计;应用;研究

前言:注重建筑工程项目的审计工作,强化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工作,是我国开展审计工作的核心内容。工程跟踪审计中容易面临审计成本高,效益较低的问题,需要从建筑工程跟踪审计当前状态为指引,结合大数据技术优势,强化建筑工程跟踪审计工作创新性发展。

一、建筑工程跟踪审计发展存在的问题

1.项目时间跨度较长

建筑工程建设过程需要经历多个阶段,整体时间跨度较大,周期相对较长,细节性的环节步骤较多,各个阶段都是相互关联的,需要多个单位或部门的协同合作,发挥多个专业的功能效用。当然,也正是由于较长的建设周期,审计小组人员可能会发生频繁的变动,最终制约了审计工作的开展质量,不利于呈现高水平的审计效果,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审计工作的难度。

2.审计人员素质较差

建筑工程本身的特点促使相关跟踪审计也呈现出步骤多,范围广的特点,所以,审计现场也频繁变动,不是固定的。当对审计工作提出较高要求时,需要更高水平的审计人员参与并开展工程跟踪审计工作,确保审计工作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也能够顺畅进行。但是,对审计人员而言,单纯具备专业能力并不能满足当下的工作需求,还应当能够对具体审计工作进行分析,了解并调查相关审计内容,从而协调好与被审计项目人的关系,展现出更加全面的综合审计能力。

3.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

建筑工程跟踪审计工作作为审计工作类别中,偏向于建筑工程建设类别的内容,因此,需要创设与审计工作相一致的绩效评价体系。如果建筑工程跟踪审计工作的中心只是在于事后审计,专注于核减额内容,那么审计工作的优势将不能被全面体现,最终跟踪审计工作将流于形式。当前建筑工程跟踪审计工作开展,绩效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存在很多细节性的缺失,制约了审计工作开展的功能发挥。

三、大数据在建筑工程跟踪审计中如何应用

1.建立建筑工程跟踪审计大数据平台

大数据与小数据本质差别就是大数据具有更高的频率性,数据生成和处理的过程相对较快,数据记录和发布的频率更高,同时系统性的数据采集过程更加细致,无须经过抽样环节,样本就是数据总体。也正是由于大数据本身的特征,跟有利于建筑工程跟踪审计工作开展,强化审计工作的及时性,确保审计内容全覆盖。当前阶段下,大数据审计平台正处于摸索发展的初期,相关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更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完成探索。本身工程项目产生的数据内容较多,类型也更加烦琐,单一数据所涵盖的信息价值也更高,要求更加及时的完成收集、处理过程,从而帮助简化跟踪审计工作流程。建筑工程跟踪审计大数据平台建立需要包含7个层级,分别承担管理7个方面的内容,共同为优化跟踪审计工作,强化审计工作质量,创设科学的审计工作管理体系。工程跟踪审计平台遵循自下而上的管理顺序,首先是基础层,该层级主要作为基本的内容,主要是提供基本的网络管理系统,安置配套的服务器,用于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存储。网络系统将业务工作类型进行区分,包含内网、外网以及互联网,隔离方式为物理隔离,并借助防火墙配置完成逻辑隔离。之后就是数据资源层,该层级涵盖8个数据库,由结构化数据库为主体,并依据参与建筑工程建设的单位或部门,分别归类7项不同的数据库。该层级的数据文件类型较多,可以是文字或是图像等,各自与结构化数据库相互关联。作为建筑工程跟踪审计大数据平台中的中间层级,就是系统支撑层,主要用途为提供服务所需的部分,更好地维护系统运作。通过借助开发平台以及中间件,实现系统支撑平台搭建,集合界面、应用、与数据、流程四方面,展现出较强的协调性。信息处理层就是通过装置多种大数据分析软件,完成人脑不能高速快捷完成的数据运算,提供业务活动开展所需的技术支持。通过获取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全部数据信息,强化数据网络的传递效果,更好地完成信息融合,凸显出工程跟踪审计的工作质量。业务实现层就是审计大数据平台中最为重要的层级,通过对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所获取的全部信息完成与之相对应阶段的跟踪处理,并以此为根据提供合理的业务服务。最终借助展现层和接入层的功能,完成建筑工程跟踪审计数据的对外传递。展现层就是大数据平台的操作界面,将信息资源的不同表现形式对外展现。接入层就主要指的是用户,即项目建设方、审计人员、工程使用者。由项目建设的承揽方完成数据信息的录入登记,并交由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完成查验,最终接受工程使用者的广泛监督。最终保障建筑工程的顺利建设,相关跟踪审计工作发挥应用的效用,并实现透明化的对外监督管理目标。建筑工程跟踪审计大数据平台通过分设7个层级,包含三个体系完成系统的综合维护,确保工程跟踪审计工作运行管理按照标准的规范进行,并设定安全处理进行保障,最终全面且合理的维持建筑工程跟踪审计大数据平台建设,强化大数据技术在工程跟踪审计工作的积极效用。

2.优化建筑工程跟踪审计工作流程

(1)项目做出建设决策后,需要将该工程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报告和施工设计方案等录入在大数据平台中,随后储存各单位联合签署的审批文件,并保障大数据平台能够对上述文件完成检索和存档,最终录入登记在各个数据库当中。由此便完成了建筑工程跟踪审计工作的一步,数据的信息处理,重点强化了项目立项过程合规性的检测,相关审批手续内容是否完备。

(2)公共项目的招投标环节,投标公司需要主动性的将投保信息进行录入上传,借助大数据平台完成该项目投标文件书的数据采集和关键词信息检索,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查验招标文书中限制条件与投标企业的资质是否相契合。同时,对初步合格的招标文件进行报价、成本审计,不仅包含行业内的横向对比,也需要涉及过往项目的纵向对比,从而给出更加科学且全面的审计建议,完成专家组评估审计。大数据技术的合理化应用能够有效地提升专家组工作速率,帮助完成数据信息真实性和专业性的筛查对比,确保建筑工程跟踪审计工作更加规范。大数据技术分析的最终结果将作为专家组的评级依据,也是审计人员问责需要仰仗的数据凭证。

(3)交由项目施工部门的工作流程优化,各单位需要在工程项目建设阶段完成数据标准表填报,上传至大数据评一案,按照项目实施预先约定的合同内容,比对项目施工进度,从而审计各单位是否能够按时如约交工。对于存在变更的部分,需要将数据传送至各个单位的数据库,形成证据链,以供审计人员作为问责的依据。财务数据需要统一的整合记录在财务数据库中,确保审计人员在开展财务审计工作时能够及时获取所需信息,提升数据的调取速率。

结语

建筑工程跟踪审计工作开展由于受到技术和人员方面的限制,不能够保障应用环节的全面性,细节化程度也尚不成熟。本身大数据环境中存在很多限制,数据的收集、整合存在一定的问题,单纯凭借某一方的努力并不能圆满的解决。所以,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一同攻克难关,相关部门必须秉持包容的态度,明确建筑工程跟踪审计工作研究,更好的应用大数据技术,从而展现出更高水平的工程跟踪审计成果。

参考文献

[1]吴彬,李策,杨振兴等.探析大数据技术在工程跟踪审计中的应用.经济研究导刊,2020(14).

[2]黄慧平.大数据挖掘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探析.山西建筑,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