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水利施工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有效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30
/ 2

探讨水利施工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有效运用

刘恩勇

汶上县水务局, 山东省济宁市

摘要:水利工程是一项对于国家和人民生产生活都有重大意义的工程,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发展,水利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对于生态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本文围绕水利施工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有效运用展开讨论,分析了水土施工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意义,探讨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旨在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水利施工;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有效运用

引言

作为我国防治水土流失、保持水土生态平衡的一项重要举措,水利工程的本质是协调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对平衡,但其中有些水利工程的目的也是为了除害兴利。但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水利施工的最终目的都是维护生态平衡,使得自然界存在的水资源满足人们的需求,便于人们与大自然更好地和谐相处。此外,水利工程也带来别的好处,增加周边地区的空气湿度,改善周围植被的生长,促进旅游业;解决地方用水,合理分配水利资源;水力发电是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减少燃油、燃煤的使用对环境的污染,如三峡水电站有力地解决了中国南方的能源危机,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大坝蓄水后,使上游河道变宽变深,改善上游航运条件,减少了季节对航运的影响。正如一篇报道所讲,在2010年云南的严重干旱灾害过程中,水利工程在抗击旱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水土施工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意义

水土保持是指在山区、丘陵区、沙区防治水土流失,有效利用水土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将土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部发挥出来。水土保持不但可以更好地避免水土流失,还可以提升对水土的利用率,开展植树造林等改善环境的活动。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中最为艰巨的任务,涉及很多地质学科。所以,水土保持工作应建立在水土资源的基础上,按照我国相关法律,科学地制定各项工作内容,例如生态修复、水资源维护计划等,遵从自然规律,并积极学习以及运用国外的先进科技和经验,推动生态可持续发展。另外,在开展水土保持相关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体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还要发挥市场的隐性作用,更好地避免水土流失等问题。

    1. 尽可能降低自然灾害出现的概率

现如今,社会的迅速发展使科技越来越先进,生态修复功能也更加全面,其作用也得到了更好的发挥。有机恢复可以帮助植物生长,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土壤的蓄水功能,缓解水土流失的问题,而水资源保护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破坏和提高效益。加强生态修复可以更有效地降低自然灾害出现的概率。

    1. 提升水利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益

在以往的水利工程施工中,经常出现水土流失问题。泥沙随水流失,水利工程的蓄水功能也随之降低,不但极大的阻碍了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还降低了水利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益。应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新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水土流失问题发生的概率,使水利工程更好地发挥蓄水功能。蓄水量的持续增加不但可以降低水利工程的建设成本,还可以延长水库的使用年限,有效提升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

2.1优化设计方案

通常情况下,在坡面汇流处布设堰塘,能够提升水利项目的蓄水、提水能力,形成综合性的灌溉网络,有效解决灌溉死角问题。进行工程设计时,首要任务是选择坝址,理想的选址地主要以来水充足、地质结构稳定、地形肚大口小的区域为主,要求选址靠近用水区,尽量将坝址附近存在的材料应用到水坝修建中。水坝高度控制在5.0m内,坝体宽3.0m即可,设计水坝内外边坡时按照1∶2的比例设计,内坡块修建材料以石料为主,外坡以草皮为主,外坡脚修建以干砌堆石固脚为主。迎水坡1∶0.15-1∶0,背水坡1∶0.65-1∶0.85,要求边坡底宽不超过坝高的80%,修建重力坝时需要对重力坝进行应力分析以及稳定分析。施工前需要将施工所用的土料、石料准备齐全,做好施工导流准备工作,如果施工时采用的放水涵管同时也用作导流管,应先进行放水涵管施工作业。施工时应根据设计尺寸开展施工放线作业,施工时注意溢洪放水设施控制位置,施工人员需要保护好施工定线样桩,及时对样桩进行校核。根据设计要求开展清基工作,清基时应做好基础处理工作。防渗衬砌构筑物设计应结合设计程序进行,要求护砌工程的建设应在洪水来临前结束,结束后及时进行回填夯实。施工时应选择专职施工员对各项施工工序进行把关,聘请质量监理员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建立管理制度,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对这题进行处理;定期检测枢纽工程的质量,收集枢纽沉陷量、裂缝宽度、渗漏位、移量、淤积量等数据,为后期维护提供依据;调整用水计划,禁止出现猛蓄猛放的现象,要求夏季蓄水控制好水量;落实防汛检查要求,汛期到来前应组织人员对堰塘进行巡守;优化集雨区水土保持工作,进一步减少进入塘堰的泥沙量;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确保其合理性。

2.2表层土保护

在生态修复中,土壤资源质量直接影响生态修复效果。水利工程设计中,通常采用“三通一平”方式进行施工,例如开挖地土壤、填埋回填作业以及渣堆弃渣场,会对整个工程产生较大影响。后期生态恢复工作中,地表种植土壤质量下降会制约地表植被生长,使得植物生长环境恶化。做好地面种植土壤保护工作十分关键,设计期间应挖掘并存储地表土壤,做好防流失工作,施工后可以将这些土壤进行再利用,提升土壤的利用率,降低对植被的影响。

2.3退耕还林设计

设计水利工程项目时,应尽量降低施工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使原有生态植被结构能够最大限度保留,这也是生态修复中十分重要的方式。修建水利项目时会影响地面生态,原有植被的破坏程度也因工程而异,植被的生态功能大幅度降低,取而代之的是被破坏后的裸露地面,引发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也增加了生态修复难度。大多水利工程选址都位于理想的区域,施工时应尽量确保植被良好区域不受影响,严格对施工面积进行控制,提升场地再用率。

2.4优化边坡防护设计

在设计和建设水利工程过程中,边坡防护环节至为关键,其设计质量会对工程建设整体效果产生直接影响。设计中,水利工程边坡防护方式多为铺设混凝土面板护坡、浆砌石护坡,这种形式有一定防护功能,但不利于植物保护。因此,为有效治理水土流失现象,在水利工程边坡防护中应尽量采取喷混植生植物护坡方法。这种形式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功能更强,创造了周边植物生长良好空间环境,促进植物正常发育,可有效抑制水土流失过程。同时,这种设计方式还可拓展护坡绿化面积,增强其观赏性,形成生态景观,对水利工程持续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2.5开发建设生态退化修复技术

水利工程施工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当地生态平衡产生影响,如果项目对生态影响严重,则需及时停工,找到生态破坏原因并合理调整、防治。比如,可选择在施工区域种植一些成活率高、适应性强的植物,以保持水土、实现生态修复,区域生物覆盖适当加强,可以有效减轻水土流失问题。

  1.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利工程数量也越来越多,应进一步做好水利工程施工优化工作,做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确保水利工程周边生态结构不出现过大变化。施工中应将人为失误降低,通过民众的力量解决水土流失问题。通过综合整治的方法,使得土壤和植物生长环境得到保护,进一步提升水资源利用率,降低水利项目对自然生态的影响,保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晓峰,洪振华,景湘婷,郭垚鑫,何刚.水利工程中生态修复的拟自然理念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8,3734:233-234.

[2]曲波.水利施工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有效运用[J].科学技术创新,2020,09:124-125.

[3]仇文山.水利施工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有效运用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05: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