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标准化堤防工程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01
/ 2

黄河标准化堤防工程管理

张玥

河南黄河河务局经济发展管理局,河南省郑州市, 450003

【摘要】标准化堤防工程要用专业化管理、任务管理、目标管理相结合的系统管理方式来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工程检查观测可按工作量和技术要求实行目标管理,日常维修养护可按任务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的系统管理方式进行管理,专业维修养护需培养专业队伍来承担。要配置机械设备,实现维修养护机械化,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实现工程效益最大化、工程管理现代化。

关键词:管理方式;标准化堤防工程;黄河下游

标准化堤防管理是治黄事业再次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标准化堤防管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于世人面前,不仅改变了工程抗洪及抢险条件,同时工程的管理条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随着水管体制及运行机制的逐步完善和健全,对工程管理建设提出了专项规划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因此,我们必须调整现有的工程管理思路,以适应黄河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是保证黄河防洪安全的工程体系,是黄河人文精神风貌的窗口,是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新理念在治黄工程中的具体体现。

1黄河堤防传统管理方式概述

1956年农业合作化后,黄河堤防普遍执行由农业合作社分段包干管理方式,由农业合作社确定长期护堤员,并组成护堤班,负责管理养护工作。1987年,黄委印发了《黄河下游工程管理考核标准》,要求按公里配备相应的专职堤防管理人员和群众护堤员,对堤防实行“专管与群管相结合、分段包干”的管理模式,每300-500m堤段由沿黄村镇选派一名群众护堤员,吃住在堤,进行堤防日常管护工作,河务部门原则上每5km堤防配备一名专职护堤干部,负责组织群众护堤员开展堤防管护工作,进行管理和技术指导。在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下,传统“分段包干”的管理方式呈现出管理难度加大、效率降低、成本升高、难以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等诸多问题,已远不能适应黄河标准化堤防现代化管理、科学管理的要求。

2.开展堤防标准化管理的措施

2.1做好标准化堤防建设的前期准备

前期工作是标准化堤防工程建设的基础,也是工程建设能否实施的关键。建设单位要提前介入,做好征地补偿等工作,为工程施工提供良好的环境。施工单位应不等、不靠,根据投标时的工程量和工期情况,及时成立项目办,选定精良的设备和得力人员,同时,预筹项目部的组成,选派部分人员提前进驻工地现场,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做好施工队伍进场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并报监理单位审批[1]。同时与当地干部多联系、多结合,稳定群众的情绪,减少当地群众对工程施工的干扰,为工程施工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2.2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1)做好项目办、项目部的组建

工程任务下达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及时组建项目办和项目经理部,下设各职能科室,各职能层次的设置,既要缩小其规模,又要保证能够高效运转。项目办和项目部领导班子成员,要以身作责,具体分工,轮流值班,坚持项目办主任、项目部经理驻守生产第一线,现场处理施工中的问题。

(2)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

施工前,项目经理部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施工机械和劳动力计划,编写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做到切实可行。施工中,将施工组织设计当作一个指导性文件,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去做。及时将工程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相对比,出现偏差及时纠正,确保各单元、分部工程按预定的工期完成。

(3)完善各项制度,严格按照基建程序规范施工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是项目办还是施工项目部,均要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关要求,制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积极配合监理工程师进行工程项目划分,并经质量监督机构认可,作为质量检查、评定和验收的依据,施工单位据此进行质量管理。单元、分部工程检验严格实行“三检制”,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报现场监理抽检,对隐蔽工程和工程的关键部位及时进行报验。在单元工程质量合格的基础上,及时报请总监及有关单位进行分部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签订“分部工程验收签证”。及时进行内业资料的整理,注意资料的闭合,如有停工通知,就要有整改、有报验、有监理抽查及复工通知,形成闭合圈。现场自检资料现场填写,须报监理工程师的资料及时上报,杜绝事后补资料的现象发生。

(4)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都必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认真落实质量检查制度,填写和妥善保存原始资料。认真执行施工质量“三检制”,搞好工序质量控制,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施工单位是建设任务的最终承担者,是与工程质量关系最紧密、最直接的单位。对每道工序要严格执行班组初检,并填写好初检记录,由专职质检员复检,最后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终检的“三检制”。初检记录必须齐全、准确,无初检记录或初检记录不全的单元工程不得进行复检。对隐蔽工程和工程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加强管理,严格检查,及时报现场监理验收。质检仪器、工具定期进行校核、率定和鉴定,防止非人为因素出现造成的质量问题。同时自觉接受质量监督机构和监理单位的抽查,决不放过任何一处质量隐患,确保工程质量优良。

(5)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成立工地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设立专职安全员,强化“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意识,有效地控制人的不安定状态和物的不安全因素,消除或避免事故隐患,形成人人重视安全,搞好安全的风尚。施工现场与生产运输道路及时洒水,靠近居民区的地方,机械开停照顾到居民作息,对污水、污物,设专人清扫,搞好环境卫生,做到文明施工。

(6)密切配合、团结协作

标准化堤防建设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某一个细小的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到工程建设进度。因此,施工单位要处理好与参建各方的关系,自觉接受监理、建设单位的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与检查,协助建设单位搞好与当地各级领导及群众的关系,减少由于地方干扰造成的误工问题,确保工程顺利施工进行。

2.3加强林木生态管理,保证环境质量

林木的管理中要重视树种的选择。黄河下游防浪林优选树种为柳树,柳树适应性强,喜水湿,耐寒,繁殖容易,生长迅速,有较强的木质结构,树皮细胞中强性水合物较多,遇水可选择性吸收利用,促进生根。实验表明5级风力与1m浪高的对1年生柳树进行冲击,柳树枝条不受影响。柳树枝条、叶片具有不同弹性和开张角度,对风浪能起到很突出的分散和消力作用[2]。在早春、干旱期或结冻前浇水。施肥以氮、磷、钾肥为主,施肥量和肥料比例应视情况而定,施肥时经常防治树木病虫害,合理疏枝,形成分布均匀的树冠,随时清除遭受病虫害致死的树株,林木缺损率小于5%。对于已开始老化的树木,应结合实际采伐更新,林木更新应按适地适林的原则选择树种,宜采用混交林种植模式,树木缺损林带,应适时补植或改植其它适宜树种。树木涂石灰水以秋季为宜。

3结束语

黄河标准化堤防是保证黄河防洪安全的工程体系,也是黄河人精神风貌的窗口,是黄河下游生态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硬件环境之一。黄河标准化堤防工程管理要以确保工程安全运用为中心,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使工程标准化、维护队伍专业化、维护手段专业化、技术管理数字化,努力实现标准化堤防工程管理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杜丽娟,刘钰,雷波.灌区节水改造环境效应评价研究进展[J].水利学报,2010,(5).613-618.

[2] 李璨.雪野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可行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3.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