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与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如何“五到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31
/ 2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与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如何“五到位”

高一琼

淮北市社会保险征缴稽核中心,安徽淮北 235000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结构调整的加剧,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和延续的需求越来越普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和延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仍有因未及时参加续保而失去养老资格的人,养老保险关系仍处于中断状态。因此,从个人账户角度探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与延续具有重要意义,提出的“五个到位”策略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关系接续策略

国家规定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包括被保险人基本信息、账户盘点、欠费记录三项内容。个人账户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能否清晰反映被保险人社会保障关系的变化和退休领取养老金的资格条件。

一、个人帐户与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存在的问题

根据现有政策和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和延续中存在一些问题:传输处理方法落后,操作口径因地而异,难以连接;基本养老保险跨地区缴费期不能衔接;调动人员可以调动,流动人员调动困难。大多数企业职工在转岗、异地工作时,会遇到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的困难;提高养老保险超龄费,增加调动人员负担。超龄收费的目的是通过多渠道增加资金。由于养老保险费用的最终承担者是受让方企业单位和职工本人,客观上阻碍了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转移。

二、个人帐户与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与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困难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会计制度的特点。从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一账户组合”模式的特征可看出,个人账户属于职工个人,而统筹账户中的统筹资金为全体被保险人共同所有。因此,当城镇职工需要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时,个人账户可以随身携带,但统筹基金由于属于被保险人共同所有,不能带走。如此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意味着养老基金的缩水。二是统筹规划水平低,缺乏统一规范的调运方式。养老保险转移方式和落后的管理方式导致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和延续的困难。由于我国目前缺乏统一、规范的养老保险转移操作,再加上管理方法和信息网络较差,各地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社会保障关系转移没有有效的运行方法和跟踪机制。基金长期账户和员工转移出现在两个地方。同时,由转移引起的保险责任转移和“分开吃饭”的金融制度也是问题持续存在的原因。

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与社会保险关系接续问题的实施策略

通过问题和原因分析,可知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管理工作中,坚持做到五个方面的“到位”,才能有效地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与社会保险关系的正常有效接续。

1.个人帐户基本信息要“准到位”。准确的被保险人基本信息对其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和延续及养老金待遇的核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数据库中查找和验证被保险人个人账户时,提高了查询准确性。身份证号码准确,可用于查询和确定被保险人的性别、出生日期和年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和有关部门办理被保险人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待遇时,根据信息系统中显示的个人基本信息和通过互联网传输的保险缴费信息,准确确认缴费。应享受的社会保险待遇和基本个人信息包括被保险人姓名、身份证号码、单位号、单位名称、工作时间、缴费期限、个人年度缴费工资基数等。去办理变更手续。

2.个人帐户计入要“实到位”。社会保障机构的各项业务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实现的,在技术手段基本到位的情况下,科学建立业务管理环节,规范操作流程,是实现个人账户规范化管理的基础。准确地建立被保险人的各项保险缴费记录,并按规定划转账户资金,设立专人负责个人长期账户的管理,根据业务审计记录和财务收据清单,及时、准确地划拨个人账户,做好当月个人付款记录,并按规定计算、记录个人账户的本息和缴费期限,并根据员工的变动进行个人账户管理,认真做好账户转移和社会保险关系的衔接,当被保险人退保时,转移出总体规划范围或变更时,应及时办理个人账户利息结算及相应的盖章手续。缴费年度结束时,应及时结转个人账户,包括结算年度的缴费金额、实际缴费月数、本年度的缴费情况,利息、过去一年内存贷本金及利息的累计金额等。

3.个人帐户项目设置要“全到位”。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任务之一是记录并保存所有被保险人的社会保险记录,并确保个人账户的支付信息记录是完整和安全的,主要反映的实际支付月和基地每年账户后建立。个人账户当前和过去支付年份,单位支付的本息转移情况等,拖欠和中断支付的情况只能根据个人账户缺少的支付月份和年度时间来推断,考虑到数据库中信息量大,难以维护。在实现阶段的信息系统业务需求、社会保障机构将建立养老保险个人支付记录查询,系统将解决问题的投保单位或个人的欠款,中断的支付和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付款等。个人账户与付款记录查询系统有效结合,能全面、完整地反映每个被保险人的所有付款、拖欠和中断付款的变化情况。因此,社会保险机构在设置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项目时,不仅要考虑个人账户数据和信息的完整性,还要考虑被保险人社会保险关系变化的可核查性,并不断完善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使信息系统能够快速响应政策调整和各种业务需求,及时、完整地记录被保险人达到退休年龄前各项缴费和欠款的开始和终止时间。中断支付、中断原因等数据信息。通过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网络、电子查询等方式获取被保险人是否符合退休条件等信息,使被保险人的资格条件一目了然。

4.个人帐户管理制度要“细到位”。健全的管理制度、科学的管理方法、准确完整的基础资料是提高个人账户管理水平的重要条件。做好个人账户管理,一要加强基础管理,保证个人基本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二要规范业务操作流程,明确个人账户的业务操作流程,做好个人账户资金的进出、存储等工作。做出具体规定,公司的程序,所以每个业务环节密切相关,三要建立和完善个人账户管理系统,以便所有业务都可以按照规定程序操作实现标准化操作的个人账户。四要加强信息技术系统建设,完善技术支持和管理方法,确保业务处理方便、快捷、准确、规范,使个人账户中的金额与财务账户相对应,业务记录与财务数据一一对应。五要加强监督检查。个人账户管理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涉及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基础工作和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关系到参保职工的个人利益。为此,要增加社会保障管理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5.个人帐户对帐核对“清到位”。帐单核对办法是职工维护自身社会保险权益的有效途径,对帐核对要做到“清”,必须了解个人帐户各项指标的含义。基本信息部分包括个人社保编号、姓名、身份证号码、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帐户缴费月数、非帐户缴费月数等,其中帐户缴费月数等于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缴费月数的合计,非帐户缴费月数视同缴费年限指参保职工实际缴费年限之前按国家有关规定计算的连续工作年限,一般情况下,将个人帐户建帐前的实际缴费月数也计算在视同缴费年限中实际缴费年限,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按规定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年限。社保经办机构通过与参保单位和职工对帐,既可增加基金管理的透明度,又可激励企业按时足额缴费。该办法将确保基金管理规范和公正,少出差错。通过冲帐纠错补漏,向参保职工解疑释难,既配合了社保部门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减少了矛盾,又能维护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为保障公平,社保制度还有待完善和优化,既不能让参保人员因择优选择退休地而领到更多的养老金,也不能让参保人员因不了解地区差异而蒙受损失。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尽早实现养老金的“分段计算、统一支付”,以更加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树岩.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对个人基本养老金的影响及对策[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7(11).

[2]崔沙沙.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