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巴工程项目公共安全管理对策---以巴基斯坦M4高速公路项目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01
/ 3

浅谈在巴工程项目公共安全管理对策 --- 以巴基斯坦 M4高速公路项目为例

刘小军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1400

摘要:巴基斯坦M4高速公路是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是连接旁遮普省费萨拉巴德和木尔坦的主要高速公路干线,该高速公路主要由中国企业承建,面对巴基斯坦的公共安全形势,M4项目引入了专业的安保力量,并与当地政府合作,建立了完善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确保了项目建设期中国企业在巴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笔者根据M4项目公共安全管理的经验,对在巴工程项目公共安全管理进行了总结。

0 引言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有效推动了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引领中国众多企业走入巴基斯坦进行投资建设,然而巴基斯坦的公共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据国际风险机构历年来的评估数据,巴基斯坦是世界最不安全的国家之一,其安全风险指数一直居于国际高危风险排行榜前列。在巴国内俾路支省、信德省、联邦直辖部落区、吉尔吉特(克什米尔)地区安全风险指数居高不下,因此在项目建设期间,必须做好各项安保措施,以此确保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侵犯。

1 在巴工程项目面临的公共安全形势分析

1.1整治风险

巴基斯坦当前国内整体政治局势相对平稳,但由于巴基斯坦属于议会共和制国家,中央政府和个别地方政府分属不同派别。巴派系复杂,政党斗争严重,游行示威活动较多,有时甚至发生小规模骚乱。

1.2武装冲突风险

巴基斯坦将整个克什米尔地区视为有争议的领土,而印度则援引其宪法证明克什米尔地区为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多年来双方在该地区冲突不断,2019年3月双方在该地区发生越境空袭,武装冲突不断,但演变为全面战争的可能性较小。

1.3恐怖袭击风险

巴基斯坦安全形势非常严峻,尤其是与阿富汗接壤的西北边境省、部落区及俾路支省,宗教派别冲突及恐怖袭击事件时有发生。巴中央政府对北部部落地区和俾路支省接近阿富汗地区基本无法控制, 社会治安主要由部落头领负责。近年来也曾发生过针对中资机构和中方人员的恐怖袭击事件,2018年11月23日,恐怖分子更是袭击了中国驻卡拉奇领事馆,安全形势趋于紧张,中方项目、企业和人员遭受袭击的风险上升。

1.4社会治安风险

近年来,中资企业和中方人员曾遭受绑架、入室抢劫、盗窃、人身伤害、枪击、诈骗等事件,针对中国人的治安事件呈上升趋势,安全风险较高。

1.5交通行车安全

伊斯兰堡交通状况较好,其他城市道路狭窄,车辆拥挤,当地司机交通行车规则意识差,易发交通行车事故。

1.6医疗卫生风险

巴基斯坦大城市医疗条件尚可,在农村、边远山区的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较差。但巴基斯坦是肝炎疾病的高发区,在夏天,如果饮食不洁,极易引发肠胃疾病,主要传染疾病有霍乱、登革热、疟疾等。

1.7 自然灾害风险

自然灾害有地震、洪水、暴风等。

综上所述,在巴工程项目面临的高风险主要是恐怖袭击风险和社会治安风险,本文着重对以上风险进行阐述。

2 巴基斯坦M4项目公共安全管理的对策

2.1切实开展项目安全风险评估

(1)在投标期间,对拟投标项目聘请专业评估机构,对项目的公共安全风险进行辨识评价,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参与项目的投标。在合同谈判期间要求由业主联系官方机构军方或SPU(special protection unit特别保护单位)提供安保。

(2)在项目进场前应聘请专业安全机构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编制评估报告及管理方案。

(3)项目实施期间,应持续完善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做到全面具体,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每年应对现场公共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进行更新。

2.2完善项目公共安全管理体系

(1)建立以项目负责人为组长的公共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保设施,配备安保力量,建立风险预警和应急管理体系。建立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项目公共安全管理办法》、《在巴人员公共安全手册》、《公共安全应急操作手册》、《在巴中方员工行为规范》等。

(2)明确公共安全管理部门及人员,负责本单位的日常公共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和预警信息发布;

(3)指定一名安全联络员,负责保持与外部联络和安全信息的及时传达。

(4)聘用一名会中文和当地语的当地员工协助项目安全官负责与警察、保安的日常沟通协调,满足警察、保安的合理要求,确保更好地保卫中方人员安全。

2.3强化公共安全培训

(1)建立公共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凡入境巴基斯坦员工首先应接受公共安全教育培训。公共安全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总体安全形势,当地文明礼仪、社会风俗及禁忌,安全注意事项,出行安全,事件警示教育,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

(2)公共安全培训每年至少2次,每年培训总时间不少于16学时,并组织考试,检验培训效果。

2.4中方人员营地安防设施建设

(1)项目营地理想的位置应选在具有开阔地面的高地,便于发现和监控任何形式的入侵。营地的位置应远离主干道,为来访者提供充裕的停车位,停车区域必须选择在入口岗哨的监控视线内。周界围墙以外 100 米的“武器火力区”内不允许出现建筑或居民区。

(2)营地建设采用“回”字型建设方案,中方人员办公住宿区域位于内侧,营地周界设置砖砌的封闭式围墙,围墙高度不低于3.0m,围墙上设置刺铁丝网,外表光滑无攀登物、坚固防止强行进入。办公住宿区内侧围墙不低于2.5m,办公区围墙距离周界围墙应有30m的缓冲区。

(3)在营地周界围墙拐角处和办公住宿区均设置警戒塔,作为安保人员瞭望、放哨、警戒使用,并设置足够的探照灯,利于夜间观察外部情况。营地周界和办公住宿区应根据需要设置监控摄像头。

(4)独立设置一条进入营地的道路,少使用路标。进入道路应处于营地周界岗哨的监控范围,在道路入口一定距离设置减速带和障碍物,使车辆被迫减速和转弯。正门口应设置防冲撞挡块。

(5)项目部营地所有出入口必须设置封闭式铁门,铁门上应设置活动小窗,用于与外界人员沟通。门口设置可升降横杆控制车流。

(6)在大门处设置供警察执勤办公、休息所需的值班室,以便警察对所有进出营地的车辆和人员进行安全检查。项目部根据情况给警察提供便携式金属探测器、车底检查反射镜、路障、升降道闸等装备。

(7)项目部营地内部要设置充足的照明灯,以利于夜间警察和保安巡逻。由于巴基斯坦夜间经常停电,营地需要设置发电机或UPS电源,保证不间断供电。

(8)在中方人员集中办公、生活的区域(即主营地)设置第二道铁门,设置门禁系统,并设置金属安检门,查看是否有人携带枪支等。并在此位置设置监控室,监控室内设置视频监控显示器,将营地内所有高清摄像头传来的视频信号清晰显示,专人24小时查看视频监控。

(9)营地还应配备报警扬声器。在安保岗哨、经理室、财务室等区域应该有报警按钮。

2.5营地安保力量配备

(1)营地安保力量主要以SPU部门配备的警察为主,中巴经济走廊项目有配备军方安保力量的情况。安保力量的配备由我方向警察安保部门提出请求或在合同中约定当地政府提供安保,对方获得授权后为我方配备安保力量,具体安保人员数量由对方根据项目中方人员情况进行配备。

(2)岗位需求数量的考虑因素:控制大门出入人员,巡逻人员,瞭望塔岗哨值班人员,出行随行安保人员,加上指挥管理人员等。

(3)SPU警察还会要求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保安协助,项目应予以配备。

2.6人员出入管理

(1)营地应实行通行证制度,办公室为当地员工办理出入证。人证相符,经安保人员检查后方可入内。

(2)外来人员必须持身份证,由值班警察审查合格后,登记相关信息,发放临时通行证后方可进入。

(3)在非工作时间,如有外来人员进行业务往来需进入主营地的,必须由相关业务部门中方人员对接,方可进入主营地。

(4)中方人员日常外出去施工现场必须配备警察随行保护,在门卫处登记,无警察保护一律不得外出。

(5)中方人员外出施工现场以外的地方和跨区域出行,必须取得主管领导同意,提前三天向安保部报备登记,安保部协调警察随行保护或者途中当地警察接力保护。

2.7车辆进出管理

(1)门岗应配备提供便携式金属探测器、车底检查反射镜等检查工具。

(2)外来车辆进入前由安保人员车辆进行检查,并对司乘人员进行审查,审核安全后,登记相关信息(车辆人员信息、出入时间、目的等),报值班警察主管许可后方可入内。

(3)车辆进入主营地后应停放在指定位置,车辆应远离中方人员办公住宿区域。

(4)场内车辆配发通行证,进出进行检查后放行。

(5)对人员进行审查,登记相关信息(外来车辆和人员经许可后方可进入。

2.8 人员出行安全管理

(1)中方人员外出必须安排项目专车出行,配备随行安保人员保护,禁止乘坐公共交通。

(2)中方人员跨区域出行前三天上报出行计划,协调安保人员随行保护或沿途接力保护。

(3)交通车辆钥匙应统一保管,建立派车制度,记录派车用途、司乘人员及时间、预计返回时间、联系电话等。

(4)应对司机进行突发事件应急培训,掌握一定的急救处突技能。司机应了解当地风险区域。

2.9劳务风险防范

(1)项目雇佣劳工之前,向警察或安全部门申请进行雇佣人员背景审核,雇佣人员应出具无犯罪记录证明,经审查合格的人员方可雇佣。

(2)需要大量劳动力时,最好在项目所在地直接雇佣。

(3)应平等对待当地雇员,勿粗暴对待或辱骂当地员工。

(4)务必保证当地劳工的宗教活动时间,不能打断劳工祷告活动,每周五大礼拜需停工或半日休息。

(5)项目应建立与雇员日常沟通机制,认真对待雇员提出的合理诉求,及时答复,妥善解决,避免矛盾激化。

2.10监测预警

(1)项目部应建立与公司、内政部、使领馆、当地安全部门、SPU等部门的沟通机制,及时获取安全信息,筛查分析后,发布预警信息。

(2)密切关注当地民族矛盾、政治活动、宗教活动、社会治安情况、恐怖袭击风险情报等信息,通过风险信息研判安全局势,及时发出预警,做好防范措施,重大风险还应逐级上报。

(3)通过手机、微信群、QQ群等媒介发布预警信息,及时传达给员工。

(4)根据情报信息进行研判,发布预警信息,预警分为四级分别用红、橙、黄、蓝来表示。红色等级预警—营地做好警戒,提升安保措施,做好应急准备,随时准备有序撤离; 橙色等级预警--限制一切外出;黄色等级预警--仅限必要出行;绿色等级预警--提前上报计划,可出行。

(5)各项目对本级以及上级发布的预警应及时响应,按照预案要求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

(6)风险消除后,发布预警信息的单位应当宣布预警解除。恢复正常生产秩序。

2.11应急管理

(1)在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建立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每年至少组织2次,联合安保人员共同演练。

(2)恐怖袭击、绑架、治安犯罪等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及时向当地警方报警,并采取措施救治伤员、转移人员、资产保护等现场处置工作,做好相关人员及家属的安抚工作。及时向使领馆和上级单位报告事件发展和处置情况。

3 结语

巴基斯坦属于高风险国家,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巴基斯坦投资建设,中方人员的安全是重中之重,要把境外公共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持续提高安保力量,加大安保投入,确保中方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将境外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才能使企业走的出去,走得稳。

参考文献

[1]莫坤.海外公共安全管理趋势[J].国际工程与劳务,2017(05):51-53.

[2]胡军.对加强施工企业海外项目普法工作的思考[J].化工管理,2017(21):40.

[3]史咸龙.加强境外项目公共安全管理措施与规划[J].现代企业,2021(0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