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31
/ 2

咖啡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张大丛

云南省保山市 龙陵县木城彝族傈僳族乡人民政府 678303

摘要:咖啡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经济价值较高。要想深化咖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很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咖啡高产栽培管理技术。为此,本文从咖啡育种与播种、咖啡高产栽培及管理技术、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三个不同角度谈一谈咖啡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关键词:咖啡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当前时期背景下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对咖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为了推动咖啡产生的良性发展,提高咖啡的品质与产量是相当必要的。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必须对咖啡高产栽培与管理技术进行全面了解,从而推动咖啡产业的发展。接下来本文先是分析了咖啡育种与播种,之后探讨了咖啡高产栽培及管理技术,最后分析了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1咖啡育种与播种

1.1科学选种及苗圃地

通常情况下,咖啡繁殖的主要技术为种子繁殖,要想提高咖啡的质量与产量,很有必要选择各方面性能较好的母树后代,并在其盛果期时采取饱满且成熟的果实,之后去掉果皮、果肉及其果肉胶质,待清洗干净后在阴凉且通风优良处,并在1~2d后播种[1]。播种前应科学选择苗圃地,应优先选择交通便利且水源附近的苗圃地,且还要保证具有良好的排灌性能、疏松与深厚的土层,除此之外还要在咖啡园周边。

1.2播种

在苗圃铺地中摊平宽度为1.2m、高度为15cm以及间距为50cm的垄墒,之后消毒土壤时合理利用多菌灵,并在厚度为5cm左右的红纱铺上[2]。种子的选择以5000粒/kg为主,并在播种前将种子放入45℃左右的温水中浸泡,之后在沙床均匀地播种,避免存在种子堆积的问题。控制播种量为0.5kg/m2,其次在木板的作用下让种子被压至沙中,此后将厚度大约为1cm的红纱覆盖,并给其表面覆盖稻草,而后浇水。播种80d后可出土。

2咖啡高产栽培及管理技术

2.1咖啡园的开垦与回槽

通常情况下主要使用基线定标的方法开垦咖啡因,也就是在各个地块的山脊线与制高点选出优良的基线,之后在小区与人行道形成分界线。之后在确定基点距离时立足设计的行间距,通常情况下控制水平距在2m左右。之后确定基点时以基线为基础,按照2m的水平行距为依据,并借助锄头挖出一个明显的标记。若行距不足1.5m,则立即将其断行;若行距在3.0m以上,则加行,合理利用土地。开槽时应以“上-下”为基本的原则,除了要保证槽口平滑与流畅之外还要确保槽底平滑[3]。完成开槽工作还应该晒槽,时间长达1个月,之后回土回槽。此时还应该将肥料配施到其中,并在第一次回土的厚度到达20cm时加入农家肥,用量大约为1500kg/667m2;若施加的磷肥为浓度为16%,则需要均匀地将100kg的肥料撒在667m2地。若施肥结束后需要二次回土,则需要将该槽填满。之后合理地修正台面,并控制宽度在1.5m,控制内倾角为2°。

2.2早期选苗与苗木移栽

管理人员开展早期选苗工作时应控制苗木高度在15cm以上,真叶大约为5对,且保证所有苗木无分枝且壮硕。若到了苗子叶全部展开时,则可以用袋子装起。苗木拔出之前海英用水淋透,避免苗木根部存在机械损伤的问题。应用容器盛水,控制水位高度为10cm,之后在容器中装入苗木并达到保鲜的作用[4]。苗木插种前还应该做好营养袋(装满营养土)的淋水工作,之后在营养袋中插入苗木,保证苗直且根正,并于插苗后淋上定根水。

2.3施肥管理

施肥管理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幼年期用肥;二是成年期用肥。首先,也有年期通常在定植的20d后,将20g尿酸施加到各个植株中;而每年的7~8月份,则可以给每颗植株施加30g的氮磷钾混合肥。定植苗木后的第二年,首次给苗木追究氮肥,时间为每年的2~4月份,之后每667m2加入6kg尿素。第二次追肥时间为每年的6~7月份,每667m2加入混合肥料(钾肥、氮磷肥、锌肥及硼肥)1~2kg。第三次追肥时间为每年的8~10月份,通常来说主要使用有机肥,可结合氮肥与钾肥,控制每株使用量在100g左右。定植苗木的第三年,则可以在每年的1~2月进行中耕锄草,将1kg的油枯有机肥加入其中,其他用量用法同第二年。其次,成年期用费。通常情况下,咖啡植株成年期后首次施肥时间控制2~3月份,油枯有机肥用量为1500g/株;而每年的5~6月份,氮磷钾混合肥的用量为150g/株;每年的8~9月份用肥及用量同5~6月份[5]。施肥时应确保施肥沟的形状为弯月形,控制长度为30cm,深度为20cm以及宽度为20cm。一般情况下,施肥为主为植株滴水线,并在施肥结束后用土壤盖住。

2.4整形修剪

对咖啡植株进行修剪时应以不同植株的的习性结果、管理水平与生长环境等为依据科学选择合适的方法,比如说在应用单杆征信的基础上结合自然修剪整形方法。通常情况下,应用单杆整形时主要以保留一条植株主干为主,并在株的高度到达1.6m时通过一次去顶的方法将多余的直生枝条。修剪时间大约为3次,第一次时间在2~3月份,第二次时间在5~6月份,第三次时间在10~11月份。修剪整形时还需要将不规则的枝条剪除,且在2~4节的位置留出1条比较规则的1分支,且每条保留二分支3~5条,并在二分枝上留出分支2~3条,剪除其它的枝条

[6]

2.5中耕除草

每年至少开展3~4次的中耕除草。并在除草时深翻压清,之后将台面的杂草清除干净。此外,还要加大台面维护力度,降低肥料与水分流失概率,为咖啡植株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3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3.1病害防治要点

对咖啡植株生长过程进行分析可知,比较常见的有线疫病、锈病与炭疽病。防治锈病时必须加大抚育管理力度,让咖啡植株抗病能力显著增强;又或者将病叶弱枝叶及时清除,从而达到清除兵员的作用;还可用波尔多液(浓度为1~5%)进行喷雾防治。咖啡植株还有另一种常见病,即炭疽病。可在咖啡植株开花后喷施敌菌丹(浓度为1%),每3个星期喷施1次,连续喷施8次为宜。针对感染线疫病的咖啡植株,则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修剪措施,之后将修剪下来的枝叶烧毁;冬季来临前喷洒波尔多液(浓度为1%),半个月喷洒一次,连续喷洒3~4次。

3.2虫害防治要点

咖啡植株生长期间容易出现天牛类虫害与有疥类虫害[7]。对于天牛类虫害,比如说咖啡植株定植2~3年后比较常见的就是旋皮天牛,通常时间为5~7月份,可在成虫产卵的最高峰将500倍涂液均匀地涂抹在咖啡树干中,从而提高防控效果。针对疥类虫害,则可以在防治时使用1500~2000倍液的乐斯本防治,又或者应用800倍液的氧化乐果防治。

结束语

世界三大饮品中咖啡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且国际通用度较高,在很短餐桌频繁出现,因此可以经常看到咖啡的身影,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目前我国咖啡种植技术可以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但是仍然需要从育种与播种、栽培及管理技术、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进一步探讨高效的咖啡高产栽培管理技术,促进咖啡品质与产量地提高。

参考文献:

  1. 魏大胜. 咖啡高产栽培管理关键技术[J]. 现代园艺, 2018(2).

  2. 张善云. 咖啡高产栽培管理技术[J]. 乡村科技, 2018(7):91-92.

  3. 郭寿平. 咖啡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 南方农业, 2018, 12(12):35-36.

  4. 张糯东, 梅合介. 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探讨[J]. 农家科技, 2017.

  5. 李雅芝. 小粒咖啡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 云南农业, 2019(2).

  6. 叶伪. 小粒咖啡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 农家致富顾问, 2020(6).

  7. 杨健弘. 咖啡高产栽培技术初探[J]. 云南农业, 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