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渗高含水油藏厚层砂体细分提高采收率的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30
/ 2

中渗高含水油藏厚层砂体细分提高采收率的技术研究

李豫

中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濮城采油厂采油管理三区 河南濮阳 457532


摘要: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下油气藏位于濮城背斜构造南端,是一个被断块复杂化断块岩性-构造油藏,目前处于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剩余油分布零散。通过地质精细研究、分类剩余研究,形成了层系、层间、层内的“三级细分”开发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断块构造;油藏;高含水;剩余油 ;厚层砂体细分;

作者简介:李豫(1989-),女,工程师,主要从事油气藏管理与地质开发研究。Email:zpebwtqu@163.com


0 引言

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下油藏位于濮城背斜构造南端,北以濮14断层为界,西与文51块相接,东靠濮19断层,南以濮24断层为界,构造面积约15km2,含油面积为8.3km2,石油地质储量1280×104t,标定采采收率为41.6%,可采储量532.0×104t。该油藏总共划分为8个砂层组,50个小层,层间非均质性强,渗透率极差10-20倍,具有层多、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属常压中渗复杂断块岩性-构造油藏。

至2018年年底南区沙二下油藏共有油水井137口,井况有问题的油水井多达48口,事故井增多,增加了平面完善和层间调整的难度,井网适应性变差。

1 方法技术

1.1厚层砂体细分技术

在开展地下储层结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基本都采用了Miall所提出的储层结构界面及结构要素划分思路,虽然该方案严格遵循了沉积结构层次性原则,但明显存在与现场地层及小层划分方案和使用习惯不配套的问题,因而有必要针对具体的研究对象提出全新而具体的砂体内部结构划分方案。

鉴于此,本次研究过程中,针对研究区厚油层的结构性和现场使用习惯提出了适合本油藏的砂体内部结构划分方案。厚油层砂体结构解剖的重点研究对象为第6、7级结构体,即单成因砂体和加积体,分别对应于小层划分方案中的单砂体及加积单元。但是针对油藏的主力厚油层,主要开展厚层内的六级单砂体研究。

在研究中,借鉴了前人在曲流河点坝空间构型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在结合本区具体沉积环境和砂体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水下分流主河道单成因砂体的识别的四类标志:①不连续的水下分流河道间砂体;②同时期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顶底面高程差异;③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厚度差异;④废弃河道。

1.2厚层砂体剩余油精细描述技术

通过现有测井解释资料,开展了夹层对厚层内剩余油的影响分析,夹层的存在对流体的渗流影响很大,它影响着流体在砂层(小层)规模内垂向和水平方向的流动。由于夹层的分割隔挡作用,夹层附近存在一定量的薄片状的未水洗剩余油。

同时不同的沉积环境,由于沉积方式不同,其垂向韵律也不相同,从而由其引起的层内非均质也不相同。由于重力分移、隔夹层、沉积韵律的影响,导致厚层顶部、层内韵律段剩余油富集。

濮检3井沙二下51小层为正韵律层,下部物性好(孔隙度25.5%、渗透率333.1mD),水淹严重,含油饱和度50%,上部物性较好(孔隙度20.9%、渗透率81.8mD),水洗状况变差,含油饱和度54.7%。

通过剩余油研究,剩余油主要分为沉积相控型、井控损失型、储层差异型、层间差异型、层内分均质型和构造控制型六类。其中一类层地质储量789.6×104t,剩余可采储量135.41×104t,占总剩余可动油量的43.2%;整体以井控损失、沉积相控制、层间差异型为主,剩余可动油221.3×104t,占总剩余可动油的70.6%;I类层采出程度高,但储量基数大,剩余可动油量最大(占总剩余可动油量的43.2%)。

1.3 水井细分重组技术

根据油藏内水井启动压力与小层吸水统计表、启动压力预测图版,开展启动压差合理级差研究,从统计的启动压力与小层吸水数据结果看出当小层启动压力差异在5MPa之内时小层吸水较好;大于6MPa后小层吸水状况急剧变差,根据这一结论建立物性于启动压力预测图版可知道没检测资料的水井细分工作。

通过五种岩心、18种组合水驱油试验确定渗透率级差控制在5倍以内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同时加强工艺技术集成应用,创新工艺管柱,精细分注。主要通过逐级解封管柱、测剖一体化管柱、卡封反洗井管柱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使得井下管柱更加稳定可靠,并减少多级封隔器下井后“拔不动”的现象;另一方面满足了地质动态调配的需求,提高测调效率,减少了调配投捞过程事故的发生。

最后通过经验公式法、图版法、矿场实践法相结合的方式,确定了一类层注采井距300-400m、二类层注采井距200-260m、三类层合理注采井距130-180m。

2 现场应用及效益评价

在濮城油田南沙二下油藏油藏管理过程中,通过地质精细研究和分类剩余油研究,形成了层系、层间、层内的“三级细分”开发模式,共部署油水井措施措施12口,其中水井措施18口,主要以平面完善和层间调整为主。一类层通过拉大井距,抽稀变角度调整,井距由260-350米拉大为320-400米,共部署措施25口,实施19口;二三类层缩小井距,通过转注、调整流场等方式,井距由220-300米缩小为180-250米,部署措施20口,实施17口,措施后沙二下油藏增加(恢复)水驱控制储量48.2万吨。

同时通过使用逐级解封、卡封反洗井、自平衡封隔器、测调一体化四种工艺创新管柱,提高了管柱安全性,减少事故隐患,同时也提高了有效注水时间。共实施多级多段细分工作12井次,其中应用创新工艺管柱8井次,层间渗透率级差由8-14倍减小到5-6倍。

实施过程中,对层内剩余油实施层内细分挖潜,对厚层内因韵律夹层构型等影响形成的剩余油采取选择性补孔挖潜,对渗透率级差影响形成的层内剩余油采取变密度射孔挖潜,共实施油井8井次,累计增油5800吨。

通过采取上述油藏稳产措施,开发形势呈现“两升一降两稳定” 的趋势,即日产液、日产油上升,含水下降、日注水、动液面保持稳定,两项递降同比大幅下降,开发形势变好。

3 结论与认识

通过濮城油田南沙二下1-8油藏厚层细分技术研究,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 通过剩余油饱和度监测,建立特高含水期剩余油饱和度与水淹级别图版,再次认识层内剩余油分布,有效指导油气藏的注采调整

(2) 以精细为理念,强化基础研究,深化剩余油认识,不断创新开发思路,可有效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参考文献:

[1]冯柳.中渗高含水油藏开发后期不同趁机微相砂体展布的研究及应用[J].化工设计通讯,2018(3):46.